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人们更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导致近几年圆弧形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增多,而施工测量是圆弧形建筑工程的最基本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分析基于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为今后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圆弧形建筑;施工测量;放样技术
本文以某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为例,分析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技术,测量技术分析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的精度。
0.工程概述
某综合办公楼工程项目位于市中心,属于高层建筑,地上16层,地下2层,建筑框架为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4400m2。该工程主楼平面图为弧形,地上部分横轴总共有15条,纵轴共有4条,其中,A轴半径56.0m,D轴半径为72.0m,该圆弧形建筑的圆心角为71.5°[1]。
1.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放样方案的确定
针对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放样方案的分析确定,在测量放样技术中,首先必须确定圆弧线的圆心和半径,其使圆弧线确定的必须条件。在测量放样中,只要给出圆弧线的圆心位置和半径长度,则可以放出弧线来。具体测量方案如下:
(1)地下室防线:在地下室测量放线中,采用全站仪直接对其进行定位放线。
(2)建筑主体结构轴线传递确定:针对高层建筑物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受力强度要求,必须严格控制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偏差。在横向轴线测量上,采用经纬仪向上投测,采用外控法进行纵横线向上传递,即将纵横轴线及测量控制线投测到基础梁上。在纵向轴线测量中,采用10kg重特制线垂直坠下,以90°角尺向上吊测,最终引至作业面。
(3)楼层平面放线测量:在放线过程中,由于纵向A轴及D轴横轴位置上各设置有框架柱,该位置不利于架设测量仪器。针对这种现状,在实施测量中,采用偏轴法对A轴、D轴进行处理,两处位置均向内偏移1100mm作为放线的控制轴线,然后采用偏角法放线对每一段的控制轴线进行测量,最终确定A轴线和D轴线[2]。
2.测量放样技术在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本工作
该工程项目主要以两条横向后浇带划分为三段组织流水施工,在测量放线过程中,在基础梁及底层东西两侧框架柱设置纵轴、横轴的控制标线,并作为纵轴线、横轴线投测的依据。第一,在横向控制轴线设置上,采用经纬仪在框架柱的正面1m标高线位置处引测轴线,并与1m标高线形成十字交叉线,形成的交叉点作为今后向上投测横轴的后视控制点。第二,在纵向控制轴线设置上,利用经纬仪对建筑结构施工进行测量,采用坐标法将纵向轴线引测到轴上,以90°角尺将纵横轴形成的交叉点引测到框架柱500m处,与横轴平行形成的交叉点或与垂直方向形成的交叉点,作为纵向轴线上引测时的后视控制点[3]。第三,建筑导线控制点引测,虽然该建筑工程提供了4个坐标点,但只有两个坐标点能用,并且这两个坐标点不通视。因此,在实施测量放线中,只能借助第三点来检查校验这两个坐标点的高程,并将第三点作为导线点引测时的后视点。在建筑导线控制点引测中,首先必须架设测量仪器,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地震台的空地位置,在地震台和第三点分别进行后视、前视操作;然后在全站仪的显示屏上直接读出第三点和地震台两点间的距离和角度;为了为导线点测量提供依据,必须采用余弦定理计算出各角角度及坐标,将仪器架设在第三点后视设定的一点M1点处,转角将测量点投测到新建筑物周围,通过全站仪的显示屏直接读出坐标值,所测得点作为建筑控制坐标点N1,按照上述的额测量方法,分别测出后视点3号点的建筑控制坐标点N2点;最后需要对所测得导线坐标点进行校核,导线控制点引测后,沿线路所测得的点返回地震台,经计算,发现地震台的实测坐标与已知坐标相差1mm的距离,根据《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导线全长闭合差小于12cm,导线控制点的坐标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4]。由此可知,该工程导线点坐标的测量精度均满足要求。第四,在纵横轴线传递上,由于该建筑工程横轴上东西框架柱上的两个坐标点不通视,因此,采用渐近法确定经纬仪的对中位置,并与两坐标点构成一条线,然后将两个坐标点作为测量的后视点,确定轴线上的中间点,采用借轴线的方法放出轴线,有效解决两坐标点通视条件差的问题。然而,在纵向轴线传递上,传递时采用10kg重特制线坠,利用直径为1mm的钢丝线做引线,为了测得坐标点至钢丝线的垂直距离,在该建筑首层横轴线位置上垂直向下放出约400mm,然后在作业层面上测量放出约600m的控制线,量取钢丝线至横向偏移控制线上的距离,确定纵横轴线交叉点。当建筑工程施工到一定高度实,分别将控制点投测到第7层、第12层,方便吊线测量的控制精度。第五,楼层纵、横轴线实施测量,进行楼层轴线中,采用偏角法对其进行测量,采用长度为1000mm的控制线,确定楼层轴线位置,采用偏角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弦切角和弦长的交会方式对园的曲线进行测量。将仪器架设置于不同的坐标点,并量取控制点至横纵轴线的距离,最终形成的连接点走位轴的控制线。为了方便该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在满足弧度要求的情况下,在每两个坐标点之间采用弦高法补点的方式进行加密弧线点位,以满足相关要求。第六,高速传递,由于建筑工程高程测量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测量精度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高速传递过程中需合理选择楼梯间剪力墙控制线出,并以建筑首层1200mm控制线为基线,沿竖向控制线实现高速向上传递,以保证测量精度。
3.总结
面对现代城市对圆弧形建筑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用户对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也要注重建筑的美观性,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技术,为建筑施工提供有效依据,以整个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标.探讨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J].科学之友,2011,12:77-78.
[2]薛康喜,薛毅.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6:18+48.
[3]杨宝祥.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205.
[4]余海南.关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4,01:148.
[5]卢箭.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1:67-69.
【关键词】圆弧形建筑;施工测量;放样技术
本文以某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为例,分析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技术,测量技术分析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的精度。
0.工程概述
某综合办公楼工程项目位于市中心,属于高层建筑,地上16层,地下2层,建筑框架为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4400m2。该工程主楼平面图为弧形,地上部分横轴总共有15条,纵轴共有4条,其中,A轴半径56.0m,D轴半径为72.0m,该圆弧形建筑的圆心角为71.5°[1]。
1.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放样方案的确定
针对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放样方案的分析确定,在测量放样技术中,首先必须确定圆弧线的圆心和半径,其使圆弧线确定的必须条件。在测量放样中,只要给出圆弧线的圆心位置和半径长度,则可以放出弧线来。具体测量方案如下:
(1)地下室防线:在地下室测量放线中,采用全站仪直接对其进行定位放线。
(2)建筑主体结构轴线传递确定:针对高层建筑物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受力强度要求,必须严格控制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偏差。在横向轴线测量上,采用经纬仪向上投测,采用外控法进行纵横线向上传递,即将纵横轴线及测量控制线投测到基础梁上。在纵向轴线测量中,采用10kg重特制线垂直坠下,以90°角尺向上吊测,最终引至作业面。
(3)楼层平面放线测量:在放线过程中,由于纵向A轴及D轴横轴位置上各设置有框架柱,该位置不利于架设测量仪器。针对这种现状,在实施测量中,采用偏轴法对A轴、D轴进行处理,两处位置均向内偏移1100mm作为放线的控制轴线,然后采用偏角法放线对每一段的控制轴线进行测量,最终确定A轴线和D轴线[2]。
2.测量放样技术在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本工作
该工程项目主要以两条横向后浇带划分为三段组织流水施工,在测量放线过程中,在基础梁及底层东西两侧框架柱设置纵轴、横轴的控制标线,并作为纵轴线、横轴线投测的依据。第一,在横向控制轴线设置上,采用经纬仪在框架柱的正面1m标高线位置处引测轴线,并与1m标高线形成十字交叉线,形成的交叉点作为今后向上投测横轴的后视控制点。第二,在纵向控制轴线设置上,利用经纬仪对建筑结构施工进行测量,采用坐标法将纵向轴线引测到轴上,以90°角尺将纵横轴形成的交叉点引测到框架柱500m处,与横轴平行形成的交叉点或与垂直方向形成的交叉点,作为纵向轴线上引测时的后视控制点[3]。第三,建筑导线控制点引测,虽然该建筑工程提供了4个坐标点,但只有两个坐标点能用,并且这两个坐标点不通视。因此,在实施测量放线中,只能借助第三点来检查校验这两个坐标点的高程,并将第三点作为导线点引测时的后视点。在建筑导线控制点引测中,首先必须架设测量仪器,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地震台的空地位置,在地震台和第三点分别进行后视、前视操作;然后在全站仪的显示屏上直接读出第三点和地震台两点间的距离和角度;为了为导线点测量提供依据,必须采用余弦定理计算出各角角度及坐标,将仪器架设在第三点后视设定的一点M1点处,转角将测量点投测到新建筑物周围,通过全站仪的显示屏直接读出坐标值,所测得点作为建筑控制坐标点N1,按照上述的额测量方法,分别测出后视点3号点的建筑控制坐标点N2点;最后需要对所测得导线坐标点进行校核,导线控制点引测后,沿线路所测得的点返回地震台,经计算,发现地震台的实测坐标与已知坐标相差1mm的距离,根据《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导线全长闭合差小于12cm,导线控制点的坐标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4]。由此可知,该工程导线点坐标的测量精度均满足要求。第四,在纵横轴线传递上,由于该建筑工程横轴上东西框架柱上的两个坐标点不通视,因此,采用渐近法确定经纬仪的对中位置,并与两坐标点构成一条线,然后将两个坐标点作为测量的后视点,确定轴线上的中间点,采用借轴线的方法放出轴线,有效解决两坐标点通视条件差的问题。然而,在纵向轴线传递上,传递时采用10kg重特制线坠,利用直径为1mm的钢丝线做引线,为了测得坐标点至钢丝线的垂直距离,在该建筑首层横轴线位置上垂直向下放出约400mm,然后在作业层面上测量放出约600m的控制线,量取钢丝线至横向偏移控制线上的距离,确定纵横轴线交叉点。当建筑工程施工到一定高度实,分别将控制点投测到第7层、第12层,方便吊线测量的控制精度。第五,楼层纵、横轴线实施测量,进行楼层轴线中,采用偏角法对其进行测量,采用长度为1000mm的控制线,确定楼层轴线位置,采用偏角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弦切角和弦长的交会方式对园的曲线进行测量。将仪器架设置于不同的坐标点,并量取控制点至横纵轴线的距离,最终形成的连接点走位轴的控制线。为了方便该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在满足弧度要求的情况下,在每两个坐标点之间采用弦高法补点的方式进行加密弧线点位,以满足相关要求。第六,高速传递,由于建筑工程高程测量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测量精度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高速传递过程中需合理选择楼梯间剪力墙控制线出,并以建筑首层1200mm控制线为基线,沿竖向控制线实现高速向上传递,以保证测量精度。
3.总结
面对现代城市对圆弧形建筑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用户对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也要注重建筑的美观性,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技术,为建筑施工提供有效依据,以整个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标.探讨圆弧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J].科学之友,2011,12:77-78.
[2]薛康喜,薛毅.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6:18+48.
[3]杨宝祥.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205.
[4]余海南.关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4,01:148.
[5]卢箭.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