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骏马》去《椰城》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康立春,内蒙古海拉尔人,曾在 《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 《十月》 《花城》 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多篇(首)。
  我的文学写作生涯,可以说起步比较早。我十六岁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也是国内公认的文艺复兴时期。我们这一茬文学青年经常聚在一起,把闲暇时间搞得十分热闹,又是成立诗社,又是成立文学社,定期出着油印的社团文学期刊和小报。我们的身影出现在草原小城海拉尔的各个地方,大家忙活得不亦乐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大多数文学青年有过停笔、掉队、淡出文学圈的经历。还有少数人曾经靠写点东西,获得了体面的工作,甚至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行政职务。最令我遗憾的事儿是自己停过十八年笔。想起来这段蹉跎的岁月,我就想要抽自己的嘴巴。偶然翻阅到我发表在部队一张小报上的散文,居然看见莫言的文章落在我下方。如果不停笔,没准可能……
  扶我上马扬鞭的还是家乡呼伦贝尔文联主办的《骏马》文学杂志。《骏马》诞生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具有别具一格的生态特色,以培养三少民族作家为己任,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然而,让我真正领略大千世界的是《椰城》文学杂志。我的文学梦从草原到大海,那便是我和《椰城》编
  辑部故事的开始。大海——草原,同样拥有辽阔的胸怀。草原——大海,同样拥有天堂的时空。自古风从草原来,自古风从海面起,我们是草原上的一棵草——地地道道的老百姓,我们是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地地道道的渔民。草原的月亮与大海的太阳,同样拥有想象的光芒,我们同样生长在辽阔之外,同样享受着最高远、透明的湛蓝……
  初学写作,我投稿大部分选择投给报纸,因为报纸副刊相对来讲容易上稿。每当我的文字变成铅字,都会兴奋很久。在那个文学复兴年代,国内的创作大军,其数量空前绝后,大家拼命地挤在一条羊肠小道上。由于多数人的文化底子特薄,又是初出茅庐,所以给成型的文学杂志投稿,上刊不是那么容易。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文学刊物的编辑,对工作非常的认真、负责,不仅热情联络作者,每篇重要的稿件基本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复,而且还会中肯地提出准确的修改意见,有些建议甚至能写上好几页、好多条,赶上手把手地教亲生孩子如何写作文了。真的,所有的文學爱好者,包括我本人,全都感触极深。
  我清楚地记得1986年的一天,看完海南本土黎族青年演员谭小燕出演的电影《椰城故事》后,我才知道海口是一座海滨城市,市内婀娜多姿的椰树行行成林,椰风习习,与印尼的雅加达一起别称“椰城”。《椰城》文学杂志在1991年创刊,1993年面向全国发行。因为我经常关注全国文艺期刊,立即就投稿过去。据我了解,三十年里,《椰城》文学杂志和许多文学刊物一样,经历过多次改版和创新,也曾在不同时期转变杂志的定位。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像传说的那样已经停刊,始终承载着几代人的文学梦,唤醒广大读者心中的文学梦,不同时期的《椰城》编辑队伍,打造出独具一格的《椰城》。
  1993年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呼伦贝尔盟财政大楼一楼101房间办公,门被敲了两下,收发室的值班员乌云毕力根老师傅面带微笑走进来。他是一位来自鄂温克族自治旗的达斡尔人,与我较为熟稔。乌云毕力根神秘地把一封来自海南省海口市的信件亲自交到我的办公室,并开着玩笑说:你的退稿信!我微笑着看他说:要是用稿通知,我就请你喝小烧。乌云毕力根用夹杂着少数民族语的汉语回道:是嘛,一言为定啊!可是,不幸被他言中了,待他出去后,我打开一看是《椰城》文学杂志编辑伍春杰老师足足写了两页的退稿信。信件字迹工整,语气如亲人般诚恳。当然,这封退稿信还是把我高兴得够呛,毕竟让我第一时间知道结果和差距。看完后,我脸红一阵儿白一阵儿。伍老师的教诲,句句值千金,我没有理由不接受。他把我的稿件一组诗《湖蓝色的冬天》用黑色水笔画了一道又一道,逐一做了点评,指出我诗歌写作的不足。即:激情过度,诗句过于生硬,建议应该写得柔和自然一些,要具有生活内容一些,更不要堆砌词汇等等。足足写了九条意见,最后,还不忘鼓励我不要灰心。我不甘心,前后又给伍老师投稿几次。每次伍老师都会回信,耐心地提出修改意见。终于,《椰城》杂志在1995年第2期发表了我的六行小诗。发表之前,伍老师还特意打电话通知我。电话里,他那浓重的海南口音,我几乎听不懂,我连问了好几句:什么?什么?我听不明白。细琢磨后,我还是明白了,伍老师大意是说,我有一首小诗被采纳,由于本期版面的缘故,不能多发表。他还建议我应该尝试写小说,很多东西在小说里才能够展开,而且会充分发挥作者的才华。当天晚上,我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觉。这标志着我的诗歌作品,从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下子就进入了海南岛。之前,初学写作,我主要是依托家乡呼伦贝尔文联的《骏马》,感恩《骏马》诸位热心的编辑老师扶我上马,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是啊!我一个起先连汉语都不会说的蒙古族文学爱好者,曾经以一本《新华字典》做工具,经过刻苦学习,居然骑着一匹矮小的蒙古马跨过大海,进入《椰城》。
  说真的,几年前我还保存着大量的退稿信,可惜就在一年前,由于搬家到异地,我把伍老师给我写的珍贵的退稿信弄丢了。多么遗憾呀!要不然,我会拍一张照片,与本文相得益彰。出具有说服力的物证,该多好。
  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停滞期。闲暇时,翻阅《椰城》《诗刊》《草原》等编辑老师已经发黄的退稿信,我又升腾起不灭的文学梦。正是由于这些辛勤的编辑前辈的鼓励和鞭策,使我逐步登上了诸如《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十月》《花城》《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清明》《莽原》等一众国内知名文学刊物。经过断断续续四十余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已经在二十四个省份的代表刊物上发表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距离全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还有十个,但愿不久的将来,可以荣登《天涯》文学杂志。是的,有生之年,我要努力用精品进入其他十个未曾进过的文学殿堂。我相信,经过众多作品展示,我将沉下浮躁的心,努力写出自己的文学精品。在这个网络文学繁荣的新时期,传统文学逐渐边缘化,创作队伍日渐减少了。不管文学土壤多么贫瘠,我也一定会坚持写下去,只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学到老写到老。
  白驹过隙,一晃《椰城》创刊三十周年。这三十年也是海南自1988年建省、成立经济特区以来,迎来大开放、大发展的三十年。
  《椰城》三十岁,如果比作一个人的话,可谓是最好的年华。
  近些年,《椰城》每年都有新颖的栏目策划,重点推出新人。相对来讲,我比较喜欢“诗人档案”栏目,投过一次稿件,未被采纳。无论如何,所有的文学刊物,都是我们文学梦开始的地方。
其他文献
树叶坠落后  吐露山的嶙峋与陡峭  灰白枝干,凛冽岩崖  落叶树,针叶林,斑斓  重叠的山峦——  新月天空下,村庄那么静  仿佛只有滞留的暮色和暮色掩映的  屋宇——细碎远去的鸟,低吟浅唱的涧  衬起拱桥边的树丛和阴影,河水流淌  轻慢时光,鸡鸣犬吠、白菜红薯在村中  徜徉,白胖的冬瓜和黄红的南瓜伫立  门前,荷锄归来的人,远方回乡的人  眼含暖意,辨出炊煙里劳作的双亲  萝卜、白菜、红薯堆叠,
群母  迎面相逢  她穿着白衬衫  身材矮小,眼角向下耷拉  但眼神安定,略带一丝忧愁  仿佛我的某件事仍悬在她的心上  我们缓慢地擦肩而过  有那么一瞬,她用母亲的视角  看了我一眼  拐过墙角  在另一条街上,远远地  又看见形神像我母亲的母亲  在菜市场、在公园和街头  我看见许多像我母亲的母亲  竟一时愕然,感觉世上走着我的群母,一如经典所示:她们、他们和它们,都是曾经的我的母亲  心,包
三十而立,《椰城》创刊30周年了!  《椰城》是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月刊,专门发表纯粹文学体裁作品,《椰城》是只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的期刊。  在中国,文学期刊多达两百家(公开发行)以上,而省会城市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期刊,如昆明的《滇池》、沈阳的《芒种》、哈尔滨的《小说林》、广州的《广州文艺》、武汉的《芳草》、南京的《青春》、成都的《青年作家》等。  在中國的特定观念里,文学期
作者简介:曹银桥,笔名拾月,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当阳人,现居海南海口。作品散见于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星星》 诗刊、 《延河》 《回族文学》 《椰城》 等报刊。  和《椰城》的第一次相遇,是因为一次文学沙龙活动。  朗诵艺术家思凡老师把我拉进沙龙筹备微信群的时候,我的预感告诉我,这是我离文学世界大门最近的距离。  于是参加沙龙的那一天,我特地早早起床,穿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西装,梳着一丝
作者简介:周荣,男,70后,江苏泰兴人。转业军人,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说起来,认识《椰城》有些误打误撞,却满是美好的回忆!  2018年,我萌生了加入作家协会的念头,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便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海口市作家协会的办公电话,厚着脸皮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作协秘书长,也是《椰城》文学杂志的办公室主任周丽虹。  电话里我自报家门,表达了想了解加入作协的有关流程,周秘书长比较热情
作者简介:陈云飞,汉族,出生年月1970年9月10日,籍贯海南东方市,现供职于海南省五指山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第一次与《椰城》的邂逅,是1991年,我刚到通什市(现五指山市)读大学的第二年。有一天傍晚跟同学到街上去散步,在路边的一间报刊亭里看报纸时,无意间在货架上发现了一本《椰城》。这一次的不期而遇,让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我知道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海南,能够有自己编辑出版的杂志并不是很多
作者简介:韩芍夷,女,海南文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椰城》杂志社副编审。现供职于海南智略四史研究院。出版小说集《城市无梦》 《目光里的对峙》 《倾听咖啡屋》,长篇小说 《驿动的年轮》 《伤祭》 等。此外,还在 《文艺报》 《中国国家地理》 《海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近百篇。曾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文学双年奖作品一等奖等。  我是1988年7月从工厂调到海口市文联的,当时是编辑市文联
作者简介:邱名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协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理事,琼海市作协副主席等。曾在 《天涯》 《椰城》 《红豆》 《诗刊》 《散文诗世界》 《散文诗》 《绿风》 《诗歌月刊》 《星星》 《诗潮》 《诗选刊》 《山东文学》 《鸭绿江》 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  我有过太多的希望和幻想,精简以后就只剩下天真与浪漫。那时的痛,在别人眼里有点离谱,抑或可笑。想
作者简介:曾万紫,女,中国作协会员,海南作协理事,海口作协副主席。祖籍文昌,生长在海口,现任教于海口四中。曾经出版长篇小说 《守望妇》 《红雨轩》,长篇励志书籍 《前途是设计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和散文随笔集 《芳龄》 《海南女人》 等专著十多部。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海口,她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因位于海南最长的河流南渡江入海口而得名。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
作者简介:李星青、女,黎族,1993年出生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期少数民族班学员,海南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 《中国校园文学》 《椰城》 等杂志。  对于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第一次发表文章不亚于范进中举,至今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在《椰城》的心情。  那时候我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带著厚重的眼镜,日记本写满了不着边际的文学,每天做着不切实际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