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感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新时期 指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给我们的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它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从课题引入、问题设计和解题方法研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想,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中,变“传统教育”为“创新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二、为什么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把解题方法程序化。如某教师教给学生一套解题方法如下:第一步建系设点;第二步找出点所满足的运动规律;第三步规律方程化;这就是求曲线方程一般方法的基本步骤,教师要求学生遇到此类问题只需像套公式一样套用这个步骤就行了,根本不给学生自己思考、自我消化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要遇到此类稍微灵活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分析原因:以上情况的出现,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缺陷,如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很严重。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对教学方法不加选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知识教给学生就行,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极大地遏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遏止了新生事物的诞生。
  三、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创设设境、提问、探究”三步教学法。①创设情境:一个好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数学问题来自现实生活,也来自数学本身。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结合现实设计生动有趣的提问,把学生引入新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数学有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进而又让学生动用所学数学知识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②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可采用“设陷”“反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论。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③通过自我探究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二)借助非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却忽视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以致造成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创新能力薄弱。事实上非逻辑思维集中地反映了创造力,而逻辑思维仅属于一般的智能结构。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是以逻辑思维作为基础,通过非逻辑思维实现跳跃,再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完成的。因此从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看,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①启迪猜想,形成创新理念。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突破框架,训练其形象思维,发挥其科学的能动的想象力去猜想未知、猜想奥妙无穷的未来,形成创新理念,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初中数学题也出现了猜想题,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教育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可供学生猜想、想象的空间。②培养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直觉是在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能直接观察出问题的本质结构,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直觉欲望,引起学生的直觉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找出奇巧解法,从而迅速、简捷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精思、巧思、捷思的良好习惯。
  (三)在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培养思维灵活性,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突破旧有思想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差异现象,而相反现象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可逆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数学中的可逆因素,认识这些因素间的可逆联系,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先给出定理或公式再证明或举例说明,这种演绎法教学只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沿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并不是教师把多种解法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做、认真、自信和求实的素质。③设计开放型命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如此,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更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平安;《初中数学教学》,中国教育学刊杂志2011年第2期.
  [2] 喻平;初中数学教学[M].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04.08.
  [3] 刘海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2002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西伯利亚科研生产联合矿产公司各企业,在回采矿块内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矿石,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来,利用КСЛ型(东方采矿科学研究所设计)带式输送机已运输了大约100万t矿石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
期刊
采用响应面法对内部沸腾法提取蓖头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三因素,利用Box-Ben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藠头粗多糖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蓖头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17:1。在此条件下可达到较高藠头粗多糖得率,即34.7%。
目的本研究以4-壬基酚(4-Nonylphenol,NP)为受试物,以SD雄性大鼠和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光谱技术研究NP的雄性生殖毒性效应。方法1、用对照组(玉米油)、系列浓度(25、50、100mg/kg)NP腹腔注射,每两天一次,连续20天染毒不同日龄(21、35、50日龄)SD雄性大鼠,构建动物模型;取睾丸组织、提取原代睾丸细胞后,分别用R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建起多媒体教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鼓励教师学计算机,用计算机;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  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 引言 1.1 研究的经过这次研究的现场——新泻县田海矿权现采场是1984年开始正式开发的较新采场,1990年年采石灰石220万t。石灰石品位高,表土和风化岩很少,但采场内可见到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感悟,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观、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学习 评价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是教师确立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观的前提  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评价是为
智能电网的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Arguments for Smart Grids(CIRED Seminar 2008:Smart Grids for Distribu-tion,Frankfurt,23-24 June 2008,Paper No 12)作者:Maarten
This paper serves as a tutorial paper for a new area of research in control systems,namely,quantized feedback control and estimation. This area is motivat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