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我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例如,讲函数概念时,第一节课主要是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时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利用图像求函数最值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
  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四、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如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问题可启发同学仔细观察其特征,联想所学过的知识,类比以前掌握的解题方法去估计、推想、探求,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从而迅速合理地解决它。有时还可通过多解,开阔同学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发散性。例如,已知不等式ax2+ax+8<0的解集为40的解集为(4,6),求a+b的值”,便可很快掌握解题方法,即可把4,6理解为相应二次方程ax2+bx+2=0的二个根,则可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a、b的方程,求出a,b的值,最后得出a+b的值。于是,通过联想与类比,此问题的解法简便得多,并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
一、期末复习重点范围:期末复习重点范围也是考试的重点范围。在抓好重点内容复习的基础上,要加强练习,尤其是《湖北电大学刊》上期的《综合练习题》。导言学习导言,要重点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课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考前教育遗留下的不足和弊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本文就此问题归纳了几个主要方面加以剖析,并对应例举有效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在小学数学里可借助“一题多解”、“转化策略”、“开放题”等相关练习,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双基”改为“四基”,在继续强调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
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特点,并分析企业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内容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非常简单,计算公式也简洁明了,但对初学者来说,实际计算特别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是学生容易搞混淆的,因而也是错的最多的,现在这里列举2题,以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难点。  例题1: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小林用13g锌粒和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英汉习语体现了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而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应该尤其突出这一差异。本文探讨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掌握由英汉习语所体现的两种
新课改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应用理论依据,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自身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从利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整合实验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合
【摘 要】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减负增效,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又该怎样做到自我加压呢?  【关键词】减负增效;兴趣;学习氛围;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
英语情境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激活学生语言学习潜能和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情境化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激活自身学习思维,更利于增强自身英语学习体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