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作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能力泛指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论述了初中生作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初中生 作文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 有效途径
  前言:语言能力受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但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个体语言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提供给初中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的语言素养
  (一)巧用词汇,营造优雅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一个最大的魅力就是,普通平常的词汇通过巧妙地组合就能成为优雅、生动的语言。比如“写”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词汇,但通过巧妙地组合和应用,就能成为优雅的语言,例如在“大雁在天空中写满回家的喜悦”中,“写”字就显得很生动,使整个语言就变得优雅起来了;还比如“惹”字也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词汇,但在“春风把柳树惹得生机蓬勃”中,一个“惹”字就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生动优雅的春日场景,何其传神!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同学展示出每一个普通平常的字的优雅的一面,让学生在实际语言中体会词汇的奥妙,为学生巧用词汇,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打下基础。
  (二)选用形象的语句,形象地表达语意
  语言的另一个魅力就是,对于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同样是表达乐观、开朗的意思,我们们可以说“心向阳光、消除忧伤。”,我们还可以说“把潮湿的心情在太阳下晒干,将忧伤锁在抽屉里。”,前一种表达就显得很平淡,而且概述性太强,而后一种表达就显得形象、具体、生动,它给人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同时顿生美感。形象的语句能够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选用形象的语句,向初中生展现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能力。
  (三)选用鲜活的词语,凸显语言的新意
  鲜活的词语能够使人们语言表达的内容更鲜活、更形象。选用一些与语言表达的内容相联系的词汇能够使表达更鲜活、更形象,同时还能凸显语言的新意。比如,“弯弯的小路上,教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犹如他清晰的板书。”,在这个句子中,教师与“板书”是有联系的,看见“板书”,我们就不免想到老师的形象,因此这个句子表达的内容就很鲜活、很形象了,同时这个句子又很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四)巧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在语言表达中善用修辞,那么我们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多姿多味,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初中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巧用修辞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等。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初中生如果能够善用修辭手法,就会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表达的节奏更分明、更有气势,初中生如果能够善用排比句,就能够在叙述事情或者表达情感时更有表现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五)引用诗文,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文的国度,遗留下许多经典优美的诗文,这对我们的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初中生重视诗文的引用,让初中生熟读和背诵诗文,这对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初中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够引经据典,就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加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鼓励初中生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初中生作文中多是套话、空话、假话,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言能力。
  (一)开展情境作文课,激发初中生的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初中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写作,让具体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初中生的真情实感,给初中生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比如在刮风的日子让初中生描述一个风中的景物;在下雨的日子让初中生描述一个雨中的场景;让初中生凭窗远眺,然后描述远山、远空等。初中生在这种具体的情境中看见那些具体的景物和场景,难免会产生真情实感,也更容易通过作文或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开展情境作文课对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鼓励初中生表达个性化语言
  初中生对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暗示都会暗记于心,在作文课上更是如此。比如,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夸奖了某一个同学写的句子,其他的同学就认为这个句子非常好,在下次的作文中也要用这个句子,这样初中生就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同时在作文或语言中也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尽量不要给学生造成这种暗示,要突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初中生表达个性化语言。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空间和环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并适时给予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初中生个性化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双.浅谈初中生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左秀华.初中学生作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3]金万红.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
  [4]邓海琼.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之我见[J].教育界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爱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应试训练,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
期刊
語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高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程理念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是带着极强的高考功利性,以练带讲,没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收获甚微。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以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内容摘要】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课外阅读倍受冷落,它没有  被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没有发挥出它神圣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终身受益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带着我的班级一路走来,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大潮的风起云涌,作文教学中各种推陈出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应该说,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但是,过犹不及,课改绝对不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事实上,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深地感到,传统教学也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掘。  针对作文教学而言,“死记硬背”便是一条成功的经验。长期以来,“死记硬背”作为传统教学的一子,一直受到广泛的批语,但我个人认为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写作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因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作文。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期刊
【摘要】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综合活动。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关键词】朗读 重要性 训练 主动性  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综合活动。它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摘要:写作是培养学生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学习手段,它对益智学生身心,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尚处在孩童时代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种朦胧的阶段,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促进小学生加快了解周遭事物,开发自身潜力的有效方式。写作在新课标下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即突出“写”,突出学生的想象力,由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