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48例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为24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痊愈14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且观察组贫血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仅为66.67%。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疗法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治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1.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13-01 对于女性而言都会经历围绝经期,由于各人体质不同,其时间长短也不一。有的会始于40岁,而后持续数十年。在此期间,妇女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卵巢功能也不例外,而后引发异常子宫出血,主要临床表征为月经失调、经期血量增多或者时间延长,缺乏规律性[1]。若患者情况严重,还会导致贫血、乏力甚至休克现象。临床上对于此现象多应用刮宫或者性激素等来予以治疗,但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选取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一种风险较小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的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经期血量多、不规则以及经期过长等,且出现贫血现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24例,行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均在38岁至57岁,平均年龄(48.2±2.4)岁;病程在3个月至11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48例患者在诊刮前均行B超检查,以排除子宫肌瘤、内膜癌以及卵巢肿瘤等病变;同时还要作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检查,以排除心血管、血液以及糖尿病等疾病。
  1.2.1对照组
   诊刮后2至3d口服米非司酮,1次/d,12.5mg/天,8周为一个疗程,同时由于患者均出现贫血并发症,则还要服用补血药物以辅助治疗。在此过程中严密观测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及贫血现象,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月经量、周期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其药方为:生地、党参、菟丝子各15g,沙参、当归以及白芍药均为12g,五味子以及山萸肉均为10g,升麻则为3g。加减方法:若患者出血较多,则另加益母草或者仙鹤草;若患者出血量极多且淋漓不断,则加入三七和蒲黄;若患者气血损耗多,则加入桑葚子和黄芪;若患者腰酸或者腿部无力,则加入阿胶、续断等;若患者倦怠、面色泛黄,则加入阿胶、股旗子等;若患者头晕或者耳鸣,则添加龟板以及何首乌;若患者腹痛严重,则加入五灵脂以及川穹;若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则添加郁金以及柴胡;若患者心悸心慌,则加入远志以及麦冬。用水煎服,1剂/1d,可服用两次,疗程为8周。
  1.3疗效评价
   ①痊愈:患者阴道不再出血,且其月经周期、血量、经期等均在3周之后恢复正常或者绝经,并发症例如心悸、出汗等渐渐消失,血红蛋白>11g/L,贫血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经期血量减少,且经期缩短,贫血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出血状况以及经期不规则等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数据应用X2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贫血治疗效果
   血红蛋白>11g/L为正常。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有22例贫血患者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16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贫血症状经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贫血治疗效果对比
  
  
  
  
  
   注:*代表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即绝经前后时期,主要是指妇女卵巢功能渐渐衰退直至消失。围绝经期的功血在中医范畴上属于“崩漏”,主要发病机制为阴虚损耗与血热。女性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损耗,导致肾阴不足而后致使肝不储血,或者肝火过旺,心力亢奋从而导致血热恣意妄行;同时,还能产生冲任不固,导致血不归经,产生崩漏[2]。本文研究中应用加减止血安宫组方,主要药物有生地、党参、菟丝子、沙参、当归、白芍药、五味子、山萸肉以及升麻等,而后再结合患者实际并发症予以加减药方处理,上述药方能够兼顾阴阳,防止崩漏。
   临床上多在诊刮后应用米非司酮来对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原因在于:①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激素存在较高的亲和力,在体内能够形成孕激素受体,起抗孕激素以及抗雌激素之效;②该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能够对FSH、LH、E2等产生影响,从而抑制卵泡发育,促使妇女绝经期提前来临。
   在本文研究中,对照组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痊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行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痊愈14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两者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梁栋[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且观察组所有贫血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血红蛋白提升至11g/L之上的患者有22例,治愈率达91.67%;对照组血红蛋白提升至11 g/L之上的患者有16例,治愈率达66.67%。两者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疗法的疗效显著优于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法的疗效。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疗法能够显著提升围绝经期功血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妇女激素水平进行合理调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淑川,石颖.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0):3080-3081.
  [2]黄冬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9):52-53.
  [3]梁栋,朱敏珊.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7):131-132.
其他文献
我国加入“WTO”后,产品质量检验与国际接轨非常重要。检验结果如何才能符合要求,并达到有国际可比性的问题已引起多方关注。国家推行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其目的就是要得到相互
目的:探讨脂蛋白(a)(1ipoprotein(a),Lp(a))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常规检测结果正常标本中的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检测的
【摘 要】 目的:了解口腔就诊患者基本口腔健康行为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就诊的口腔患者187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我口腔保健行为、饮食行为、口腔卫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状况。结果:女性患者、城市患者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其口腔健康行为意识相对较高,男性、农村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其口腔健康行为意识较低。结论: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意识相对薄弱,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口腔
【摘 要】 目的 探究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提出防范性的对策改善现状。方法 分析本院的急诊科护士受到过的危险及与其进行对话了解,获取危害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 对急诊科护士的危害主要来源有感染的危险、急救物品的危险和心理压力过大。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同时呼吁社会的体谅和理解,给急诊科护士更多关怀。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职业危害 防范  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
【摘 要】 目的:探究中医中药对于老年人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例膝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以川乌为主的重要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常规组和研究组治疗效果,常规组中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常规组中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
【摘 要】 目的 探讨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妇科恶性患者生活质量良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化治疗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显著提高。结论 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可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60例厌食症患儿,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