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陶瓷上的八宝纹饰演变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明代各个时期藏传佛教的八吉祥纹在陶瓷上的装饰风格与形式的演变过程,举出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论证,并提出了八吉祥纹的演变是汉藏两地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关键词
  八宝纹八吉祥陶 瓷佛 教缠枝莲
  八宝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也是瓷器上常用纹饰之一。寓意八宝的纹样常见的有:一和合、二鼓板、三龙门、四玉鱼、五仙鹤、六灵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为纹饰:如珠、球、磐、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可从中随意选择八种,称为“八宝纹”。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种器物,作为道教八宝的符号,又称“暗八仙”。佛教中则用“八吉祥”作为八宝的符号。在此,笔者主要阐述佛教八吉祥纹饰在明代瓷器上的装饰运用及其演变。
  八吉祥是陶瓷上的一种典型装饰,始见于元,盛行于明清。据说八吉祥是佛教所用的八种宝物,亦即八种符号,藏语称“扎西达杰”,为系列组成纹样,故称八吉祥,是佛教当中八种吉祥供养法器,常用于供养佛像,装饰佛堂。八吉祥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最初源于古印度文化。在早期佛教美术中,八吉祥图案多出现于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图像中,或装饰于象征释迦的双足图案中,或作为释尊悟道时诸神手中奉献的持物,其中尤以法轮、莲花及白螺出现最多。后来八吉祥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逐渐演变为代表佛身不同部位和器官的吉祥符号,而八吉祥作为装饰图案的流行与定型化则是伴随藏传佛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藏传佛教中不仅将八吉祥作为佛前供器,而且还大量将其装饰于壁画、唐卡及各种工艺品中,赋予其吉祥富贵的含义。
  八吉祥纹在陶瓷上最早见于元代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印花技法,纹样排列无一定规则。明代除永乐甜白器上继续采用印花外,从宣德始则多彩绘,有青花、斗彩、五彩、绿地黄彩等品种,清代乾隆、嘉庆朝以粉彩器为多见,也有珐琅彩制品。花纹排列有一定规律,明代永乐开始按轮、螺、幢、伞、花、鱼、瓶、结排列,从明万历至清代则以轮、螺、幢、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也有不按顺序排列的。一般都由景德镇窑烧造。因此,八吉祥纹的排列顺序有时也可作为一种断代依据。
  在风格特征上,明代八吉祥更加强调装饰性与形式感,更加追求莲托图案中植物纹样的蜿蜒曲折与枝叶的蔓延,与西藏八吉祥装饰突出绘画性和自然趣味、较为简率的风格形成明显差异,汉地传统的缠枝纹与藏传佛教八吉祥组合而成的缠枝莲托八吉祥代表了明代八吉
  祥纹样的最高艺术成就。


  就具体作品而言,明代八吉祥纹样的艺术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明代早期、中期和晚期。第一阶段,即明代早期,从洪武至天顺年间,这一时期汉地八吉祥装饰已很流行,为数众多的永乐、宣德作品流传至今,其数量超于明朝其他朝代,这些制品大多是与佛教活动有关的,其中尤以宣德瓷器居多,据文献记载,八吉祥纹样在宣德时期已成为汉地瓷器中的典型“花样”,并被后世所仿造。以八吉祥装饰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宫廷佛教活动或赏赐西藏上层。《汉藏史籍》中就记载了永乐时期朝廷曾将装饰有八吉祥和“白昼吉祥夜晚吉祥……”藏文的青花碗赏赐大乘法王昆·泽思巴。这种图案在西藏被认为是宝贵的象征,当时十分盛行,至今西藏还保藏有宣德时期烧造的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高足碗。图案与《汉藏史籍》中记载无二。
  明代早期的八吉祥装饰主要是继承了元代风格,尤其以缠枝莲托八吉祥最为明显。缠枝莲托八吉祥在15世纪上半叶的西藏颇受喜爱,明朝廷为满足西藏上层的需求生产了大量装饰有缠枝莲托八吉祥的瓷器,保存至今的有:藏于西藏文管会的“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僧帽
  壶、西藏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僧帽壶和“宣德年制”款青花高足碗、1991年出土于北京广安门外明墓的“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高足碗、1995年出土于河北安次县的景德镇窑矾红彩三足炉、南京博物院天顺青花铃台等。缠枝莲托八吉祥样式在元代即已出现雏形,但风格较为简率,缠枝纹稍显生硬和单薄。而明代早期的缠枝莲托八吉祥风格的则较为典雅自然,缠枝追求自然弯曲、延展流畅,富有生机,莲叶多呈鸭掌形,排列较为疏朗,注意留白,与同时期的工艺品装饰风格基本一致。
  第二阶段,即明代中期,从成化至隆庆时期,八吉祥成为汉地更加常见的装饰图形,装饰范围也逐渐与佛教活动相脱离,就瓷器而言,成化、嘉靖、隆庆各朝均有烧造,并成为当时瓷器较为典型的纹样被著录在后世的文献中,如《成窑鸡缸歌》中就提及了八吉祥纹,成为与香草、鱼藻、瓜茄等同样常见的成化鸡缸杯的装饰题材;另外在明代沈德符《弊帚斋余谈》也记载了成化、嘉靖烧造八吉祥纹样瓷器的情况,嘉靖窑主要是仿烧宣德和成化制品;在清代朱琰《陶说》中对此也有记述。值得一提的是,嘉靖朝吸取前朝佞信藏传佛教的教训,对藏传佛教实行打压的政策,大批寺院及佛像被焚毁,但作为藏传佛教母题的八吉祥纹样还被广泛装饰于这一时期的瓷器上,足见人们对八吉祥的认识已经完全脱离了藏传佛教的背景,正将其独立提取出来作为瓷器上的装饰。
  这一时期,八吉祥的形象内容并无变化,但在构图上却有所创新,不仅明早期缠枝莲托八吉祥(即文献中记载的转枝莲八吉祥)、四季花托八吉祥样式,而且还出现了八种吉祥物组合的复合图形。在图案布局上,成化时期的瓷器上还出现了将法轮置于中心,周围环以另外七种吉祥物的形式,主要见于圆形适合纹样中,如成化斗彩莲托八吉祥碗和成化景德镇窑青花八吉祥纹盘上的八吉祥纹。
  在风格上,明中期尤其是成化时期的八吉祥更加轻盈精致,追求缠枝的装饰性与曲线感,莲叶比例逐渐加大,莲枝更显纤细,注重对莲枝和莲叶尖部的刻画,较明早期更加卷曲和飘逸,不仅流畅,更有跳跃之感;在形象特征上,各吉祥物变化无多,在承袭永乐、宣德时期样式的基础上,更加程式化,如螺的边缘开始出现波浪形,螺口的漩涡装饰逐渐强调,尤其在正德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三阶段,即明代后期,从万历至崇祯时期,是八吉祥纹样装饰范围最为广泛,形式最为多样的时期。这一时期八吉祥的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层出不穷,不仅有缠枝莲托八吉祥和莲瓣内饰八吉祥,还有折枝莲托八吉祥、朵莲托八吉祥、莲花地八吉祥、缠枝宝相花八吉祥、四季花托八吉祥、灵芝托八吉祥等,并且也突破了以往八吉祥纹样多与莲花、梵文、藏文等佛教题材结合的传统,大量与传统吉祥图案并置于同一幅图案之中,这在清代朱琰的《陶说?说器下》也有所记载。
  纵观整个明代八吉祥图形的演变,在风格上是逐渐从自然向曲线的装饰性过渡的,即从早期的典雅自然过渡到中期的轻盈柔美,直至晚期的规整雅丽;在形式上,愈来愈多样化,从早期的以缠枝莲托八吉祥为主演变到晚期众繁纷多的八吉祥样式,并且其图形组合也更加丰富,尤其是明代中后期与其他传统吉祥图案一起频繁出现于汉地装饰中,逐渐摆脱了宗教题材。然而在早期即已形成的八吉祥样式又随着丝绸、陶瓷等汉地工艺品重新被传入藏区,对藏区的艺术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藏艺术相互影响,难分彼此,被学术界认为在明代达到了圆融之境,也正在于此,这一特征在同一时期的自居寺壁画、永乐金铜佛像中也可找到例证,而作为艺术门类中沧海一粟的八吉祥纹样,能够成为汉藏艺术交流中的重要缩影,倍显珍贵。
  参考文献:
  1.杨鸿姣:《明代藏传佛教八吉祥纹样在汉地的传播及其风格演变》,《西藏艺术研究》2008年1月
  2.汪冲云:《浅说明清八吉祥纹饰》,陶瓷研究2009年3月
  3.[明]沈德符著:《弊帚斋余谈》。转引自熊廖主编:《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4.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籍》,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页
  5.西藏博物馆编:《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5页
  6.[清]朱琰:《陶说》,台湾商务印刷书馆,1958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88-92页
其他文献
文化是心灵的宗教,千年瓷都厚重的陶瓷历史文化滋养着一批批陶瓷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为景德镇和世界都奉献了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珍品。近日,记者有幸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和景德镇夏圣艺术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平交流对陶瓷艺术和陶瓷经纪的各自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记者此次采访对孔子的这句话深有感触。在谈到景德镇日益兴起的博物馆的时候,李菊生老师告诉记者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
期刊
日前,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结果公示结束,86人获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据了解,去年,我省启动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参选者由全省各设区市推荐,经过前期的申报、初选和评定、现场制作、公示阶段,此次有86名工艺美术从业者将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此次評选全省共有140余名申报者,最终选出86名大师,也是历届获评人数最多的一次。据悉,前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结果是:第一届
期刊
人啊,艺多不压身,确实如此。虽然十年里珠宝鉴定已经没有在做了,可是那时我是极其扎实地实战出来的,眼力现在也没有丢掉多少,只是耳闻现在的工艺更为先进了,我的鉴定水准已经落后了,可是平常摆摆用场还是拿得出手的。  这不,有老师找我啦。“申盛,你过来一下,有个事情麻烦你一下。”我五步并成三脚急忙地赶了过去。原来,老师不在家,老伴在的时候,有个外地的,好像是国外的华侨还是什么来的,说要送给老师一个翡翠手镯
期刊
享誉中外的景德镇陶瓷,一直是人们居家、收藏和送礼的佳品。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将假冒伪劣的景德镇瓷和真正的景德镇瓷器混杂销售,让普通的消费者真假难辨。到瓷都景德镇购买陶瓷制品时要谨防“三大陷阱”。  陷阱一: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各地陶瓷市场的不法经营者,往往抓住广大消费者喜爱景德镇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与景德镇陶瓷混杂在一起销售,不少消费者因难辨真伪,结果上当受骗。虽然有关部门多次采取措施
期刊
在创意集市内有位年轻人,二十六七的样子,从陶院毕业没几年,走上了陶艺创作的道路。他平时戴着鸭舌帽,黑框眼镜,很有文艺范。我第一次见他,正赶上他的新作品出炉,他很兴奋地向我介绍这批作品,不断勾勒着自己设想的未来。  這是一批类似于日本清酒具的陶瓷作品。厚重的瓷胎,表面施以珍珠釉,有着很特别的质感,釉面上画着一条蓝色的渐变粗线条,颇有几分现代气息。这看似简单的线条,是他最得意的部分。他向我详细地介绍灵
期刊
1月9日下午,由仲安画廊组织的陈轻舟陶瓷艺术作品研讨会在市景瀚陶瓷广场二楼举行。我市和外来陶瓷艺术家、艺术院校教授、陶瓷评论家以及新闻媒体界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陈轻舟老师艺术成就表示肯定和赞赏,并对其艺术作品作出了中肯的点评。  此次展出的50余件陶瓷艺术作品是陈轻舟老师近几年的创作成果——《和为贵》、《鹤舞朝阳》、《喜事连连》、《清白》等以荷花、丹顶鹤、鳜鱼为题材,以青花为主要表现手法
期刊
新年伊始,由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主办、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协办、景德镇昌南美术馆承办的《粉彩传人》首届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展在昌南美术馆开展。此次艺术展汇集了赵惠民、杜浩生、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戴荣华、余仰贤等100多位名家的300余件作品,其中既有傳统重工粉彩瓷,又有现代艺术粉彩瓷和名人名作粉彩瓷。展览为期一个月。  记者采访该艺术展时,恰逢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正在参观展览,记者随机请他谈谈观感,
期刊
日前,记者从市文联获悉,继景德镇书画院、昌南瓷画院之后,市文联又顺应潮流,审时度势,依托自身优势,以参股融资形式倾心打造一个集文艺培训、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精品展示、作品销售、礼品开发、文艺宣传、文艺出版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艺界的旗舰”——景德镇市文联陶瓷艺术中心。  据了解,景德镇市文联陶瓷艺术中心(景德镇瓷画馆有限公司)是市文联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大背景下,结合景德镇地域特色,以历
期刊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包装现已成为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产品,就必须有包装。产品与包装已经成为了市场上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在消费者的眼中,包装的好坏已然成为了购买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否,包装的优劣也是个考核的指标。  在众多产品中,陶瓷的功能多种多样。居家日用、陈列摆设以及走亲访友的礼品,但是无论哪种功能,包装都至关重要。尤其是被当作礼品时,包装就更为
期刊
蛇年到来之际,景德镇的陶艺家们为新一年宣传生肖陶瓷作品开始忙碌了。记者走访了多家陶瓷厂以及几位陶艺大师的工作室发现,各种造型、不同风格的“蛇”陸续“出洞”了,有的威武,有的生动,有的可爱,有的写意。  “中国人对龙的形象情有独钟,因此不仅是生肖陶艺,很多陶艺作品也出现龙的形象。蛇却不同,很多消费者对它比较敬畏。”本地知名艺术家孙同鑫认为,与“龙”不同,生肖蛇的市场较为狭窄。不过,对于藏家来说又另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