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之花,绽放于学生的心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话题:班主任如何做好美育工作 特约主持:万 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班主任,您是如何理解美育并做好美育工作的呢?
  什么是美?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这样表述: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美几乎涵盖了我们周遭的一切艺术: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书法……它的触须伸进精神的高远辽阔的天空,然而它的根,却深扎在生活的广袤无边的泥土里。
  美和美育一脉相承,美育与艺术教育、生命教育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儿童和少年时代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体验最敏感的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最佳培养期,往往无法弥补缺憾。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孩子对美的认同,进而产生美的需求,为他们的精神领域涂抹亮丽的底色,奠定他们求真向善的人生基石。
  一、自然界中寻找美
  大地山河,九天风露,一丘一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育全书:“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清新美,“细雨微风,落花流水”的恬淡美,“蓝空天末,遥遥孤星”的深邃美,“半江残月,一岸冷云”的孤寂美,无不令我们深深着迷。
  美的眼光来自美的心灵。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位心怀真善美的人,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美,用美好的心灵去体悟美,帮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组织他们踏青、郊游、野炊、宿营,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与山川对话,和溪流相亲,为流云谱曲,拈野花入诗……让他们童稚的身心充分感受日月交替的雄浑壮美、光影旋转的神奇律动,于“一花一世界”中寻觅美的踪迹。
  二、艺术教育渗透美
  中小学阶段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接触或者甚少涉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和美就可能永远与他们无缘。班主任作为课程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应该坚定不移地捍卫学生的艺术教育权,不能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而挤压、剥夺学生的艺术教育学习时间。须知,音乐陶冶情操,文学澄明心境,舞蹈愉悦身心。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一两项艺术特长,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实践活动创造美
  美的本质是令人愉悦的,若能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并创造美,便是美育的理想境界了。班主任可以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因班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劳技课上教会他们一些剪纸的要领和技术,当一幅幅稚嫩生动的剪纸作品诞生时,创造美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节日之际,放手让孩子们策划编排相声、小品、舞蹈、朗诵,他们会在自编自演中享受创造美的喜悦;让孩子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每一面墙壁的布置、每一个板块的设计,他们都可以献计献策、亲力亲为。
  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阵地,而班级其实就是一座孕育美的乐园。班主任若能成为高级园艺师,慧心辅以巧策,美育之花必将悄然绽放于孩子的心田,和着春风,迎着朝阳,带露绽放,摇曳生姿。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本仅仅是个例子。很多语文名师也表示,单靠语文课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限的,课外还要有大量阅读辅助。而语文教学的现状是,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课外又难以完成阅读任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还是不够,课堂效率低。于是,我们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4年来,教师和学生都有可喜的进步。大家深刻地体会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起点。  “
依法治教是个大课题,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我想围绕如何依法处理校内纠纷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中医有“防大于治”“治未病”的理念。这非常切合我们依法处理校内纠纷的思路。认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坚持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如此等等,都是化解校内纠纷的必要措施,是依法治校题中应有之义,也应该是依法治校的重点和中心。这些都做好了,校内矛盾和纠纷大概就可以消灭在萌芽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无疑是重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着同一群学生。我们需要通过融洽的沟通,一起去熟悉孩子们,需要共同努力,让班级文化建设更适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用最近热门
以玉米“中农大青贮67”、“金顿302”、“金穗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生育进程、生长后期植株水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穗3号可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
在很多朋友的意念里,沉默与言说,似乎是一对矛盾,因为沉默是指向自我的封闭性循环,而言说是指向外在的开放性呈现。但在特定境域里,沉默的效果往往会胜过言说。  因为人在特定境域里,总有特定的心理期待。如果心理期待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由发散、升华,进而形成多元、深刻或全新的理解。而特定境域里的沉默,恰恰更为这种心理期待的存在发散、升华提供了最可能的安静的氛围。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中,如果教师沉默,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之所以把它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不仅因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还因为关注生命成长是提高民族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目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了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注重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强调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
从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强调“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到当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我们个性中的一个根本而必要的部分是对美的兴趣,是领悟美并把美吸收到性格中去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历来重视按照美的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塑造人生。  据说,德国诗人海涅每次去卢浮宫博物馆,都要坐在维纳斯雕像前哭泣。他哭什么呢?他竟然是感伤人的完美遭到了玷污,慨叹通向完美的道路是如此艰辛、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