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感悟中建立数学模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堂复习课。听了这节课,感触很多,有许多“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很想将这节课“原汁原味”(即指真实的教师行为、真实的学生行为、真实的当场感想)地呈现给同行们,希望能在大家的互动研讨中得以碰撞。
  
  课堂观察
  
  
  
  
  课后思考
  
  这节课留给我一些思考: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说理告知学生“数学模型”,还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中建立“数学模型”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建构数学模型。
  
  1、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对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单位的知识,只不过个别学生的信息是零乱的,需要师生一起进行整理)和信念(已有认知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情感)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这里指整理后的知识网络、整理知识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知识之间的综合关系、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来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这里指通过复习之后能综合、系统、全面、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学习是让学生在自我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去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模型,而不是“死记”教师的“说理告知”。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老师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自我理解、建立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建构“单位复习”的知识网络。
  
  2、学习是一种思维具体的物化过程。
  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这里主要指问题情境)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具有“挑战性、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任务,形成积极的认知冲突(这里指把以前分散的概念进行综合性整理)。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时的内部动机,而不是让学生模仿教师所提供的知识网络去“复印”与“粘贴”。所以,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把各自头脑中的数学思维,通过一定情境的探索过程,把学生已有的知识(数学单位)“翻译”成一张张具有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图,这样的复习能使学生对“数学单位”以模型式的数学结构扎生在脑海之中。因此,在这节课里,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去提取脑海中的数学单位及学习时的思维过程,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活动的“书橱”去接纳教师说理告知的数学单位,应教学生如何去思维、如何去整合已学的“单位知识网络”,在各自物化思维的过程中去理解感悟数学单位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生成各种不同的数学单位关系图。
  
  3、有效的学习需要在合作中,在一定支架的支持下展开。
  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义源于建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事物的意义,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存在统一的客观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对于六年级学生的复习课来说,不是只凭教师的说理告知,而是更需要通过生生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单位复习”时出现的知识点、知识网络、知识生成、巩固题目、整理提纲等来检查自己的单位复习。这样,学生既从同伴中学到了新的信息,又丰富了自己对单位复习时的认知结构,从而让学生在交互合作的复习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解感悟和再认识,对各种不同的“单位复习”的知识结构加以组织与改组。这种复习方式不仅会逐渐提高学生的复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其他文献
据新华网报道,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曾调查2055名青少年饮用能量饮料情况,发现24.7%的青少年饮用后心率较快,24.1%入睡困难,18.3%头疼,5.1%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症状,3.6%自述胸痛,0.2%的人甚至发生癫痫,另有5%的调查对象出现不良反应后就医。鉴于目前对能量饮料销售几乎没有限制,无论在超市还是小商店,人人均可购买的情况,研究人员建议应采取措施,限制青少年购买能量饮料。  此
“包装”失位,自降身价  商场个案:世界品质一流的江西景德镇瓷器曾因为使用稻草衬垫粗糙包装,给许多“洋消费者”留下了既易损坏又不卫生、既不便于携带又不宜送礼的印象,故而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冷落。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工业品和大部分农副产品根本谈不上包装,用塑料袋、草袋或简易木框一装了事,给人一种“傻大黑粗”之感,如此产品如何会有竞争力?  教学个案:“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
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或是看错或是算错,有的甚至草稿本上是对的,但抄到作业本(或试卷)上却错了。也和学生谈过心,甚至发过火,但效果就是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通过访谈得知,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这么一种想法:计算粗心,小问题,下次注意就行了。可到了下次,又好了伤疤忘了痛,我行我素照样错。还有一种想法就是错了没关系,改了就行,谁能保证自己一个错不犯?一副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怎
一  小时候,去表姐家做客,我经常会偷溜进表姐的房间,一次趁她不在的时候,我掀开角落里被布料盖住的电子琴,悄悄插上插头,打开开关,轻轻按了一个键,电子琴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我从此如痴如醉。  我一直心心念念要学电子琴,后来没有收入来源的妈妈从爸爸给的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给我学电子琴,我开心了好几天。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户外的暑气一波又一波,但我的热情更似盛夏的水果,不停地汲取着光和养分。我和妈妈
在“全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促进会上,我有幸为全市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我在开始的备课中,光盘用得太多,我只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经过自己反复揣摩,觉得课堂上应该根据教材、学情的实际,优化整合,灵活运用资源;不光要用好“优质资源”(以下简称光盘),还要用好学生身边的资源、自制课件等。现就这节课我在优质资源运用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实际,创
“问题场”是指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展现学生质疑和创见的精彩瞬间。下面,就以“百分数意义”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探讨。  片断一:导入  老师这里有两瓶橙汁饮料(出示两瓶橙汁),你们知道哪一瓶橙汁的浓度淡一点吗?  (学生边观察边猜测)  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把橙汁瓶子上的商标给我们看一下,我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它深深地扎根在生活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内容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基本信息  书名:《白话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主编:张宏儒  ISBN:978-7-5538-1325-7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1169页(共3册)  定价:188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经典,书写的是,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成功学家,通过不同途径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好习惯受益终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真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例6教学后,教材安排了一节练习课,其中在教学第六题时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感触颇深。  第六题:算一算,比一比。  210÷25 13.5÷45 4.08÷3.4  21÷2.5 13.5÷0.45 40.8÷3.4  2.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应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和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用活、用好教材。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