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食趣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re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历代文人也不能免俗,所以,文人中不仅出了诸如李白、白居易、皮日休这样一些豪饮的酒客,也留下了许多有关“食”的轶事,这里信手拈上几则。
  清代名盛天下的书画大家郑板桥,以爱吃狗肉而遐迩闻名,他对狗肉偏爱到“宁可三日无饮,不可一日无此尤物”的地步。朋友中有谁家杀了狗,他即使手中的公务再急,也会推置一边不顾,赶去大啖一顿,一快朵颐。他在山东潍坊任县令时,就曾因赴狗肉宴,受到上司的责难。而一些喜爱他字画的新朋旧友,也投其所好,弄上一些狗肉邀他做客,然后向他索讨字画。据说此法百试百灵,凡请郑板桥吃狗肉者,向郑板讨字画无一落空。
  范仲淹成名前非常贫困,他和一位姓刘的同窗寄寓于一处僧舍,无钱买酒买肉,日资仅够买“粟米两升”,于是,他们每天就用这两升粟米煮一罐粥,隔上一夜粥凝成块,再用刀一分为四,早晚各取两块,就着盐菜和醋汁食用,这样的穷中取乐生活,范仲淹整整过了3年。
  由于文化修养使然,文人之食亦多富文化色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幽默的笑话:宋代朱弁的《曲洧旧闻》中讲到苏东坡的一则故事:苏东坡对刘贡父讲起自己过去的事,说曾经“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人间八珍也。”刘贡父不知道什么叫“三白”向苏东坡打听。苏东坡告诉他说:“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此三白也。”贡父听了哈哈大笑。过了些日子,刘贡父发贴子请苏东坡到他家吃“饭”,苏东坡不解什么叫“饭”,但他对人说:“贡父读书多,必有出处也。”欣然赴宴。等到了刘贡父家,见桌上所摆的,根本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有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碗饭。苏东坡这才记起自己对刘贡父说过的“日享三白”之语,忍不住哈哈大笑,欣然入席,食尽“饭”。临告辞时,他有邀刘贡父:“明日见过,当具毳饭俸侍。”刘贡父知道刚刚戏弄过苏东坡,苏东坡可能也会开玩笑报复自己,但他实在不明白“毳饭”所为何物,想看个究竟,第二天还是如约前往。谁知,届时苏东坡只是一味地同他谈话,并不提及吃饭之事。刘贡父饥肠辘辘,实在熬不住了,几次开口索饭,而苏东坡总是要他稍忍片刻。末了,刘贡父大声道:“饥不可忍矣!”而苏东坡这才不慌不忙地说:“盐也,萝卜也,饭也,非毳而何!”刘贡父大声说:我知道你要报复我,但是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会用这样的办法。苏东坡也哈哈大笑,这才让人送上酒食。原来,俗称无为:“有”,“有”、“毛”近音,苏东坡是以此同刘贡父开了文字游戏的笑话。
  文人由于书卷气重,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为自己招来灾祸。明朝的翰林应奉唐肃颇有才气,曾因过失被罢免。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重其才,再召入”,并请他吃饭。唐肃吃完之后,“拱箸(筷子)致恭”,引起朱元璋的惊异,问曰:“此何礼也?”唐肃回答:“臣少习俗礼。”他以为自己的回答会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不料朱元璋却大怒:“俗礼可施天子乎?”于是,给唐肃定了个“不敬”之罪,发配到边疆去了。历史上类似的故事不少,是文人太迂,还是皇帝老倌儿喜怒无常?后人自有评说。
其他文献
通过对纳米铜粉的摩擦学试验,发现随着摩擦时间延长运动副发生了负磨损现象.通常情况下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此现象说明摩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负磨损,从而扩展了对摩擦
当今世界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形成一股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为主的食疗热潮,在众多天然食品当中,盛产于山区的食用野生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但被人们请上了餐桌,还成为风靡一时的时尚佳肴。其实我国早在1 000多年前就有食用野生菌的记载,可食用的菌类超过上百种,如松茸、竹荪、鸡油菌、羊肝菌、牛肝菌等等。菌类植物大都生长在朽木或木屑之上,专门分解吸收枯木朽枝的营养物质,由于它们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
从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出发,讨论了绿色维修和绿色再制造工程.指出,火电厂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清洁生产,就必须在火电厂维修作业中积极推行绿色维修模式和开展火电厂装备绿色
“飘香黄金米”是笔者最近推向餐桌的一款特色菜肴,成菜后外酥里嫩,甜咸适口,色泽金黄,油香浓郁,风味独特,颇受广大食客的青睐和欢迎。下面就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其制法及关键。  一、原料:鲜嫩玉米粒500 g,咸鸭蛋4个,黄油20 g,白糖25 g,鸡蛋1个,干生粉5 g,吉士粉5 g,青绿瓜条丁适量,色拉油1 000 g(约耗80 g)。  二、制作方法:  1、将玉米粒洗干净,用沸水稍汆,捞出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