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和他创建的三个研究所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省身(1911~2004),193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后考入清华研究院.1934年从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去德国汉堡大学留学,1936年获博士学位后去巴黎随当代几何大师嘉当(E·Carton)工作一年.1937年夏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1938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陈省身一生从事数学研究,尤其是在微分几何和拓扑学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他醉心于数学的研究,努力使中国数学跻身于世界数学领先地位,他的这种想法集中表现在他创办数学研究所的努力上.
  1945年底,陈省身回国创办了他的第一个数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他办所的指导思想首先在于“培育新人”。为了精选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他亲自致函国内各著名大学的数学系,物色最优秀的毕业生,还有少数年资较高的如张素诚、吴文俊、廖山涛和孙以丰等则是经过另外的渠道推荐进入研究所的.精选人材这项工作别人无法代替,必须陈省身亲自出马,一一物色.当人员选定后,陈省身为他们创设潜心学习和研究的良好环境,而且每周亲自为他们讲授12小时的拓扑学课程,并精选当时国际上最重要的拓扑学文献,供大家研究.
  陈省身在所内实行“精兵简政”的方针.“精兵”,就是上面所讲由他自己汇集、精选、培训年轻的新人;“简政”就是把所内一切行政事务由他自己和一名管理员梁国和先生两人分担.如今,陈省身培训的“精兵”,大多已成为我国数学界的将帅.当时在数学所工作过的同志至今还赞叹在陈省身领导下,仅一名管理员就能把所内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陈省身办的第二个研究所是美国伯克利的数学科学研究所.这是一座建立在一个小山上的美丽实用的建筑,清静幽雅,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很近。是进行研究工作的理想场所.所内阅览室和工作室简朴实用,窗明几净,走廊、大厅、楼梯和过道,没有一处不充满阳光.研究所空间设计也颇具匠心,在走廊宽阔处随处都安排有桌椅,以便研究人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研究所的建筑设计如此经济、实用、协调和美观,总设计师就是陈省身自己.陈省身作为一位数学大师,为了使所内研究人员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他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好这样一些行政事务工作,他这种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后来,伯克利数学所建筑设计成为美国建筑界的得奖项目,这是当之无愧的事.
  陈省身创办的第三个研究所是南开数学所.1984年,陈省身刚从伯克利研究所退休,就开始创办南开数学所.南开数学所大楼的建筑规模和设计标准在国际上属于上乘,大楼门厅内树立着姜立夫先生的铜像.姜先生是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是陈省身的老师.陈省身在创办南开数学所的过程中流露出他对故土、母校和旧时师友的深厚感情.
  为使我国数学能有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活动基地,陈省身亲自过问大楼的建筑,务求规模能容纳大型学术活动,他还考虑到生活居住条件必须能满足校外参加学术活动人员的需要,为此他建议同时修建规模较大的招待所,保留足够的房间供数学所举行学术活动时使用.他的设计方案是:一般可多人一间,像研究生宿舍那样安排,较高级的房间两人一间,除生活条件较好外,以两人在晚间互不干扰地进行研究工作为标准.
  陈省身呕心沥血地为研究所创造条件,他把他的珍贵藏书5000余册全部捐赠给了数学所.他不仅捐献出自己4万美金的储蓄,还把他荣获的wolf奖所得5万美金全部捐给了南开数学所,他这种无私奉献和对南开数学所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陈省身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倡议在我国创办十个高级数学研究院,这是他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国际数学大国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化.他的这种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和提携后辈的美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参考资料:程民德.陈省身传后记,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责任编辑/沈红艳bbshy@e172.com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越发推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逐渐弱化主导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很大的关联性.教师在
道德与法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小学道法学科应采取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理论知识渗透的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质
这个春节,有人选择留在工作地与家人“云”团圆,也有人选择认真规划,安全归行,尽享“身”团圆.毕竟,经历了一年多的抗“疫”,我们对健康与生命、爱与责任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朴
期刊
这些年来,该团队面向交通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与行业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部省联动协同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承担横向咨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