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 愉快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ory_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内容丰富,具有情趣,但伴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却逐渐衰退,于是数学慢慢成了他们的负担. 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不再喜欢数学了呢?追根溯源,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逐渐程式化、功利化,让孩子们体会不到快乐,发现不了乐趣,从而使他们兴趣渐失. 那么怎样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使孩子们不再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孩子们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因此,我们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染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孩子们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他们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时,我让孩子们带了一些积木到学校来,课上,我让他们拿出我所说的形状,好多孩子都能很快地找出,但是有一个男孩子却总是反应迟钝,他磨蹭了半天,也找不到. 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说:“怎么了,你平时不是这样的啊,今天怎么像个小蜗牛呢?”他说:“老师,我知道你说的形状,可是我的积木都坏了,我一拿它,就好像要碎了. ”我笑着说:“没关系的,那你用老师的,可以吗?”他开心地点了点头.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他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不再慢慢吞吞的了,他的脸上也挂上了开心的笑容. 通过这个事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孩子们要有耐心,要给予他们解释的机会,要相信他们,并要善于与他们交流,这样他们才会在和谐宽松地氛围中学好数学.
  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有趣、教学方法灵活是调动学生兴趣点的直接因素.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调动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减法”时,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对于小动物很感兴趣,我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森林公园的情境. 小猴子摘桃子准备给虎大王拜寿,他带了13个桃子,送给虎大王9个,他还剩几个?我让孩子们想一想有几种计算方式?然后再让他们分别去悄悄地告诉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同样是减法,他们学起来却觉得特别有滋有味,还不时地闹出一点小笑话,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不仅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让孩子们记忆犹新,只要一提到减法运算,他们就会想起小猴拜寿,也会想起自己想出、探讨出的计算方法,使得学习效率很自然地提升了许多.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我们在教学时,要给予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机会绽放智慧的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要相信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让孩子们带了许多形状的图形,课上让他们将各种图形分分类. 在他们自己操作实践以后,我引导他们想一想图形是按什么方式来命名的,我没有催促,而是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几分钟以后,好多孩子举起了小手,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应该是按几条边来命名的吧,比如:有4条边,就叫四边形,有5条边,就叫五边形……”我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并给予了他表扬,其他的孩子虽然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掌声也说明了他们明白了图形的奥秘.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孩子们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经常变换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有些孩子无从下手,这时可以让他们小组合作. 在他们合作学习时,我们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及时提醒,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例如在教“认识人民币”时,由于孩子们对于人民币有一些认识,我就直接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4人一小组,去认识各自带来的人民币. 在他们自己互相提问时,我适当地给予提醒,让他们自己找出人民币的区别,知道什么是元,什么是角,什么是分. 然后,我又让他们模拟生活情境,四人一小组,一个孩子做售货员,其他三个孩子做购物者,来买文具,让他们在买卖文具时,充分认识人民币,并学会如何兑换,学会如何找零钱. 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更容易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又如在教“统计”时,我把孩子们带出了教室,让他们在操场上跳绳、拍皮球、投篮球,然后让他们分组合作记录结果,看看小组内的同学跳绳跳了多少,皮球拍了多少,篮球投进了几个. 这样记录好之后,再回教室整理结果. 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如何去统计,也知道了统计的技巧. 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我们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要设计一些孩子们喜欢的环节,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在不一样的课堂中学会数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为了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数学课,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往成为教师们的一道难题.很多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枯燥沉闷,没有兴趣,且觉得数学很难学好,以致自己没有信心.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及学生们成绩的好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实生活;主体性;交流  数学是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也是人们以数学为工具认识具体事物、描述客观现象的最基本形式.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实现高效学习. 下面以教学“抽屉原理”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数学老师给我的感觉总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心中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而随着教育的改革,老师也已经从主体地位转换成了主导地位。同时教师给学生的印象也应随之而改变,亲和、幽默应是主旋律。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教学幽默功不可没。按《辞海》的解释,“幽默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在引人发笑的
数学是什么?很多学生提到数学就想到做题,各种各样的习题,计算、简便计算、方程、应用题,等等. 其实数学的涵义又何止这些. 数学充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如果教师善于发现,便会明了生活的数学是开放而又丰富的,关于生活中数学的显性应用大家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赘述.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用数学”的本质,利用生活的学习资源来学数学.   一、巧妙引导,建立“大数学”的观念  要促进学生
【摘要】“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与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关键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仍存在许多“低效”教学现象,本文力图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通过探讨如何进行数学有效教学设计,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策略,为提高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水平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有效教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阅读”已不再是语文学科的专用名词。他已渐渐蔓延至数学、英语、艺术等各个领域,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索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研究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阅读重在“引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数学阅读的起步阶段
你需要准备:  雪糕棍(若干)、502胶水、剪刀、颜料、毛笔、小刀、木质晾衣夹做法:  1.找出一样长的两根雪糕棍当飞机前翼,再取一根雪糕棍在三分之二处切下,用小刀将切口仔细修成圆形,做尾翼。再斜着剪下一根雪糕棍的头儿当飞机的垂直尾翼。  2.用毛筆蘸着颜料把木质晾衣夹、剪好的雪糕棍涂上喜欢的颜色后晾干。  3.用502胶水把长的雪糕棍粘在木质晾衣夹前端。  4.把剩下的雪糕棍粘在木质晾衣夹的相应
【摘要】 教学实践证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兴趣;激发;培养  数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能体现思维灵活性的一门学科. 学生如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一
【摘要】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培养;教学;学习习惯;学生  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