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素描教学创新模式尝试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中职素描教学模式创新尝试——实验性教学,以及中职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本文是对关于教学创新的举措上的认识和当前业界创新努力的一些归纳总结。
  【关键词】素描教学 实验性教学 创新思维
  一、中职素描教学模式创新尝试——实验性教学
  (一)技术形式的探索实验
  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特性为己任,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勾通能力,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二)运用素描语言的实验
  在抽象训练中,培养学生对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素描艺术是由点、线、面、形体、结构、比例、空间等多种元素复合而成的,可以成为具象艺术,也可以组合成抽象艺术。作为世纪以来兴起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似乎更能表现当代人心灵的那种神秘、诡谲、动荡多变的难以言状的精神世界。因此素描教学中注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素描基本元素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块面,通过具象的素描进入微观的元素,再把微观元素在遐想、幻觉、顿悟的感召下,重新整合,构成新颖的有意味的抽象图式,继而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独立创造的精神。
  (三)素描工具材料的潜能实验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或者可以素描理解成一门与油画、装饰、国画、设计并行的学科,并在方法,手段上相互的渗透。因此,诱发学生挖掘素描工具材料的潜能,敢于打破常规,在对材质工具的寻找、选择和运用中,发现新的肌理语言见,使之体验在质感魅力的神遇之下所带来的冲动与兴奋,以及使学生于探索创造情境之中产生快乐的成就之感。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进步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考察过国外名校的人,对他们的技术课、技术工作室、技术工厂的齐备、规范及财力可能都有一个强烈印象,一幅素描作品的制作甚至需要借助DV技术、电焊技术、照片冲洗技术等等,而我们的美术院校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落后。
  二、中职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作品等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向美术教育传统思维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艺术设计教育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提高美术各课程教学质量,而培养的前提都是从基础抓起,作为中职的素描,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前中职素描教学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上,大致可以归纳为这些方法:
  (一)形的动感创意,造型的动感包括形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笔意动感则是借助笔触给人视觉的总体感受,动感能带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动感创意就是运用形状动态与笔意构成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联想形态。
  (二)发散思维,全面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发散的思维因子是全方位的、多因素的,它的思维是横向的、逆向的,甚至是怪异的,在艺术设计美术素描课中应积极启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改变事物的正常逻辑关系。人为的阻止人们形成的思维定势关系,人们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和惊异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通过这类素描基础训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设计意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取得全新的教学效果。
  (四)将写生对象局部切断、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象这种思维方法训练后创造出的形象大多表现人们对某种完美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立体主义,打破常规,将不同事物的局部相互嫁接组合在画面上,或将同一事物的不同局部打乱秩序,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组合构成在画面上,相信此法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在素描中将具象的形象变为抽象的形象,把抽象的形象变为具象的形象进行启发训练。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现代艺术常见的手法。这种训练是很有意味的,我们在设计教学中应多研究、多讨论、多方面指导,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我们的素描教学不能停留在那种具象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之中。在教学方法上也作出大胆的尝试,不再是老师摆静物学生被动围一堆画的状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兴趣着眼点去挖掘题材,发挥能动性,自己给自己摆静物,从而保证出来的每一张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及审美取向。并且随着教学的深入,穿插介绍和分析优秀的视觉作品多从抽象的角度来欣赏,其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眼光,提高鉴赏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顺着学生的意想动机进行开拓性启发;每一轮创作完成后应举办一个小型教室画展,便于教师讲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揣摩与学习。
  三、小结
  在新的时期,要求在素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内涵而言,素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意在思考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方向和价值,本文对中职素描教学模式创新尝试——实验性教学,以及中职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以上提出的是一些自己关于教学创新的举措上的认识和当前业界创新努力的一些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牛乐. 认识素描对于素描观念的再认识[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单德林. 对于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产生的主观意向。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内在需要, 他们便会兴趣高涨, 充满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数学学习是比较困难和枯燥的,他们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必须的任务乃至是一种负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前提之一是学生是否产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语文阅读新教学时间问题是摆在各个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能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下文,将对高
【摘 要】化学作为每年中考大军的一分子,以它独特的学科特点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也让我们这些一线化学教师为之或欢呼雀跃、或难过悲伤。临近期末考试,免不了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或者试卷测试,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检测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的讲评课也会大幅度增加。练功之人有句行话,“练功不收功,等于一场空”,讲评试卷就是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作一次“收功”。  【关键词】科学 讲评 努力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学时大约为240学时(其中包括实验144学时),占药学专业本科总学时的15%左右,可见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基于服务利润链的主要思想,抓住出版社管理层、全体员工、顾客三个维度,提出构建教材出版服务利润链的新思维,以整合出版社资源,提高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一直以来很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 是一门有用的工具, 学好数学将有利于学生更大兴趣的投入到其他学科当中。对于小学生, 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 很多问题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深, 都觉得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难的学科,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要懂得激发学生的思维监控能力。教育从小学生抓起, 要提高小学生的智力, 首先要引导他们思考, 然后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