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翰墨耕耘,立字树人”的学校书法育人理念,在我们的深思熟虑中确立。为有效践行这一理念,学校多途径营造墨香氛围,在充分利用已有书法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潜在书法元素进行整合,创建出符合学校校情的校本书法教育课程——《墨耕》。
【关键词】翰墨耕耘;立字树人;校本课程;墨耕;绽放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它的前身是地处如东县东北一隅的长沙小学,一所真正的沿海地区乡村学校。学区范围内居民以渔民和围海造田的新开垦移民为主。这样的一所学校应“打造什么样的特色?如何为农家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实基础?”21世纪初,学校领导提出以确立了“写好字,做好人”为特色创建突破口,本着“不求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求人人写好中国字”的初心,积极开发、实施书法校本课程。
一、浓烈的墨香氛围
我校创建书法教育之校本课程,除了书法特色创建的需要外,更多的是旨在通过系统科学、言简意赅的教材,在教学练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并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利用每天的晨会、班会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书法诸体的演变历史和古今书法家的奇人轶事,选择名人书法佳作为孩子们展示,让孩子们在聆听和目睹的亲历中,心生出对书法瑰宝的惊奇和神往;每学期的“墨耕”书法节和国旗下讲话,学校都会安排表彰当期书法考级晋级和书写大赛获奖的学生,以之激发学生的书写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视写“好字”为一种荣耀。
我们还注重墨香校园环境的营造。踏入校园,“翰墨耕耘,立字树人”的书法育人理念,赫然跃入眼帘;步人大厅,一块块由老师们端正书写的黑板和各个班级学生精心设计的展板,既令人赏心悦目,又示人以典范;漫步长达100米的校文化长廊,一幅幅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书法美文,让你在习得知识的同时,饱享着一顿书法大餐。课间,学生们置身其间,遥指临摹,恣意典仿,轻吟抒怀,审美情结得以拔高。书法展览室里的一幅幅校友的书法作品,一条条由通过书写9级、10级考级学生书写的名言警句,都给予着学生无穷向上的力量。各班教室的墙面上,“我”的书写成为各阵地的靓丽主角:黑板报、妙笔生花、翰墨耕耘、彩虹桥、翰墨飘香……无不记录着学生们书写人生的精彩转变。
二、真实的课堂教学
1.脚踏实地的教练配置。
每天中午20分钟的写字练习,是我校开创的书法教与练的特色课堂。在短短的20分钟里,我们把时间作了科学的安排:5分钟教师指导,12分钟学生练写,3分钟师生评价。这种黄金分割的讲练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20分钟的课堂能量,为学生写好字提供了实践保障。
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是我校规定必须上足的课程。课上,教师立足习惯养成,注重指导方法,以书法考级为动力,鼓励学生制订自己的书写目标,并为此目标勤练。为了能上好上实每一节写字课,学校专门培养了一批发展全面、专业优势明显的写字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书法教育。
每周一次的书法社团活动,是学校培育书法兴趣特长学生的重要方式。活动分学段开展:1~3年级、4-6年级每次各活动半天。书法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书写要求,分层展开指导。对于书写进步较快的勤奋学生,指导老师注重培养他们对书法形神意的体悟,引导他们进入书法的一种意境,达到培高拔尖的目的。
2.行之有效的学科融合。
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经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携趣贯穿书写。实际教学中,各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课堂与书写的链接,创设真实的墨耕文化情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翰墨耕耘的动态中学习。写字、语文、英语课,教师重视书写要领的指导,留足10分钟时间给学生书写,并对书写结果及时予以评价;数学课,结合学校书写活动,请学生数数、算算优秀作品人数和获奖率,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品德课,以齐白石等翰墨名人堂堂正正做人的故事告訴学生,书法既能传承文明,又能助人养身修性、陶冶情操;科学课,通过解读和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古代书法作品保存至今的科学价值,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感;音体美课,或学唱写字歌,或做写字操,或书法鉴赏,学生们融入其中是那么自然,那么专注,那么快乐。
三、特色的校本教材
10多年的书法特色建设,让书法成了我校标志性品牌。师生们热爱书法,勤于书写,热衷考级。当然,大多数学生学习书法并不简单为了考级,而是意在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增强对艺术的感知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通过参加考级可以检测自己当前的书法水平,在不断学习及检验的过程中提升书写能力、感知书法神韵。而学生的书写提升再得到全国性认可,无疑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所不能给予的外部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特色创建的需求,我校书法校本教材《墨耕》1—3册,在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里应运而生。
1.《墨耕》(一)——基本笔画篇。
想写一手漂亮字,得先练好基本功法。而基础的练习过程,也是意志和习惯的养成过程。教材编写组根据入门练习需要,结合学校书写教育目标,作了如下内容的要义诠释:
(1)写字姿势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即要求学生学写规范字,先从正确写字姿势和正确执笔开始。我校的《墨耕》教材对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作了详细的规范、具体的要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提供了理论保障。
(2)基本笔画,教材针对“横、竖、撇、捺、点、提、钩、折”8种基本笔画,分5个部分,通过诸多示例,结合实际书写经验,对运笔书写作了详细解读。实用的运笔指导和示例练习,为学生的书写入门提供了捷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写兴趣。
2.《墨耕》(二)——偏旁部首篇。
这也是书写指导的循序渐进篇,教材分两大块进行阐述:
(1)书写准备。告诉学生书写前准备充分,方能事半功倍。简单易记的准备要求,能带给学生自信。
(2)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汉字组成的重要部分。在写好基本笔画的基础上,练好偏旁是写好字的开始。教材对偏旁部首的书写提出了要求,即做到形态准确、比例合理、平正均匀。然后就偏旁部首的组合方式和结构形态两方面,分别进行示例比较,让学生在美的感知中,获得规范书写的常识。 详细的知识讲解,直观的运笔示范,使每一位习者在初读后,心生自觉练写的冲动,由此折射出课程的魅力。
3.《墨耕》(三)——结构章法篇。
该篇就怎样练字、间架结构、结构规律和章法布局等四方面作了通俗易懂的规范。教材明确提出:练字要“持之以恒,练字炼心更炼人”;谋构汉字间架时,能科学结字,让字和谐优美。对各种结构的汉字,篇中分别作了周到、详尽的归类说明。如此,能让学生迅速领会要义,在反复练写后,习得技巧,使书写渐入优美。
对于结构规律,教材编撰者通过查资料,结合自己的书写经验做出如下口诀性总结:1.横平竖直,撇捺对称。2.首点居正,中直对正。3.疏密均匀,大小独具。4.上紧下松,左收右放。5.重心平稳,斜中求正。6.中宫收紧,收缩纵展。7.避让穿插,围而不堵。8.连撇参差,牵丝粘连。熟谙了此结构规律口诀,就多了自己慢慢揣摩的机会,写的字就会渐渐趋于结体优美。
关于章法布局,教材没有做过多的抽象解说,而是出示了一部部学友的书写作品,结合实例为读者做直观性讲解,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4.编印《墨耕成长册》。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也是每个现代人步入社会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所谓“字如其人”,不仅是一种态度,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格。我校建设《墨耕》课程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传承中华书法文明;二是通过书法过程的浸染,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习得做人的真谛。
为见证学生成长的轨迹,激励技能、德行的双向发展,我校编印了《洋口港实验学校学生写字(书法)成长记錄册》。为了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自己练字进步的点点滴滴,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按一至九年级18个学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书写要求,以便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完成训练任务。在每一个学期的要求后面,留下空白,方便粘贴学生在该学期的书法杰作。同时,成长册里还为每位学生设置了人格发展专栏,记录其书写人生的精彩瞬间。
四、绽放的书法之花
历经十几年的特色建设,师生们的书法和人格均达到了学校书法育人目标的预期。而校本课程《墨耕》的诞生,则让这样的预期便捷地驶入了快车道。5年的课程实践,师生们的写字功底显著见增,通过省写字考级的学生是一拨接一拨,学校也荣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受书法教育影响,我校“绿色爱心志愿服务队”“墨耕志愿服务队”相继建立,服务领域从学校走进家庭,现正向社会纵深渗透。学生们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心善举,展现了我校书法之立字树人的育人之本,也体现了《墨耕》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翰墨耕耘;立字树人;校本课程;墨耕;绽放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它的前身是地处如东县东北一隅的长沙小学,一所真正的沿海地区乡村学校。学区范围内居民以渔民和围海造田的新开垦移民为主。这样的一所学校应“打造什么样的特色?如何为农家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实基础?”21世纪初,学校领导提出以确立了“写好字,做好人”为特色创建突破口,本着“不求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求人人写好中国字”的初心,积极开发、实施书法校本课程。
一、浓烈的墨香氛围
我校创建书法教育之校本课程,除了书法特色创建的需要外,更多的是旨在通过系统科学、言简意赅的教材,在教学练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并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利用每天的晨会、班会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书法诸体的演变历史和古今书法家的奇人轶事,选择名人书法佳作为孩子们展示,让孩子们在聆听和目睹的亲历中,心生出对书法瑰宝的惊奇和神往;每学期的“墨耕”书法节和国旗下讲话,学校都会安排表彰当期书法考级晋级和书写大赛获奖的学生,以之激发学生的书写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视写“好字”为一种荣耀。
我们还注重墨香校园环境的营造。踏入校园,“翰墨耕耘,立字树人”的书法育人理念,赫然跃入眼帘;步人大厅,一块块由老师们端正书写的黑板和各个班级学生精心设计的展板,既令人赏心悦目,又示人以典范;漫步长达100米的校文化长廊,一幅幅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书法美文,让你在习得知识的同时,饱享着一顿书法大餐。课间,学生们置身其间,遥指临摹,恣意典仿,轻吟抒怀,审美情结得以拔高。书法展览室里的一幅幅校友的书法作品,一条条由通过书写9级、10级考级学生书写的名言警句,都给予着学生无穷向上的力量。各班教室的墙面上,“我”的书写成为各阵地的靓丽主角:黑板报、妙笔生花、翰墨耕耘、彩虹桥、翰墨飘香……无不记录着学生们书写人生的精彩转变。
二、真实的课堂教学
1.脚踏实地的教练配置。
每天中午20分钟的写字练习,是我校开创的书法教与练的特色课堂。在短短的20分钟里,我们把时间作了科学的安排:5分钟教师指导,12分钟学生练写,3分钟师生评价。这种黄金分割的讲练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20分钟的课堂能量,为学生写好字提供了实践保障。
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是我校规定必须上足的课程。课上,教师立足习惯养成,注重指导方法,以书法考级为动力,鼓励学生制订自己的书写目标,并为此目标勤练。为了能上好上实每一节写字课,学校专门培养了一批发展全面、专业优势明显的写字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书法教育。
每周一次的书法社团活动,是学校培育书法兴趣特长学生的重要方式。活动分学段开展:1~3年级、4-6年级每次各活动半天。书法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书写要求,分层展开指导。对于书写进步较快的勤奋学生,指导老师注重培养他们对书法形神意的体悟,引导他们进入书法的一种意境,达到培高拔尖的目的。
2.行之有效的学科融合。
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经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携趣贯穿书写。实际教学中,各任课教师时刻关注课堂与书写的链接,创设真实的墨耕文化情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翰墨耕耘的动态中学习。写字、语文、英语课,教师重视书写要领的指导,留足10分钟时间给学生书写,并对书写结果及时予以评价;数学课,结合学校书写活动,请学生数数、算算优秀作品人数和获奖率,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品德课,以齐白石等翰墨名人堂堂正正做人的故事告訴学生,书法既能传承文明,又能助人养身修性、陶冶情操;科学课,通过解读和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古代书法作品保存至今的科学价值,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感;音体美课,或学唱写字歌,或做写字操,或书法鉴赏,学生们融入其中是那么自然,那么专注,那么快乐。
三、特色的校本教材
10多年的书法特色建设,让书法成了我校标志性品牌。师生们热爱书法,勤于书写,热衷考级。当然,大多数学生学习书法并不简单为了考级,而是意在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增强对艺术的感知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通过参加考级可以检测自己当前的书法水平,在不断学习及检验的过程中提升书写能力、感知书法神韵。而学生的书写提升再得到全国性认可,无疑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所不能给予的外部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特色创建的需求,我校书法校本教材《墨耕》1—3册,在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里应运而生。
1.《墨耕》(一)——基本笔画篇。
想写一手漂亮字,得先练好基本功法。而基础的练习过程,也是意志和习惯的养成过程。教材编写组根据入门练习需要,结合学校书写教育目标,作了如下内容的要义诠释:
(1)写字姿势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即要求学生学写规范字,先从正确写字姿势和正确执笔开始。我校的《墨耕》教材对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作了详细的规范、具体的要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提供了理论保障。
(2)基本笔画,教材针对“横、竖、撇、捺、点、提、钩、折”8种基本笔画,分5个部分,通过诸多示例,结合实际书写经验,对运笔书写作了详细解读。实用的运笔指导和示例练习,为学生的书写入门提供了捷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写兴趣。
2.《墨耕》(二)——偏旁部首篇。
这也是书写指导的循序渐进篇,教材分两大块进行阐述:
(1)书写准备。告诉学生书写前准备充分,方能事半功倍。简单易记的准备要求,能带给学生自信。
(2)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汉字组成的重要部分。在写好基本笔画的基础上,练好偏旁是写好字的开始。教材对偏旁部首的书写提出了要求,即做到形态准确、比例合理、平正均匀。然后就偏旁部首的组合方式和结构形态两方面,分别进行示例比较,让学生在美的感知中,获得规范书写的常识。 详细的知识讲解,直观的运笔示范,使每一位习者在初读后,心生自觉练写的冲动,由此折射出课程的魅力。
3.《墨耕》(三)——结构章法篇。
该篇就怎样练字、间架结构、结构规律和章法布局等四方面作了通俗易懂的规范。教材明确提出:练字要“持之以恒,练字炼心更炼人”;谋构汉字间架时,能科学结字,让字和谐优美。对各种结构的汉字,篇中分别作了周到、详尽的归类说明。如此,能让学生迅速领会要义,在反复练写后,习得技巧,使书写渐入优美。
对于结构规律,教材编撰者通过查资料,结合自己的书写经验做出如下口诀性总结:1.横平竖直,撇捺对称。2.首点居正,中直对正。3.疏密均匀,大小独具。4.上紧下松,左收右放。5.重心平稳,斜中求正。6.中宫收紧,收缩纵展。7.避让穿插,围而不堵。8.连撇参差,牵丝粘连。熟谙了此结构规律口诀,就多了自己慢慢揣摩的机会,写的字就会渐渐趋于结体优美。
关于章法布局,教材没有做过多的抽象解说,而是出示了一部部学友的书写作品,结合实例为读者做直观性讲解,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4.编印《墨耕成长册》。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也是每个现代人步入社会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所谓“字如其人”,不仅是一种态度,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格。我校建设《墨耕》课程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传承中华书法文明;二是通过书法过程的浸染,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习得做人的真谛。
为见证学生成长的轨迹,激励技能、德行的双向发展,我校编印了《洋口港实验学校学生写字(书法)成长记錄册》。为了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自己练字进步的点点滴滴,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按一至九年级18个学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书写要求,以便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完成训练任务。在每一个学期的要求后面,留下空白,方便粘贴学生在该学期的书法杰作。同时,成长册里还为每位学生设置了人格发展专栏,记录其书写人生的精彩瞬间。
四、绽放的书法之花
历经十几年的特色建设,师生们的书法和人格均达到了学校书法育人目标的预期。而校本课程《墨耕》的诞生,则让这样的预期便捷地驶入了快车道。5年的课程实践,师生们的写字功底显著见增,通过省写字考级的学生是一拨接一拨,学校也荣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受书法教育影响,我校“绿色爱心志愿服务队”“墨耕志愿服务队”相继建立,服务领域从学校走进家庭,现正向社会纵深渗透。学生们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心善举,展现了我校书法之立字树人的育人之本,也体现了《墨耕》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