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在高职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作用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培养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只重技能不修素质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样也给社会对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落地生根,也是学校、家长、企业多方面的诉求,为培养高素质、专技能的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关键词:国学教育  高职院校  德育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培养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只重技能不修素质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样也给社会对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在学生的德育培养中,教育部规定在教学体系中课堂德育也占了很大比例,但面对现实,高职学生的德育培养在学校方面也面临多方面的难题。
  1 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目前包括有高中、中专转段、对口升学、退伍军人进修、“单招”、社会人员再提高等多方面,学生人员复杂多样,本身素质参差不齐,这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德育培养中,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课堂德育教学不能很好的适应全部学生,而分类教学师资力量浪费严重,效果并不明显。现今高职学生的德育培养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
  2 高职学生的年龄偏大,世界观初步形成
  高职学生年龄偏大,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归咎于社会、家庭的大环境通过应试教育过早的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定位,影响了学生本身的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来自于社会和家庭,整体社会的不认同感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否定,形成的世界观大多不是对自身有益的。在高职德育培养中纠正本已成形的世界观难度较大,学生的认同感低,有抵触心理。
  3 信息高速发展的消极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同时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也使得各类人员交流变得毫无困难,获得知识和其他信息变得异常快捷,知识面的涉猎范围也变得广泛,对学生自学和就业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学生意志力不强,那网络的不良习惯将大大的影响自身,如陷入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网络赚钱等误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变成现在人们眼中的“宅男”,精神世界陷入到网络世界不可自拔。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培养同样也无从谈起。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要走出困境,需要从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入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形势,形成真正有力量、有体系的德育教育理念,引领高职学生提高素质,提高文化素养和内涵。九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试教育导致对学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培养的疏忽,已经把目光转移到传统文化上来,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解决功利主义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设立国学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全国各地“中华经典朗读活动”蓬勃开展,中小学国学课本课程,民间各种形式的国学培训班、国学堂纷纷开设,形成一股国学教育热潮。
  国学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要继承和发扬,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习做人道理,学习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铸就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学习我们自己国家独有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教育即使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培养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国学教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知识上的契合
  国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礼记》记载,虞、夏、商三代都设置有大学、小学。古代国学教育不论教育制度如何变更,教育学说如何差异,总体上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架构知识体系。我们当前学习的思想品德、历史故事,自己阅读的名人传记、小说、杂志等都脱离不了我们的知识文化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贯强调以人为本,国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尊重人性,教化人性,聚焦于人的人文素质培养。
  国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知识上是契合的,我们的国学教育是在我们本有的知识体系上的发展与融合,是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挖掘,是对以前历史的回顾和思考。
  5 国学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主要以技能学习为主,但是从家长座谈、企业用工,反馈回来的建议还是环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此,国学教育摆在了首要位置。它不仅能从知识上、故事上、理念上贴近人们思想,同时也代表了社会上、网络上整体积极向上的主题思路,有着对社会、对家人、對自身的反省和认知,这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它积极引导学生正面的价值思考观念,形成和改善自己的正面世界观念,对社会、对企业有着积极的认识,纠正“职业之上”、“赚钱为王”的功利思想,从而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心态上摆正自己,端正了工作态度,满足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6 高职学生国学类活动和社团建设有着正面积极意义
  设立国学读书社,围绕阅读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等,加大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以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风土人情的关注。(包括国家层面也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特色传统节日的重视,现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也被定为法定节假日)请专家学者作系列国学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借助校园环境开设国学教育专栏,鼓励学生团体自行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化沙龙、剪纸等民族工艺比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永生.国学在教育中拓宽渠道:访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J].教育,2009(28):19-20.
  [3]骆兵.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其他文献
课程资源一般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楹联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楹联校本课程,能提高我校师生人文素质。楹联又称对联,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韵调和谐,寓意含蓄隽永,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是学生学习词性、韵律、对偶修辞的好方法。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永不凋谢的奇葩。让楹联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
一、探究活动1:猜想浮力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问题引导:教师呈现游客漂浮于死海水面的图片,提问:什么力让游客能浮于水面?(学生答:浮力。)追问:为什么人不能漂浮在一般的水面上,而能漂浮于死海的水面上?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地猜想。  学生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密度相关。死海含盐的浓度较高,因此密度大,故而对人的浮力较大。  实验检验:为学生提供一杯清水、一只鸡蛋和适量的盐。鸡蛋原本会沉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作为教育者,我们决不能放弃这个群体,相反,需要更正确面对和用发展观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且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和教育他们,把他们转化为好学生。  一、树好榜样,建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是一个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一个有威信
期刊
模板的作用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物构件的形状、位置、尺寸符合工程设计,模板也是建筑行业中量大面广的重要施工工具。模板制作、安装技术得当,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物工程质量,加快
学生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的教化,更离不开家庭德育的熏陶。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家长学校有效运作   1. 健全组织机构。家长学校是密切家庭与学校联系的一条途径,更是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成才观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的不断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各班主任、家长代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把家长学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德育与才智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中德育更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善施教化的教师要学会以德育提升学生素质。  一、确立集体荣誉感,提升集体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作为孩子王我们常常会对个别孩子的不负责任束手无策,作业不完成,屡教不改;卫生不打扫,怎么说也干;欺负小同学,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是大发雷霆还是放手不管呢?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重要的认知活动,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较快地提高识字效率,我们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实用的识字教学方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精神、学习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由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