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云冈的缘分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当时还在大同郊外的一所大学念书。一个周日,闲来无事,便想起在市内医专就读的高中好友。于是,乘车去市内。不知是什么原因,竟坐上了一辆去云冈的三路公交车,到了当时还是老样子的云冈石窟前,我才知道坐错了车。
  以这样的方式,第一次去云冈。
  大学毕业后,没想到,我真的来到了位于云冈旁边的一所学校任教。记得报到的第一天,在学校食堂吃完午饭后,我便急冲冲地走进了云冈石窟,好像多年未见的家人一样,亲近感在心中澎涌。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我和云冈,真的有缘。这种缘,自打在云冈工作的那天起,一直没有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云冈从不认识,到认知;从认知,到熟知;从熟知,到熟悉。越来越觉得云冈,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永远也读不完;云冈,犹如一支婉转的歌,总是听也听不够。
  云冈,在我的心中;
  我的心中,“驻”着云冈。
  尽管后来,我离开了教师这个岗位,也离开了云冈。但我对云冈的关注与日俱增。云冈之变,云冈之美,也让每一个大同人,尤其是曾经在云冈工作过的人,无比欣慰和欣喜。
  山堂水殿前,流動的是大同人浓浓的情意;庄严佛像前,凝视着云冈人滚烫的虔诚。一如,我对云冈的挚爱。
  一有空,我还是会走进云冈。每走进一次,就会对云冈有一种重新的认识、更深的了解。
  云冈,总是永远也让人读不懂!她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注视着你,让你不由地,在心中,激荡起一种别样的安宁与祥和。
  走进云冈吧,那连绵的肃穆,那坚定的从容,让你的心灵,如塞外大同的天空一样,碧蓝而又清澈……
  我和云冈有缘;
  云冈和我有缘。
  这缘比什么都珍贵!
其他文献
阳高县有一个大辛庄,村子坐落在火山熔岩上,村傍流淌着美丽的桑干河,村里建有古堡,古堡虽已衰败,却仍彰显着昔日的辉煌。壮观的火山熔岩  在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我们一行几人前往大辛庄观览。从远处看到,村民住的大部分是砖瓦房,走进村庄偶尔有一两声狗吠声,街上稀稀疏疏地走着几个村民,显得有点冷清。带路的朋友将车停在村子的中央,一下车眼前的情景即将我惊呆!村里到处是火山熔岩,有火山熔浆流淌的一圈一圈的流纹岩
期刊
进医院,我没想过雇人帮忙。母亲八十三岁,之前的身体一直很硬朗,也很少因病住院。年后,母亲身体开始出现一些状况,当时疫情形势紧迫,有所耽搁,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两个多月以来先后三次住院治疗。多年来,母亲在家乡雇着保姆,身边几个子女离得都不远,而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月余回去探望一次,每每母子相聚,承欢膝下的时光也非常短暂,往往是周六上午到家,周日下午就依依惜别了。母亲来市里住院的这段日子,是多年以来我和她
期刊
感动如一泓清泉,使我们的内心澄澈而明亮,感动如一缕海风,使我们的内心澄澈而宽敞。因为感动,我们笑脸相对,我们泪流满面。我无法想象没有空气的世界,正如我不能接受没有感动的人间。烈火无情,英雄无畏  “你说你习惯了遮天蔽日的烟波,你说你听惯了警铃的脉搏,你说你愿为任何人赴汤蹈火,你说这就是使命和职责”。 这就是消防员。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数次毫不犹豫地冲向熊熊烈火,满面灰尘地出来,有的甚至永远没
期刊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十多个独立自主的北大生物系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条幅,在国庆游行盛典上表达对伟人的热爱。那个时候,他们不会想到这次异乎寻常的行为竟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小平您好”再朴实不过,再真实不过,它像同事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一句早晨的问候,一句晚上的道别。邓小平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人民需要某种东西寄托他们的情感,抒发他们的感激。  
期刊
草纸糕又名槽子糕、鸡蛋糕,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爱吃的一种食品。至于为什么起个名叫草纸糕,好像也没有专门的定义,或许是用黄麻草纸包上,拴上根草绳,吃起来松软可口,顾名思义,大家都这么叫吧。  北京话叫槽子糕,《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表述“京人讳‘蛋’字,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北京人是这样描述的“槽子糕小圆饼形,呈花冠状,顶部棕红,底部微黄,入口松软清香。”或许,太原人吃的草纸糕也是从北京皇家宫
期刊
公元一千七百八十九年,当进士及第奉旨即任广灵县知事的朱休度踏上平舒大地,第一眼看到沣水湖边壶山之上的水神堂,眼前一亮,心中大喜,顿感历时半载由浙江秀水前往广灵上任的疲惫、落寞、失望竟然一扫而光,不由诗兴大发抚髯而吟:乃圣乃神坦白澄清如此水,作霖作雨聪明正直谓之神。一幅楹联既抒发了对水神堂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赞美,也直述了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坦白澄清聪明正直的为官作人之道, 同时也表达了乃圣乃神作霖作
期刊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形成却是千百年间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相互斗争、相互交融、逐渐磨合的结果。我们都以炎黄子孙自许,五千年前发生在黄河流域的黄帝、炎帝、蚩尤之间的兼并战争,可以说是民族融合的鼻祖。至于由夏代的“万有余国”到商代的“千有余国”,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到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的出现,三千多年间战争不断,每一次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都是进
期刊
当我在站台候车时,一辆高速客车如一位儒雅“君子”翩翩而来。我坐在舒适、明亮、宽敞的大同开往北京的高铁客车上,平稳至极的感觉,优质的服务,使我享受着美的旅途。窗外怡人的景色,一景末视,一景又视,简直让你眼花缭乱,我的思绪也像长了翅膀似的,回到了那个难忘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叫王元地的小村里度过的。当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把我送回到姥姥家并且一住就是七八年,那时的王元地村远没有现在这么的发达与繁
期刊
画家简介:胡荣,笔名胡涂,1954年生,山西大同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省级行业报刊主编。作品多发表于各大报刊,并在国内省地市展出、获奖。一  搞艺术的朋友叫我看一些花,我顿时眼亮了。  眼前似乎晨光耀跃,地气蒸腾,一簇簇一丛丛艳丽的花朵在光与影的奇幻变奏中婀娜绽放。我不由得聚焦凝视其中最显眼的那朵花——这飘忽着的绚烂,这荡漾着的韵味,这逸发着的美感,叫我顿时觉得犹如
期刊
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子饮露餐花,心瓣迤逦,广袖之外菊香脉脉,唇齿之间菊魂惹惹。那一瓣一瓣的好颜色,你且问他滋味几何。《山家清供》煮过一盏粥,甚是家常:“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粥是白粥,只是那些情景太难得:晴日落梅,西山落雪,安心守候在灶火边。仍记得同窗莲姐,在五月校园寻寻觅觅,捧得一囊玫瑰苞蕾,细细侍弄,酿制玫瑰蜜饯。  从古至今,食花,实在算不得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