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阈下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减负增效,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又该怎样做到自我加压呢?
  【关键词】减负增效;兴趣;学习氛围;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轻的学习压力在没有兴趣投注的孩子眼里,也只能重新成为重负。因此,激发培养兴趣是学习直观感受,减负后得到学习快乐体验的直接因素。教师有责任在减负增效的同时,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升,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那么,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才能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自主活动的空间。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用心去了解学生,用情去感动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动起来,通过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互动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动、静”结合。但是,宽松的教学气氛中也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愉快地教、生愉快地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具体的音乐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如:在上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时,我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展开想象,根据音乐的特点,自己用舞蹈、打击乐器等形式为歌曲伴奏,愿意怎样跳就怎样跳,高兴怎样伴就怎样伴,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到新疆民歌的特点,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在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我们要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好动、好奇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创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舞蹈、小故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望都很强,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说,如:我在教具有典型西南风情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彝族人民的风情,体会彝族能歌善舞的特点,特地创设了彝族“竹竿舞”的教学情境。我让一部分学生跟着《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乐节奏敲打手中的竹竿,一部分学生踏着节奏,在竹竿中边歌边舞。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把“愉快”体验转化为优美的歌声,自然的把歌曲唱出了彝族的味道。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活跃了课堂气氛。这对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当然,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运用的适当。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那么在教学中多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
  比如我在教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我自己在海南岛拍来的美丽荡漾的大海照片,并以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被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课堂上自然格外用心。如在教授乐理知识“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圆形分割”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如,我在让学生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注重素质教育而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也不能因为要减负而放弃素质教育,放弃音乐教师的职责。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给学生减负,为自己加压。尽自己所能,上好轻负担高质量的音乐课。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2).
  [2]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减负增效,指导方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六中学(外国语初中部))
其他文献
从期刊装订管理自动化角度,分析了期刊装订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介绍了各种信息载体的发展概况及特性,指出传统的纸质图书不会被其他新型信息载体完全取代,对图书馆文献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
一、期末复习重点范围:期末复习重点范围也是考试的重点范围。在抓好重点内容复习的基础上,要加强练习,尤其是《湖北电大学刊》上期的《综合练习题》。导言学习导言,要重点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课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考前教育遗留下的不足和弊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本文就此问题归纳了几个主要方面加以剖析,并对应例举有效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在小学数学里可借助“一题多解”、“转化策略”、“开放题”等相关练习,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双基”改为“四基”,在继续强调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
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特点,并分析企业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内容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非常简单,计算公式也简洁明了,但对初学者来说,实际计算特别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是学生容易搞混淆的,因而也是错的最多的,现在这里列举2题,以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难点。  例题1: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小林用13g锌粒和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英汉习语体现了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而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应该尤其突出这一差异。本文探讨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掌握由英汉习语所体现的两种
新课改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应用理论依据,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自身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从利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整合实验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