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并不是惩罚,活着也不是奖赏。同理,死亡也不是失败。”可如果疼痛不是无力抗拒的惩罚,活着的日子即使不是奖赏却也快要成为惩罚的伙伴。而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承受不了慢性疼痛之后失去做人的尊严,要求安乐死亡,他们的声声哀鸣与肆意的眼泪是不是对所有面对病情却无能为力的医护人员的鞭笞?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里,梁医生因无法挽救熊顿留下的泪水,不只是因为梁医生可能喜欢开朗的熊顿,更多的是他在医学发展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行使自己“救死扶伤”的使命而产生的痛恨。
  纵观历史,人类对疼痛的医学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1965年出现的疼痛闸门控制学说,还是1970年提出的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的概念等,都对疼痛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按摩、电疗、药物等手段广泛应用于疼痛的临床治疗。而近几十年,有一位华人医学专家在疼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广大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曙光。他就是著名华人痛觉领域专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卓敏教授。
  走进痛的世界
  学生时代的卓敏就因为优秀的独立思考能力被选拨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攻读博士,为科研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也踏上了痛觉研究的旅程,这一走就是30年。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着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精神,推动痛觉研究的发展。
  作为访问学者赴美期间,卓敏发现了在脊髓神经痛觉传导中由脑干或前脑产生的下行易化(descending facilitation)的全新调控机制,为近十多年慢性痛病人通过抑制下行易化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华盛顿大学正式任教之后,卓敏参与建立了华盛顿大学第一个痛觉研究中心。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脊髓背角中的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以及其在慢性疼痛传导中的关键作用,为脊髓感觉传导系统中易化调节的G蛋白耦连通路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释。之后,他进一步指出AMPA受体(主要介导突触后电流)以及蛋白质PDZ的联系在传导痛觉中起到了决定作用,通过抑制他们的联系可以起到很好的疼痛缓解作用。
  这一时期,卓敏还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刘国松以及普林斯顿教授钱卓合作完成了“聪明鼠”项目。项目表明,通过在小鼠前脑神经元中增强NMDA NR2B受体的表达可以提高海马中长时程增强(LTP)的水平,从而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该成果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在实验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NR2B受体的过量表达同时也会引起慢性疼痛的增强,这个发现首次揭示了前脑中的NMDA受体在持续性疼痛中扮演的角色,为痛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痛的世界里,卓敏的科研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也让他收获了应有的荣誉。短短5年内就在华盛顿大学从助理教授晋升为终身正教授,而此时他年仅38岁。之后,他又发现了ACC区域能产生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减弱(LTD)的双向可塑性,并阐述了相关分子机制,为慢性疼痛以及慢性疼痛相关的情绪紊乱提供了病理学证据,同样也为这类病症的治愈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同时又发现在小鼠截肢模型中其大脑ACC区域中长时程减弱(LTD)的水平有明显降低甚至接近消失,于是提出这种去抑制的现象可能是导致幻肢痛(phantom pain)的分子机制。
  “神经学家要敢于挑战现有的知识和既定概念,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大脑的奥秘,创新能力是科研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在痛的世界里,卓敏一路披荆斩棘,用他自己坚定的信念,点亮漫漫科研道路的每一片灰暗。
  快乐的科研旅程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卓敏把这句话奉为做事的原则与基石。
  在美国科学院院士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期间,卓敏从事大脑海马区可塑性的研究。坎德尔是世界上研究形成记忆的分子机制的先驱,他主编的神经科学教科书已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并在2000年凭借他在学习记忆领域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在坎德尔实验室,卓敏分别在1993和1994年的《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发现气体分子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作为协同逆向信号分子在海马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以及与同事胡音和博士合作发现这些信号分子的下游蛋白PKG和SGC并指出它们在影响中枢神经可塑性中的重要作用,并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而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爆发式取得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接受了世界著名医学家坎德尔的指导,也不只是国外优渥的科研条件,更是因为他充足认真的准备。
  近期,卓敏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疼痛和焦虑的相互联系。他发现在小鼠的疼痛和焦虑模型中,其大脑的ACC区域均出现了前突触长时程增强(pre-LTP),这直接证明了二者的相关性。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作很大一部分是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创立的神经和疾病研究中心完成的。
  神经和疾病研究中心(Center for Neuron and Disease)是致力于研究神经和相关疾病的基础探索的医学中心,通过建立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开展脑科学的最新探索。研究内容包括:探索认知脑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信号分子蛋白,研究它们的生理机制,在发育过程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变化,明确这些信号分子在认知过程和脑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医学中心,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寻找到调控认知水平和治疗脑疾病的关键分子和新靶点,为新的神经类疾病药物的开发和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指导。卓敏通过在医学中心的工作积极参与到国内的科研建设中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我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国际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今天,一个国家或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共同应对国际科技问题与挑战,才能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速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卓敏深谙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并且不遗余力地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科学的发展。他担任《神经化学杂志》的执行主编,创办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Neurons and Diseases(简称AND)的国际性科学组织并举办年会共同探讨最新的科研进展,使各国科学家一道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该会议迄今已举办超过10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他不懈的努力,2009年,卓敏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身为师者的卓敏,在任教的10余年间,培养出了魏峰、招明高、伍龙军、陈涛等一批优秀的神经科学家。他在对自己学生的培养中始终强调的是当年报考生理所时,江振裕教授的一番话:“好学生不只要有好成绩,个人爱好、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更重要。”而在工作之余,卓敏寄情于国画、摄影等活动中,与朋友一同游览世界名山大川,让艺术滋养自己的科学事业。拥有丰富多彩的工作和生活的他,享受着自己的科研旅程,并期待在痛觉领域研究中越走越远。
其他文献
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欧洲大白猪与东亚民猪杂交群体,构建了F2通过F1继承F0基因组序列的精细图谱,通过分析F2代个体中的大白与民猪来源的基因互作,研究了在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研究揭示了F2基因组内的DMI数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从F1
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古地磁及相关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兆群研究员领导的中芬合作团队完成了关于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古地磁及相关生物环境协同演化关系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乌兰塔塔尔地区红层是一段跨越始新世—渐新世界线的较长且连续的沉积序列(35Ma-27Ma),乌兰塔塔尔剖面广泛分布的风尘沉积表明
2011年4月,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国中医药将面临着在欧盟全面退市的风险。2014年,英国药品管理局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将中药拒之门外。“为什么国外会对中药一次次发难呢?原因就是中药成分、药理不明。缺乏科学性。”李中峰说。  为了推动中药走出国门,他正试图用新方法揭开中药神秘的面纱。蓄力量建新平台  “我是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家里很穷,父母从小就告诉我,自己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21世纪这个绿色世纪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和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  “现在我们国家的林木遗传育种已经在高速发展,批量的良种、技术脱颖而出,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科学研究与应用生产衔接度不够紧密等问题。科
动植物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常会有异常表现,而众灵之长的人类,却似乎丧失了对自然灾害的天然预测能力。因此,人类从未放弃借助外力对地质灾害做出预测。时至今日,空间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对自然的观测能力,如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无人机等。如果能把先进的空间技术运用到地质灾害的预测中,将会大大提高地质灾害的观测和预防水平。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细菌用一批防御机制对有压力的情况做出反应,这些机制包括构建一个抵抗性的外套、在它们的表面生长出防御性的结构,或者制造酶从而分解攻击者的DNA。Xiaodong Zhang等对控制细菌防御的蛋白质的发现,揭示出了致病细菌盔甲上的一个漏洞。在他们的研究中,σ54蛋白质抑制细菌的防御,直到它遇到压力,这时这种蛋白质重新排列结构从而触发防御,使其发挥作用。
线粒体蛋白质稳态有助于降低β-淀粉样蛋白水平  Nature封面:及时冻结。Nature杂志第768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增强线粒体蛋白质稳态或许有助于控制人体内的β-淀粉样蛋白质病变。蛋白质毒性压力(错误折叠的毒性蛋白质在细胞内积聚)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Johan Auwerx等人发现,对于由β-淀粉样蛋白积聚引起的蛋白质毒性压力,线粒体蛋白质稳态是一个关键的应答机制。β-淀粉样蛋白积聚会诱导线粒
宿主天然免疫细胞识别病毒分子后,会分泌大量的I型干扰素以及其它炎性因子用于病毒的清除。如果I型干扰素的分泌过度,则会引发组织的损伤甚至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生。因此,I型干扰素的分泌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不过这内在的分子机会并不十分清楚。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对于Siglec1蛋白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進行了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Siglec1过表
保加利亚Bacho Kiro洞穴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的14C年代学研究  Nature封面:4.6万年前到4.3万年前的首饰,它们以洞熊的牙齿为原材料,在保加利亚Bacho Kiro洞穴的发掘过程中被发现。Nature杂志第780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洞穴中发掘的人工制品和人类骨块,包括一颗人类牙齿。这些发现代表了欧洲发掘的最早的现代人类遗骸,首饰设计进一步证明了向欧洲大陆西部扩散的智人(Homo
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匠心,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如今也在进行着新的转变。  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表示: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在时代发展下,《中国制造2025》为汽车业描绘了美好蓝图,完整描述了未来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