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延伸着细节的力量,课程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下面就让我们点击小学数学教学,一些比较典型的细节中感悟教学智慧的价值。
一、精心预设过程中的细节
如,某老师出示了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天装配36台,经过了5天,还有多少台没有装配?”这道题一般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一位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88÷36。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大胆的学生在议论:“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板演的学生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面对此景,该老师却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都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没有错,只是还没有做完。”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他这一步算的是总时间,现在才装了5天,还要装8-5=3(天)才能完成任务,即剩下没有装的就是36×3=108(台)。”“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稍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接着老师请板演的学生把题目继续做完。
在以上片断中,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非但没有否定学生,反而通过巧妙的点拨,扭转了学生原有的观念,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它,对其作新的探究与发现,生成了另一种解法。事实上,这位同学不会做这道题,而是碰巧算对了一步。这位老师具有照顾学生面子、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因此他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巧妙地化错为对,挥出了“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其实,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此看来,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我们对教材与学生的双重把握与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二、积极捕捉偶然发生的细节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以实现有效生成。
有一次我在教学二年级《测量》一课时就遇到了下面这种情况。学生学完了厘米之后,我让学生用尺去量橡皮的长度。学生量完,我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开始的两位学生都正确地量出了自己橡皮的长度,而第三位学生上来量的时候却引起了一阵哗然,大家都说他量错了。原来这位同学的尺断了一截,他就把尺倒过来量,也就是用20厘米处作零刻度了。很显然,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书上也没有这样的量法,所以很多同学都不认同他的这种测量方法。那么他错了吗?没有。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方法。于是请大家安静下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解释。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的尺断了,没有0刻度线。于是我就用20厘米的地方做0刻度线,橡皮的另一头对准15厘米处,所以我的橡皮长5厘米。”这时我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其他同学,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讨论。我等了一会,同学们都流露出了认可的表情。于是,我又进一步问:“看到他的这种测量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无意间的课堂小插曲,我将它进一步深入推进,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新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信息存在于瞬间,稍纵即逝。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一个细节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引导,合理转化,把这些闪烁不定的教学细节变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三、有效开掘练习中的细节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对学生练习的细节处理,直接决定练习的实际效果。
如,一位老师教学完质数与合数以后,安排了这样一道题: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他给每一个数字设置了密码,请大家当一回情报员,来破译它。电话号码是:ABCDEFG。A是一个合数,B是最小的自然数,C是4的倍数,D既是质数又是10的约数,E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F是最小的合数,G是最大的一位合数。
生1:可能是6085149。
生2:可能是4085149。
生3:可能是9085149。
生4:可能是8085149。
最后大家结合本地的电话号码都是以4开头的,选择了4085149是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接着,这位老师又让学生自己运用这节课的知识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密码,让其他同学猜。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想难倒老师和其他同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尽量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细节活动,努力将数学问题情境化、生活化,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数学在孩子的生活实践中扎根。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只有心中有学生,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理解和真切体验的教师,才能做到主动创设、积极捕捉、有效开掘这些精妙的细节,从而不断充实自身的智慧,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一个个细节,使它们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一、精心预设过程中的细节
如,某老师出示了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天装配36台,经过了5天,还有多少台没有装配?”这道题一般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一位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88÷36。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大胆的学生在议论:“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板演的学生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面对此景,该老师却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都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没有错,只是还没有做完。”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他这一步算的是总时间,现在才装了5天,还要装8-5=3(天)才能完成任务,即剩下没有装的就是36×3=108(台)。”“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稍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接着老师请板演的学生把题目继续做完。
在以上片断中,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非但没有否定学生,反而通过巧妙的点拨,扭转了学生原有的观念,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它,对其作新的探究与发现,生成了另一种解法。事实上,这位同学不会做这道题,而是碰巧算对了一步。这位老师具有照顾学生面子、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因此他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巧妙地化错为对,挥出了“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其实,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此看来,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我们对教材与学生的双重把握与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二、积极捕捉偶然发生的细节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以实现有效生成。
有一次我在教学二年级《测量》一课时就遇到了下面这种情况。学生学完了厘米之后,我让学生用尺去量橡皮的长度。学生量完,我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开始的两位学生都正确地量出了自己橡皮的长度,而第三位学生上来量的时候却引起了一阵哗然,大家都说他量错了。原来这位同学的尺断了一截,他就把尺倒过来量,也就是用20厘米处作零刻度了。很显然,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书上也没有这样的量法,所以很多同学都不认同他的这种测量方法。那么他错了吗?没有。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方法。于是请大家安静下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解释。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的尺断了,没有0刻度线。于是我就用20厘米的地方做0刻度线,橡皮的另一头对准15厘米处,所以我的橡皮长5厘米。”这时我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其他同学,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讨论。我等了一会,同学们都流露出了认可的表情。于是,我又进一步问:“看到他的这种测量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无意间的课堂小插曲,我将它进一步深入推进,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新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信息存在于瞬间,稍纵即逝。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一个细节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引导,合理转化,把这些闪烁不定的教学细节变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三、有效开掘练习中的细节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对学生练习的细节处理,直接决定练习的实际效果。
如,一位老师教学完质数与合数以后,安排了这样一道题: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他给每一个数字设置了密码,请大家当一回情报员,来破译它。电话号码是:ABCDEFG。A是一个合数,B是最小的自然数,C是4的倍数,D既是质数又是10的约数,E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F是最小的合数,G是最大的一位合数。
生1:可能是6085149。
生2:可能是4085149。
生3:可能是9085149。
生4:可能是8085149。
最后大家结合本地的电话号码都是以4开头的,选择了4085149是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接着,这位老师又让学生自己运用这节课的知识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密码,让其他同学猜。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想难倒老师和其他同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尽量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细节活动,努力将数学问题情境化、生活化,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数学在孩子的生活实践中扎根。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只有心中有学生,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理解和真切体验的教师,才能做到主动创设、积极捕捉、有效开掘这些精妙的细节,从而不断充实自身的智慧,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一个个细节,使它们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