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PD)-1hiCXCR5-CD4+ 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SLE患者、16名健康人外周血PD-1hiCXCR5-CD4+ T细胞占CD4+ T细胞百分比;放射免疫法测定21例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D-1hiCXCR5-CD4+ TT细胞亚群占CD4+
【机 构】
: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PD)-1hiCXCR5-CD4+ 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SLE患者、16名健康人外周血PD-1hiCXCR5-CD4+ T细胞占CD4+ T细胞百分比;放射免疫法测定21例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D-1hiCXCR5-CD4+ TT细胞亚群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为[(2.1±2.0)%,n=21]高于健康对照组[(0.3±0.3)%,n=16](t=2.959,P<0.01)];中重度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T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3.0±2.0)%,n=12]高于轻或非活动期组[(1.0±1.4)%,n=9](t=2.574,P<0.05)及健康对照组[(0.3±0.3)%,n=16](t=5.149,P<0.01);SLE患者外周血PD-1hiCXCR5-CD4+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与SLEDAI呈正相关(r=0.475,P=0.029 7);抗dsDNA抗体阳性组SLE患者PD-1hiCXCR5-CD4+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2.7±2.1)%,n=15]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为(0.6±0.5)%,n=6](t=2.303,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SLE患者PD-1hiCXCR5-CD4+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518,P=0.048)。
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D-1hiCXCR5-CD4+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增加并与SLEDAI及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D-1hiCXCR5-CD4+ T细胞表达异常可能在SLE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主要侵蚀软骨和骨,破坏关节。细胞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生物过程,也称为细胞自我消化,通过降解细胞内半衰期长的蛋白质和胞质内细胞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自噬也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了自噬与RA发病机制相关研究的进展。
目的了解四川省基层医院急诊培训现状,发现薄弱环节,为科学开展急诊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及匿名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9个地区1 000名急诊医务人员基本情况、目前培训情况、培训需求展开调查。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范围覆盖三级、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护士、技师,总共发出问答1 000份,回收983份,问卷回收率达
天然免疫球蛋白M(nIgM)型抗体是一种可以与自身抗原反应,但不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的IgM型抗体。nIgM可以介导内、外源性抗原的清除,并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成熟及活化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研究显示,nIgM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现出对机体的保护作用。nIgM可以通过封闭自身抗原,减少交叉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抑制T细胞活化等方式保护机体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在RA的发病、病情活动度判断及治疗中都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AOSD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病情控制后托珠单抗减量的可能性。方法28例难治性AOSD患者,接受托珠单抗(8 mg/kg,每4周1次静脉滴注,病情缓解后第6个月,减量为每8周静脉滴注8 mg/kg),联合甲氨蝶呤(每周12.5 mg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24、36、48周时体温、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血常规、ESR、CRP、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它在阻断肿瘤逃逸的同时,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由于免疫系统非特异激活所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高发,随着各种检查点抑制剂在国内的上市,该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风湿科医生掌握最新诊疗动向,与肿瘤科医生一起面对全新的跨学科挑战。本文将从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探讨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评估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UDCA治疗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67例PBC患者,收集其基线时和治疗1年后的随访数据;UDCA应答情况采用巴黎-Ⅰ标准进行评价,根据基线时RDW值是否高于正常上限(15%),将患者分为RDW升高组和RDW非升高组,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RDW水平与PBC患者基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
目的检测SLE患者PBMCs中微RNA-223(miR-223)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组分[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5例初诊SLE患者、30名健康对照及20例治疗后SLE患者PBMCs中miR-223及NL
目的探索一种评价AS髋关节结构受累程度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便捷性和对髋关节结构改变的敏感性进行验证。方法共纳入AS患者98例,依据随访分为随访1~2年、3~4年和5年及以上的3组,新方法从关节面的侵蚀、硬化和关节间隙狭窄这3个方面评价髋关节的放射学改变,由2位观察者按照新方法对研究对象在基线期和随访期内拍摄的骨盆正位片进行独立、盲法评分,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价观察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变异
目的探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A患者早期缓解率现状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RA患者门诊病历资料,以DAS28-ESR计算疾病活动度数值与缓解情况,早期缓解定义为6个月内达到临床缓解标准。采用向后法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9例患者,317(40.7%)例患者达到早期缓解标
临床研究证明低剂量IL-2用于治疗SLE有显著疗效,患者耐受性好,已常规用于临床。为了规范低剂量IL-2的临床应用,专家组对低剂量IL-2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以及在感染、肿瘤和妊娠时的应用等制定了用药原则和推荐意见。以期规范低剂量IL-2治疗SLE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