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俭以养德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逐渐被淡化,奢侈浪费的不正之风有所蔓延。学校历来被人们视为“邪风不度,世尘不染”的净土,但不知何时,社会上的奢侈浪费之风也刮进了校园,使这片净土受到污染。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奢侈浪费。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初中历史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勤俭节约教育。
  一、争做学生表率,开展节俭教育
  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相处时间长,接触机会多,再加上师生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师往往在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在学生中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穿着打扮是一个人心灵思想的外在表现。我们教师的穿着打扮,应尽量做到简朴大方整洁。我们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时刻注意正面引导,避免负面影响,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这样,见贤思齐,大部分学生能逐渐形成崇尚节俭的意识和习惯。
  二、创设历史情境,融入节俭教育
  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由于时空距离,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遥远和陌生,而且受初中历史课时的限制,教材内容一再被压缩,所介绍的人物和事件都比较简略,学生很难体验到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汲取精神力量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可以鼓励学生讲故事;可以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等。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徜徉历史长河,感悟史实,激发情感,培养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在学习探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时,笔者特别重视“汉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这一部分的教学。上课前,笔者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参考相关资料,编写剧本《节俭的文帝》,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编演课本剧,充分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将汉文帝的节俭精神融入学生的心灵。在肯定了学生的表演后,笔者一边展示图片《骊山墓》一边提出问题:“提起汉文帝,让笔者想起了秦始皇,他俩修陵墓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呢?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经过思考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秦始皇实行暴政,奢侈浪费,最终导致秦朝只延续了短短的十几年就被推翻了。汉文帝提倡节俭,恢复和发展生产,使西汉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文景之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逐渐树立“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理念。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可以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认知历史,发展能力,受到感染和教育。笔者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插播视频《慈禧和天皇背后的海军博弈》,其中讲到慈禧太后打着购买军舰的旗号,花费白银3000万两筹款修复颐和园,花费白银1000万两操办大寿庆典。国难当头,慈禧仍然不知节俭,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三、拓展教材内容,加强节俭教育
  新的历史教材同时关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有更大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可以自己“改”教材。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删教材内容,调整教学顺序,优化教学效果。
  在学习探讨安徽历史“皖籍抗日英雄冯玉祥”这部分内容时,了解这位民族英雄在抗日战场上的光辉事迹后,笔者根據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适时对冯玉祥将军进行了补充介绍:冯将军的生活也很节俭,反对奢侈。有一次冯将军在军营里向姬副长官恭敬地行了一个军礼。姬是他的部下,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冯将军解释说:“我不是向你这个人行礼,是向你的袜子行礼。你这双进口袜值好几块银元,使我肃然起敬。”听了这番话,姬将军感到非常羞愧,在场官兵也受到了教育,再也不敢买昂贵的奢侈品了!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生活和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总之,重视勤俭节约教育,积极探索,深入挖掘,能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教育功用,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古文部分占30%左右,其中要求背诵的篇幅占了绝大多数。如第一册,在6篇古文中,每篇都有背诵要求,其中要求背诵全文的有5篇。而且古诗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和篇幅逐册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内容是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是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出发推导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一环套一环,同时对学生今后学习图形的镶嵌、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等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这一节课为例,对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作些分析探讨.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问题:盐城
一篇文章开头写得很好,中间写得也不错,写到结尾,往往因时间不足,或考虑不周,或技法不精,而草草收兵,导致结语软弱无力,整篇文章就会黯然失色。因此,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大家都很重视文章的结尾。近代作家林纾指出:“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他就把结尾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恩格斯就曾经说过,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见《致保尔·拉法格》)。俄国作家契诃夫甚至这样说过:“谁发明了新的结局,谁就开辟了新纪元。”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使人联想起英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源头”,才会有“活水”来。教学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或工作,长时间过多地采用某种单调呆板的模式,就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讲究英语课前导入艺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想象力和情感。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没能将情境创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在课堂的导入时运用情境创设,这样就会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真正地融入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有
我在农村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余年。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今天还应做些什么?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众人皆知、无可非议的。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彰显了30多年来教育的辉煌成就。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然而,30多年来高考这个“指挥棒”深深地扎根于初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的土壤。虽然教育体制不断地进行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期望.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注重科研,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是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不约而同的选择.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教学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让科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方面,教学与科研确实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很适用于高中语文阅读,它告诉我们阅读量丰富了,积攒了丰富的文学知识,才能在阅读的时候如鱼得水。本文从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来提供教学策略。  一、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来,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要从情境、情感和问题引入三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编写学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但是学案不同于教师的教案,更不是教材的简单而机械的缩写或是变相的习题选编。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案编写的有效性呢?  一、新颖而别致,使学案编写更有主导性  设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学案时,我调整了教材中的教学顺序,特别提示学生阅读课本中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时将该图分解为三大类岩石以及岩浆之间的关系图,并设计了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运用地球仪,说明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界限及其范围。  4.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5.复习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6.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难点  1.复习利用经纬网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