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往往会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观的形成,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够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提升建议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是因为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并且教师要注意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的调整教学的方法,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二、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三、以學生为,着力创新授课方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学生,尽量考虑相关学生的差异性。使课堂教学能够尽量照顾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学方式也一定要由灌输式向探究式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指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教学目的与方式的不同,教师一定要在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每一节课应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深度。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一堂好的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比如,《金色的草地》需要同学们课下去画一画;《风筝》倡导同学们试着去做一做。通过动脑动手,加深对课程的印象。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直观为主,对形象的东西他们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用直观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事物。在古诗类《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对于没有见过此类景观的同学来说,便无法体会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的浩瀚景观。当教师出示图片后,同学们眼前非常直观的呈现出了庐山瀑布,也由此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诗人作诗时的心境。此类实例还很多,比如,《秋天的雨》《最大的书》等。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活动。老师用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和蔼可亲的语言,能促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如课堂上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说:“没关系,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今天你真行!”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泉水》一课时,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由于初学此类文章,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始终保持沉默,比如,“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中的“冲”换成“冒”“涌”等字好不好,为什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从多方面入手探寻正确答案。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领导地位,这对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用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建芬.生本让我们享受简单――谈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提升建议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是因为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并且教师要注意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的调整教学的方法,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二、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三、以學生为,着力创新授课方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学生,尽量考虑相关学生的差异性。使课堂教学能够尽量照顾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学方式也一定要由灌输式向探究式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指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教学目的与方式的不同,教师一定要在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每一节课应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深度。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一堂好的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比如,《金色的草地》需要同学们课下去画一画;《风筝》倡导同学们试着去做一做。通过动脑动手,加深对课程的印象。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直观为主,对形象的东西他们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用直观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事物。在古诗类《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对于没有见过此类景观的同学来说,便无法体会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的浩瀚景观。当教师出示图片后,同学们眼前非常直观的呈现出了庐山瀑布,也由此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诗人作诗时的心境。此类实例还很多,比如,《秋天的雨》《最大的书》等。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活动。老师用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和蔼可亲的语言,能促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如课堂上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说:“没关系,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今天你真行!”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泉水》一课时,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由于初学此类文章,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始终保持沉默,比如,“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中的“冲”换成“冒”“涌”等字好不好,为什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从多方面入手探寻正确答案。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领导地位,这对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用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建芬.生本让我们享受简单――谈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