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学素养,促进有效写作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强调学生的独创性和深刻体悟。文章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论等有关有效性学习的理论,阐述如何在提高文学素养的情况下,开启学生真实的、内在的、有生命力的写作模式。
  【关键词】文学素养;有效写作;生活意义;电影;小说
  目前,中职作文教学处于边缘状态。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教师不重视,中职生作文中严重存在文不通、言不顺的现象,影响了中职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就业。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论三个角度结合文学内容,探索有效的个性化写作模式。
  一、从生活意义中感兴而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有意義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使原有知识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似性效应。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记录资讯、表达意向的一种活动。这个过程需要动用以往的经验和对现实生活的实时体验,包含“价值”和“情绪”色彩。为此,在不同的季节和节日,我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满足学生个体心理需要的作文题目,达到感物而作,实现新的体验与原认知结构的同化。如春节——《中国红》《红色的春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母亲/父亲小传》《母亲/父亲的味道》;植树节——《春天的雨》《树叶的声音》;清明节——《祖辈的那些事儿》;端午节——《端午杂记》《时光里的端午》;儿童节——《飘逝的红领巾》;暑假——《仲夏夜之梦》;教师节——《老师的烦恼》;中秋节——《天涯共此时》;国庆节——《红旗下的肃穆》《红色劳动节——烈日下的汗水》《迎风飘扬》;圣诞节——《圣诞节的日与夜》。这些题目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能触发学生的感性直觉,使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
  二、品味电影,拓宽学生情感价值空间
  从教育学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经过一番努力,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创造、生成最近发展区。文学强调美感、情感精神,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电影。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潜在的精神观念,我设计了散步式锻炼法。
  首先观看知名电影,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桃姐》《岁月神偷》《东京铁塔下——我的父亲母亲》等,分析影片的结构铺排、画面与情节的选取,培养学生的整体架构能力。
  然后写电影心得,写出电影的中心、最感动你的一幕等,字数在300左右。让学生探索人性的光辉和人间的真善美,像散步一样地书写自我感受,有利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投射,拓宽情感价值空间。
  最后小试牛刀,布置学生写微电影《我的表白》。
  通过运用散步锻炼法,学生从自我生活出发,学会有效地选取画面,描绘情感,化未知为已知,促进自身发展。
  三、利用小说,优化作文题目,积累理性和德性知识
  从知识论上讲,知识大致分为理性知识和德性知识。理性知识着重对知识的探索,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可预设的。德性知识着重对价值观的探索,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我经验进行体悟,强调知识对学习者的精神意义。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理性和德性知识的自然生成量,这种生成包括思维过程、开放和建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展示写作的思维过程,探索事件背后的精神态度、价值伦理等。
  (一)培养思维过程能力,构建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知识的学习应重在展示隐含在其中的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些具有抽象性思考的作文题目。
  1.情感性题材:《……的伤痛》(灿烂、辉煌、悲伤、被遗忘、永远……),从正反两面去思考“伤痛”的感受与定义,使学生进入抽象领域的原生产过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成长性题材:《楼上的风景》,从人生的角度去思考人生价值的意义,突破单纯的景物描写,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3.社会性题材:《窗里窗外》,探索个人、家庭、社会所形成的种种复杂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完成对知识生成的思考过程。
  这些题材贴近生活,遵循学生的思维曲线和情感规律,能与学生的认知机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
  (二)注重知识过程,架设开放型知识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暂时的”理论,都是一种对现在问题的“猜测性解释”,其中“混杂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偏见、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希望”,知识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价值性和情境性。文学中的短篇小说的主题恰恰具有这种多义性,随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延伸,能充分展示个性化阅读理解。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小说阅读三步法。
  1.在课堂上,不讲题目,把情节只讲一半或1/3,给学生留下悬念,引发他们想象;
  2.让学生补充题目,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3.最后,把小说缩写成600-800字的文章,不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这种做法能引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利于开放型知识的构建。
  (三)重视人文关怀探索,提高德性价值
  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对于人的意义,把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关注贯穿在知识教育的全过程中。作文教学除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外,还应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学作品阅读。我认为寓言体小说内涵丰富,包含各种道德因素,能使学生获得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我让学生阅读小说后写小说的主题或读后感。
  1.选择新颖的寓言体小说,激发兴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黑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饥饿的艺术家》等,这些寓言体小说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具有多义性。
  2.选择感性和理性短篇小说。感性小说如汪曾祺的《黄油烙饼》、萨契的《敞开着的窗户》,理性小说如契诃夫的小说选、毛姆的《午餐》等,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意义。
  选取寓言体小说和感性、理性小说是让知识在文学的背景下更具生成性、体验性、文化性,使写作更有个人思想、独立意识。
  四、结束语
  写作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投射,是一种创造性的快乐行为。只有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诗意的存在性境域中自由地创作才能开启个性化写作,有效地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6.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2(02):15-22.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49.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物理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把物理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通过物理知识的渗透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趣味的课堂形式。这种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现行的物理课本在内容的编排上很有创意,增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可以实现观察和探究的可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接受教育。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无论是文化还是风俗习惯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来华深造。如何更好地对留学生进行管理,是我国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目前高校对韩国留学生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提升韩国留学生管理有效性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 管理工作 问题 对策  就目前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地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教育教学的全球化改革已然迫在眉睫.教育的主体为教师团队,因此在高校发展更多的国际型师资力量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
品德教育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这就要求品德课堂巧设情境,利用有限的教学实践空间创造最大限度的体验与实践机会。  一、角色体验,模拟真实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某些内容和经验是难以甚至是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学习的,学习也就显得苍白浅薄,如何让真实的体验深入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创
【摘要】在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怎样才能走出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怎样通过创作过程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文章结合园本船政主题活动的大背景,探讨了船政主题背景下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船政主题;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关注幼儿生活、关注幼儿活动过程、强调整合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主题活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