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出版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第四交响曲》既是肖斯塔科维奇“狂飙”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狂飙”性格达到最高潮的一部作品,它在雪藏了25年之后才得以首演,但对今仍舆论界和理论办公室性为失败客,本文通过对《第四交响曲》的音乐分析,揭示了肖斯塔科维奇运用“述衍互融”,“同构异态”等极富个性的材料处理手法,对奏鸣曲工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造,并促成各个乐章密切关联,进而使《第四交响曲》成为一部既继承传统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佳作的做 法,
今天我们大家在清华大学集会,纪念近代中国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学术文化正式开始步入了新阶段:一方面她是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她又开辟了我国学术思想现代化的新阶段和新生命。她不是传统汉学、宋学以至乾嘉考据的简单继承,而是在吸收现代世界先进文化之精华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现代学术思想的新天地,从而赋之以光辉灿烂的新生命。如果由于社会之步入现代化,我们就以为可以抛弃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那既是不可能的事,而且也是对历史文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养育自己多年的学术“母体”应有所忆念与反思。我最先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是国学研究院的四位(或五位,加李济)导师之一,我有幸在岭南大学受教于先生,转学到清华后,又受教于先生的学生(或“私淑弟子”)邵循正、周一良、丁则良等几位教授。我先做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做“再传弟子”。今天的回忆就从先生与岭南说起。
为纪念清华大学校友、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90华诞,清华大学历史系和《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于2007年4月14日联合举办了“如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观念史——庆祝何炳棣先生90华诞”学术讨论会。现将座谈会学者发言分两次刊出,本次以社会经济史为重点,下次以社会观念史为重点(将于2008年第1期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胡风与日本进步评论家矢崎弹虽有认识上的差异,但还是在短时间内萌生了友谊,并相互产生了信赖,1937年两人多次在上海会晤,并以《星座》杂志为平台,对中日文学交流寄予了强烈的愿望,“希望两国的人道主义不断地成长,为使邻近的两个民族沿着人类共同的目标,攀登进步的台阶,而热切地希望知识分子的合作”,他们努力做着有益于此的工作。为此矢崎弹还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拘捕;在经营具有坚定的编辑方针、个性鲜明的杂志方面,两人也有很多共同点。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断了彼此的联系,但这段经历对双方都产生了很大
期刊
在1929-1933年间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抛出所谓“民族生存权说”、“特殊权益说”、“防俄防共说”、“自卫说”、“人口过剩说”等来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辩护。与此同时,日本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否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并指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会员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的反华言论,与日本政府的态度一致,完全沦为日本政府的一种宣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