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新课课程改革,拓展英语教学新课堂,具体阐述了走向社区的英语开放式教学活动的操作过程及实践,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纵深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创设 语言环境 学习兴趣 社区 英语新课堂
一、设计思想 (Design Rules)
教学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谢云锦,王萱,2000)。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忽略了课外活动对英语教学的帮助。虽然这种状况现在有所改变,但是并未引起多数教师的足够重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加强对新技能的学习培训。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朗诵会、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Party、小型运动会等等,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Leech,1983)。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过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的功能不断完善,可让社区成为一种新型的的教育资源。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The Basis of the Theory)
(一)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正在发生内在的变革。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教育部,2001)。《标准》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袁桂林,1999)。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操作过程 (The Steps of the Operating )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七-九年级学生,英语教师
2.方法:教学实验法和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法
(二)主要步骤
1.制定方案:
两条活动主线:
——以校园活动为主的“学生活动走向社区”(我们称之为“英语节”)
——利用社区资源的“社区资源服务课堂”(社区志愿工作)
2.与社区积极联系
通过采访了解,电话询问,网上征求等形式,充分了解掌握社区学英语,会用英语或具备活动条件的(如外籍人员)情况,并与他们沟通思想,本着为了下一代学好外语的宗旨,广泛征求志愿者,集中录取条件适合者。
3.向市区有关专家,教师及部分家长发出邀请函。
4.校园活动内部筹备
(1)发动学生全员报名参与,形式不限,在学生中广泛征集好的建议,充分调动他们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
(2)以班为单位,积极准备节目,让他们在整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
(3)年级初步选拔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并将活动具体分配各英语教师。同时,教师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考虑周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措施,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对于表演型的活动,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表演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伯乐识马”的精神,恰到好处地使用人才,让具备不同才能的人都能发挥作用。
(4)教师对各个项目进行专业跟踪指导,抽业余时间让每个节目得到耐心指导和精心准备,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从英语口语,表演形式等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在此环节中无形中形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5)准备过程后期,指导教师定时碰头交流看法和意见,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
(三)活动阶段
活动一:“英语节活动”
在社区广场将学生排练的成果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加以展示。
开展以上这种集中的“英语节”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将之扩展到校园其他英语开放式课外教学活动中去,如:可采取书法、朗读、问答、唱歌、查字典、听说、猜谜、游戏、演讲、讲故事、翻译、对话听词表意、画简笔画等活动形式。其中竞赛活动侧重于英语歌咏比赛、英语单词接龙竞赛、即景写作比赛等。这种类型的活动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学生学得生动,记得牢固。但对教师的作用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开展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活动内容与形式,制定活动步骤,落实活动的组织人与主持人,完善活动评比规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量做到生动、有趣、新颖、灵活,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
活动二:“社区志愿工作”
1.英语卡通乐园。为了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感受英语,社区购买了《迪士尼神奇英语》《洪恩奇境交互式卡通英语》等VCD,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功能,一周两次向学生播放。这些音像教材把英语教学中视、听、说几个环节紧密融会在一起,通过迪士尼卡通形象,营造了足以使学生理解、接受所要教授内容的环境,使学生在观赏精彩的迪士尼画面的同时,在妙趣横生的情节中,轻松自然地学会日常英语会话,培养“语感”,提高和改进语音和语调,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交流的技巧,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创设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卡通英语奇境!
2.英语写作沙龙。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便有了想把内心想法和看到的事物写出来的冲动,社区成立“英语写作沙龙”。从取材、词句应用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每学期将优秀的英语小作文组编成英文习作集,有的还向社区报刊投稿。
3.英语家庭课堂。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突出“实践性”,如收集带有英语说明的包装袋,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英语单词等将学校“英语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堂”,推进了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
4.欢快英语周。圣诞节是西方最大的传统节日,又临近期末,是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英语能力、展示英语成绩的极佳时机。每年此时,社区都可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一周里,体味地道的圣诞情趣,感受浓浓的英语氛围。
5.英语知识宫。志愿者会以英语文化为中心,在学生中间开展“国外知识”相互介绍活动。并让学生将在书本中、网络上了解的有关西方国家民情风俗、英语趣味知识等复印、下载,在班级或社区“英语角”展出,增强全体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开拓眼界,扩大英语知识面。
六、效果与分析(Effect and Analysis)
学生评价:这种“英语广场”“英语角” 活动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英语课堂。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我们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在和老师、同学们的互动中使我们克服畏惧、胆怯,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心理,抛开束缚,开心大胆地说英语,出现了“疯狂英语”的激情场面。
专家评价:为了增大语言输入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种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的活动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挖掘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学英语的快乐和喜悦语言是一门交际的工具,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从而达到“熟能生巧”,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课堂也不可能是教学的唯一场所。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不仅努力做到课堂教学“活动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七、结论与反思(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开放式英语课程的学习活动,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J]潘海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2)
[2]《素质教育观念》[M] 张艳华 北京:生活.读书(2002.7)
[3]《Motivating Hard to Reach Students》[J]Barbara L. McCombs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创设 语言环境 学习兴趣 社区 英语新课堂
一、设计思想 (Design Rules)
教学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谢云锦,王萱,2000)。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忽略了课外活动对英语教学的帮助。虽然这种状况现在有所改变,但是并未引起多数教师的足够重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加强对新技能的学习培训。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朗诵会、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Party、小型运动会等等,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Leech,1983)。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过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的功能不断完善,可让社区成为一种新型的的教育资源。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The Basis of the Theory)
(一)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正在发生内在的变革。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教育部,2001)。《标准》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袁桂林,1999)。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操作过程 (The Steps of the Operating )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七-九年级学生,英语教师
2.方法:教学实验法和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法
(二)主要步骤
1.制定方案:
两条活动主线:
——以校园活动为主的“学生活动走向社区”(我们称之为“英语节”)
——利用社区资源的“社区资源服务课堂”(社区志愿工作)
2.与社区积极联系
通过采访了解,电话询问,网上征求等形式,充分了解掌握社区学英语,会用英语或具备活动条件的(如外籍人员)情况,并与他们沟通思想,本着为了下一代学好外语的宗旨,广泛征求志愿者,集中录取条件适合者。
3.向市区有关专家,教师及部分家长发出邀请函。
4.校园活动内部筹备
(1)发动学生全员报名参与,形式不限,在学生中广泛征集好的建议,充分调动他们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
(2)以班为单位,积极准备节目,让他们在整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
(3)年级初步选拔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并将活动具体分配各英语教师。同时,教师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考虑周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措施,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对于表演型的活动,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表演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伯乐识马”的精神,恰到好处地使用人才,让具备不同才能的人都能发挥作用。
(4)教师对各个项目进行专业跟踪指导,抽业余时间让每个节目得到耐心指导和精心准备,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从英语口语,表演形式等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在此环节中无形中形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5)准备过程后期,指导教师定时碰头交流看法和意见,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
(三)活动阶段
活动一:“英语节活动”
在社区广场将学生排练的成果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加以展示。
开展以上这种集中的“英语节”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将之扩展到校园其他英语开放式课外教学活动中去,如:可采取书法、朗读、问答、唱歌、查字典、听说、猜谜、游戏、演讲、讲故事、翻译、对话听词表意、画简笔画等活动形式。其中竞赛活动侧重于英语歌咏比赛、英语单词接龙竞赛、即景写作比赛等。这种类型的活动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学生学得生动,记得牢固。但对教师的作用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开展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活动内容与形式,制定活动步骤,落实活动的组织人与主持人,完善活动评比规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量做到生动、有趣、新颖、灵活,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
活动二:“社区志愿工作”
1.英语卡通乐园。为了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感受英语,社区购买了《迪士尼神奇英语》《洪恩奇境交互式卡通英语》等VCD,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功能,一周两次向学生播放。这些音像教材把英语教学中视、听、说几个环节紧密融会在一起,通过迪士尼卡通形象,营造了足以使学生理解、接受所要教授内容的环境,使学生在观赏精彩的迪士尼画面的同时,在妙趣横生的情节中,轻松自然地学会日常英语会话,培养“语感”,提高和改进语音和语调,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交流的技巧,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创设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卡通英语奇境!
2.英语写作沙龙。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便有了想把内心想法和看到的事物写出来的冲动,社区成立“英语写作沙龙”。从取材、词句应用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每学期将优秀的英语小作文组编成英文习作集,有的还向社区报刊投稿。
3.英语家庭课堂。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突出“实践性”,如收集带有英语说明的包装袋,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英语单词等将学校“英语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堂”,推进了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
4.欢快英语周。圣诞节是西方最大的传统节日,又临近期末,是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英语能力、展示英语成绩的极佳时机。每年此时,社区都可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一周里,体味地道的圣诞情趣,感受浓浓的英语氛围。
5.英语知识宫。志愿者会以英语文化为中心,在学生中间开展“国外知识”相互介绍活动。并让学生将在书本中、网络上了解的有关西方国家民情风俗、英语趣味知识等复印、下载,在班级或社区“英语角”展出,增强全体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开拓眼界,扩大英语知识面。
六、效果与分析(Effect and Analysis)
学生评价:这种“英语广场”“英语角” 活动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英语课堂。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我们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在和老师、同学们的互动中使我们克服畏惧、胆怯,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心理,抛开束缚,开心大胆地说英语,出现了“疯狂英语”的激情场面。
专家评价:为了增大语言输入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种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的活动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挖掘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学英语的快乐和喜悦语言是一门交际的工具,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从而达到“熟能生巧”,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课堂也不可能是教学的唯一场所。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不仅努力做到课堂教学“活动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七、结论与反思(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开放式英语课程的学习活动,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J]潘海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2)
[2]《素质教育观念》[M] 张艳华 北京:生活.读书(2002.7)
[3]《Motivating Hard to Reach Students》[J]Barbara L. McCo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