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口腔就诊患者基本口腔健康行为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就诊的口腔患者187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我口腔保健行为、饮食行为、口腔卫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状况。结果:女性患者、城市患者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其口腔健康行为意识相对较高,男性、农村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其口腔健康行为意识较低。结论: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意识相对薄弱,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影响较大,应加强其口腔健康行为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关键词】 口腔门诊 口腔健康行为 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口腔疾病正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为进一步探索口腔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拟从患者口腔健康保健常识的知晓情况、日常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三个面,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访谈,并做好相应记录。旨为临床中研究口腔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研究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采集2014年-2015年到本院就诊的成年口腔患者187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9人,女性,88人,年龄分布为18-70岁,中位年龄5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搜索网络数据库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及数据参考。
1.2.2 访谈法:患者就诊过程前或过程后,对其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否定期检查牙齿、牙痛是否及时就医)、日常饮食行为(是否注意过冷热饮食、知道抽烟易引起牙周疾病)、口腔卫生行为(是否按时刷牙)等进行调查了解并做好相应记录,为本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采用计数统计X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因素分析
通过对男女患者的比较可以发现,仅在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行为两个维度上差异性不显著,其余项目比较,女性好于男性(p﹤0.05)。
2.2 户籍因素分析
以户籍为影响因素,经差异性分析可知,城镇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要明显好于农村患者,见表1。
表1 户籍因素调查分析(X2)
2.3教育程度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其口腔健康保健常识及行为要明显好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
表2 教育程度因素调查分析(X2)
3 讨论
近年来,口腔健康疾病已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而牙周病则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然而,面对如此高发病率、威胁身体健康的口腔疾病,人们的口腔健康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董天贞[3]对重庆地区387例口腔门诊患者的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吃甜食、吸烟等日常生活习惯,与患者龋齿、牙周病的发病率有密切的联系。为进一步了解贵阳地区口腔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意识,本文随机选取了近期来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口腔健康行为各影响因素中,女性好于男性,城镇好于农村,学历高者好于低者。但是,就本研究对象整体口腔健康行为而言,效果并不理想。
调查发现,首先,患者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意识不强,城镇居民仅有少数人会定期去检查牙齿,农村居民基本没有去检查,并且当牙齿发生疼痛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忍受和随意吃止痛等药物,只有在实在难以忍受时才会选择就医,这也正验证那句“牙疼不算病”的民谚,而这恰恰是口腔健康意识淡薄的一个体现。其次,在饮食方面,许多人更是很少注意,据大多数男性患者讲述,吸烟、喝酒,吃宵夜、牙签剔牙等生活习惯导致或加剧了口腔疾病的发生。最后,在口腔卫生行为方面,尽管城镇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能够每天按时刷牙,但也存在刷牙后进食食物、刷牙不细致、牙刷不常更换等问题。
综上所述,口腔患者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口腔医生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大口腔健康行为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广大人群积极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晓陵,杨丽芳.口腔组织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8-89.
[2] 路振幅,张颖,程睿波等.辽宁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4,36(2):156-158.
[3] 董天贞,岳玲,张芸等.387例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09,8,38(15):1860-1862.
作者简介:邓灿灿(1978-),女,贵州贵阳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方向.
【关键词】 口腔门诊 口腔健康行为 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口腔疾病正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为进一步探索口腔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拟从患者口腔健康保健常识的知晓情况、日常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三个面,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访谈,并做好相应记录。旨为临床中研究口腔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研究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采集2014年-2015年到本院就诊的成年口腔患者187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9人,女性,88人,年龄分布为18-70岁,中位年龄5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搜索网络数据库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及数据参考。
1.2.2 访谈法:患者就诊过程前或过程后,对其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否定期检查牙齿、牙痛是否及时就医)、日常饮食行为(是否注意过冷热饮食、知道抽烟易引起牙周疾病)、口腔卫生行为(是否按时刷牙)等进行调查了解并做好相应记录,为本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采用计数统计X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因素分析
通过对男女患者的比较可以发现,仅在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行为两个维度上差异性不显著,其余项目比较,女性好于男性(p﹤0.05)。
2.2 户籍因素分析
以户籍为影响因素,经差异性分析可知,城镇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要明显好于农村患者,见表1。
表1 户籍因素调查分析(X2)
2.3教育程度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其口腔健康保健常识及行为要明显好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
表2 教育程度因素调查分析(X2)
3 讨论
近年来,口腔健康疾病已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而牙周病则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然而,面对如此高发病率、威胁身体健康的口腔疾病,人们的口腔健康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董天贞[3]对重庆地区387例口腔门诊患者的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吃甜食、吸烟等日常生活习惯,与患者龋齿、牙周病的发病率有密切的联系。为进一步了解贵阳地区口腔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意识,本文随机选取了近期来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口腔健康行为各影响因素中,女性好于男性,城镇好于农村,学历高者好于低者。但是,就本研究对象整体口腔健康行为而言,效果并不理想。
调查发现,首先,患者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意识不强,城镇居民仅有少数人会定期去检查牙齿,农村居民基本没有去检查,并且当牙齿发生疼痛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忍受和随意吃止痛等药物,只有在实在难以忍受时才会选择就医,这也正验证那句“牙疼不算病”的民谚,而这恰恰是口腔健康意识淡薄的一个体现。其次,在饮食方面,许多人更是很少注意,据大多数男性患者讲述,吸烟、喝酒,吃宵夜、牙签剔牙等生活习惯导致或加剧了口腔疾病的发生。最后,在口腔卫生行为方面,尽管城镇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能够每天按时刷牙,但也存在刷牙后进食食物、刷牙不细致、牙刷不常更换等问题。
综上所述,口腔患者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口腔医生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大口腔健康行为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广大人群积极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晓陵,杨丽芳.口腔组织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8-89.
[2] 路振幅,张颖,程睿波等.辽宁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4,36(2):156-158.
[3] 董天贞,岳玲,张芸等.387例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09,8,38(15):1860-1862.
作者简介:邓灿灿(1978-),女,贵州贵阳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