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制度不断深入改革的当下,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也在不断地扩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几乎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教师与学生的付出与成效并不成正比,存在着严重的高耗能低效率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传统教学中降低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改善,以提升教学有效性为目的,进行有价值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職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调查结果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并没有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教育价值,学生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简单的数学技能,在实际应用、创新素养等内在因素上并没有得到真正地培养,教学质量明显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将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从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原则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分析
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地改变。“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然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做到教育理念上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成绩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将教师主讲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难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
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的巨大优势,仅将其当做一个“电子黑板”在使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应当遵循的原则
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所具备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坚持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处理,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运用能力的真正发展。
遵循趣味性与实用性统一的原则。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有独特的原则,要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主。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首先应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理解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数学素养。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做起,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奠定好基础,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数学学习。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合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现代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不仅信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也给现代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的改革,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工具。信息技术具备直观性、扩展型、及时性等诸多的优势,可以充分地满足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探究欲望强烈的特征,并且直观性很强,对于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弱的小学生来讲,有更好的教学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快速地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结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独占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中的知识动态地演示出来,通过动画、色彩、声音等多重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消化吸收,从而提升教学速率与质量。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互助,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收益。但是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比如合作学习的内容其实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监管、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不积极等。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提出以下改善:在进行探究类的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可以取得更多、更有创新性的想法;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也要随时解答,以便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住注意力;在合作学习时设置组长,可以让学生轮流来当,由组长来保障成员们的纪律,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样,通过多重的保障,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效率。
3.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数学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升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所服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的目光看待生活现象的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创设的情景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既要让学生容易理解还要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发挥生活化情景的实际教育意义。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二)”的过程中,为为学生引入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你是一个教练,有一场比赛要选人,现在你手中有所有球员的进球、失球情况,那么你要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位球员更适合上场呢?这样,因为前面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百分数的知识,再加上生活情景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快速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认真的研究、分析、讨论中得到答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认真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结合相应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教学对策。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教师一定要保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开展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素养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伯军. 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3).
[2]王邵凤.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6).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職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调查结果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并没有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教育价值,学生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简单的数学技能,在实际应用、创新素养等内在因素上并没有得到真正地培养,教学质量明显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将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从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原则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分析
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地改变。“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然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做到教育理念上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成绩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将教师主讲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难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
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的巨大优势,仅将其当做一个“电子黑板”在使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应当遵循的原则
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所具备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坚持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处理,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运用能力的真正发展。
遵循趣味性与实用性统一的原则。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有独特的原则,要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主。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首先应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理解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数学素养。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做起,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奠定好基础,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数学学习。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合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现代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不仅信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也给现代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的改革,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工具。信息技术具备直观性、扩展型、及时性等诸多的优势,可以充分地满足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探究欲望强烈的特征,并且直观性很强,对于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弱的小学生来讲,有更好的教学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快速地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结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独占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中的知识动态地演示出来,通过动画、色彩、声音等多重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消化吸收,从而提升教学速率与质量。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互助,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收益。但是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比如合作学习的内容其实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监管、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不积极等。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提出以下改善:在进行探究类的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可以取得更多、更有创新性的想法;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也要随时解答,以便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住注意力;在合作学习时设置组长,可以让学生轮流来当,由组长来保障成员们的纪律,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样,通过多重的保障,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效率。
3.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数学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升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所服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的目光看待生活现象的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创设的情景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既要让学生容易理解还要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发挥生活化情景的实际教育意义。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二)”的过程中,为为学生引入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你是一个教练,有一场比赛要选人,现在你手中有所有球员的进球、失球情况,那么你要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位球员更适合上场呢?这样,因为前面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百分数的知识,再加上生活情景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快速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认真的研究、分析、讨论中得到答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认真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结合相应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教学对策。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教师一定要保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开展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素养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伯军. 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3).
[2]王邵凤.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