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让战役必胜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96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双手可以做什么?吃饭?写字?工作?可对于抗战疫情的医生来说,这可不是一双平凡的手,而是救助全国人民,与病毒赛跑的双手。
  一双手支撑起战斗的信念。
  这双手,救死扶伤,呵护生命。他们为了病人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将病人从死神的手中救出,他们的使命就是要为生命站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24小时在诸多病房中来回穿梭,不辞辛苦,为了方便穿上防护服,一位位女医生、女护士剪掉了自己的乌黑的长发,她们在家中也是父母心里的宝贝,在医院里虽然她们也是宝贝,但他们现在要上战场了,他们不得不失去自己所心爱的东西,穿上盔甲,奔赴战场。
  这双手,拥抱作别,坚定有力。他们为了祖国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家的温暖,因为他们身上扛着更多责任、担当,舍小家,更是为了大家。现在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
  这双手,无惧风雨,分秒必争。一名名志愿者,坚定地写下请战书,按下红红的手指印,为祖国效力。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他们让我感受到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双手,全力生产,保障供应。一个个口罩,工人们齐心协力,为全国各地分发,为了人民有更好的保障。一箱箱的面罩,这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强大。
  这双手,护佑安康,把守家园。因为长期戴着医用手套,还得反复的用酒精消毒,她们的双手变得干燥,甚至还裂开口子,一碰水就是钻心地痛,可是她们却说,她们是要守护大家的健康,给更多的带来安全的保障,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疫情的胜利,一双双手成为了粗糙的树枝,可是谁不想拥有白皙的双手呢?
  3月10日,习爷爷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说过这样一句话:“打好这一場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一定会胜利。”
  巳亥年末,庚子岁初,荆楚大疫,疫者数万。
  众人惶恐,人人自危,封城禁足,万巷空寂。
  然九州协力,举国战疫,八方支援,众志成城。
  战疫之担当,少年有之,心系武汉,情满华夏。
  遂以笔为援,以文抗疫,志之所至,共克时艰。
  一双双手,抗击疫情,砥砺前行,攻克难关。
  指导老师:王天霞
  学校:大同市平城区十八校
其他文献
感动如一泓清泉,使我们的内心澄澈而明亮,感动如一缕海风,使我们的内心澄澈而宽敞。因为感动,我们笑脸相对,我们泪流满面。我无法想象没有空气的世界,正如我不能接受没有感动的人间。烈火无情,英雄无畏  “你说你习惯了遮天蔽日的烟波,你说你听惯了警铃的脉搏,你说你愿为任何人赴汤蹈火,你说这就是使命和职责”。 这就是消防员。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数次毫不犹豫地冲向熊熊烈火,满面灰尘地出来,有的甚至永远没
期刊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十多个独立自主的北大生物系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条幅,在国庆游行盛典上表达对伟人的热爱。那个时候,他们不会想到这次异乎寻常的行为竟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小平您好”再朴实不过,再真实不过,它像同事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一句早晨的问候,一句晚上的道别。邓小平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人民需要某种东西寄托他们的情感,抒发他们的感激。  
期刊
草纸糕又名槽子糕、鸡蛋糕,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爱吃的一种食品。至于为什么起个名叫草纸糕,好像也没有专门的定义,或许是用黄麻草纸包上,拴上根草绳,吃起来松软可口,顾名思义,大家都这么叫吧。  北京话叫槽子糕,《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表述“京人讳‘蛋’字,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北京人是这样描述的“槽子糕小圆饼形,呈花冠状,顶部棕红,底部微黄,入口松软清香。”或许,太原人吃的草纸糕也是从北京皇家宫
期刊
公元一千七百八十九年,当进士及第奉旨即任广灵县知事的朱休度踏上平舒大地,第一眼看到沣水湖边壶山之上的水神堂,眼前一亮,心中大喜,顿感历时半载由浙江秀水前往广灵上任的疲惫、落寞、失望竟然一扫而光,不由诗兴大发抚髯而吟:乃圣乃神坦白澄清如此水,作霖作雨聪明正直谓之神。一幅楹联既抒发了对水神堂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赞美,也直述了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坦白澄清聪明正直的为官作人之道, 同时也表达了乃圣乃神作霖作
期刊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形成却是千百年间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相互斗争、相互交融、逐渐磨合的结果。我们都以炎黄子孙自许,五千年前发生在黄河流域的黄帝、炎帝、蚩尤之间的兼并战争,可以说是民族融合的鼻祖。至于由夏代的“万有余国”到商代的“千有余国”,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到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的出现,三千多年间战争不断,每一次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都是进
期刊
当我在站台候车时,一辆高速客车如一位儒雅“君子”翩翩而来。我坐在舒适、明亮、宽敞的大同开往北京的高铁客车上,平稳至极的感觉,优质的服务,使我享受着美的旅途。窗外怡人的景色,一景末视,一景又视,简直让你眼花缭乱,我的思绪也像长了翅膀似的,回到了那个难忘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叫王元地的小村里度过的。当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把我送回到姥姥家并且一住就是七八年,那时的王元地村远没有现在这么的发达与繁
期刊
画家简介:胡荣,笔名胡涂,1954年生,山西大同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省级行业报刊主编。作品多发表于各大报刊,并在国内省地市展出、获奖。一  搞艺术的朋友叫我看一些花,我顿时眼亮了。  眼前似乎晨光耀跃,地气蒸腾,一簇簇一丛丛艳丽的花朵在光与影的奇幻变奏中婀娜绽放。我不由得聚焦凝视其中最显眼的那朵花——这飘忽着的绚烂,这荡漾着的韵味,这逸发着的美感,叫我顿时觉得犹如
期刊
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子饮露餐花,心瓣迤逦,广袖之外菊香脉脉,唇齿之间菊魂惹惹。那一瓣一瓣的好颜色,你且问他滋味几何。《山家清供》煮过一盏粥,甚是家常:“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粥是白粥,只是那些情景太难得:晴日落梅,西山落雪,安心守候在灶火边。仍记得同窗莲姐,在五月校园寻寻觅觅,捧得一囊玫瑰苞蕾,细细侍弄,酿制玫瑰蜜饯。  从古至今,食花,实在算不得一
期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当时还在大同郊外的一所大学念书。一个周日,闲来无事,便想起在市内医专就读的高中好友。于是,乘车去市内。不知是什么原因,竟坐上了一辆去云冈的三路公交车,到了当时还是老样子的云冈石窟前,我才知道坐错了车。  以这样的方式,第一次去云冈。  大学毕业后,没想到,我真的来到了位于云冈旁边的一所学校任教。记得报到的第一天,在学校食堂吃完午饭后,我便急冲冲地走进了云冈石窟,好像多年未见的
期刊
当暮春的桃花、杏花、樱花等慢慢向后退去,慢慢隐进时间的长河,变成一道模糊的背景,在诗经中郁郁生长了两千多年的黄花,亦即萱草,便与夏天一起,携手款款而来。  仿若饱读四书五经蕙质兰心的清秀佳人,她以饱胀的诗情,蓬勃的画意,以一幅明媚而不耀眼、精美绝伦的田园风情画的姿态,站在云州大地广袤的田野上,于无声处,点燃了一个黄灿灿的夏天。倾尽全力,绽一野金黄,铺陈出对时光最好的礼敬,娉婷出一派无忧无惧的人生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