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效的设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研究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一种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充分考虑到每一个问题和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从角度、难度、梯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
  一、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在讲“生产决定消费”时,笔者是这样设问的:“我们都害怕生病,惧怕吃药,但有两种药我们肯定都喜欢吃,一是长生不老药,一是后悔药。但这两种药,我们能吃到吗?为什么?”又如在讲“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时,笔者的设问为:“据报道,纽约一女白领月收入8000美元,但其每月总花销仅为15美元。你认为这种消费方式怎么样?如果我们都这样消费的话,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么一问,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十分自然地导入了知识点。
  二、难度
  首先,设置的问题要有难度。设置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则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所以,有些问题的设置需要变换角度,适当增加难度,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讲“商品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就简单地设问:“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看着课本照本宣科回答: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教师如果换个角度设问:“请大家判断下面哪些物品属于商品:①某名山中的天然山泉水;②农夫山泉矿泉水;③自家养自家吃掉的鸡;④市场中出售的鸡。”由于变换了角度,这个问题的难度显然加大了。那么,要正确作出判断,就必须知道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必须要用于交换。这样,学生就可以对商品含义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其次,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设置的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具体一些,难易要适中。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这样设问:“如何理解‘一定范围’?”这就太笼统、太抽象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笔者将这个问题具体化为如下几问:“①能不能说事事都有阶级斗争?②能不能说阶级斗争有时有,有时无?③能不能说处处有阶级斗争?”这三个问题难度适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够回答得上来。通过三个否定性的设问,學生明白了所谓“一定范围”是指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
  三、梯度
  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如此设问:“①市场经济有哪些特征?②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作用?③这是否说明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万能的、完美的?④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哪些缺陷和弱点?⑤如何解决市场的这些缺陷和弱点?⑥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什么?⑦通过哪些手段实现这些目标?”这几问的难度呈梯度增加,学生每答对一问都为解答下一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如在复习法律专题时,笔者引用了这样一则材料:患有精神病的父亲把年仅八岁的女儿囚禁在山上猪圈改成的窝棚里,女儿经常受到打骂,并且不能离开窝棚和外界接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八年。当这个名叫周金惠的女孩被解救时,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智力只是三四岁孩子的水平。针对这则材料,笔者进行了如下设问:周金惠的父亲侵犯了女儿的哪些权利?假如你是周金惠的邻居,当你知道此事后,你会怎么做?事例中的周金惠是学生的同龄人,极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密度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没有提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设问有“度”,才能使“问”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总之,课堂设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课堂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平时在课堂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和注意提问的技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升华情感,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考中,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合二为一,以30分计入英语考试总分150分中,所以也引起所有学生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等到九年级的时候学生即将进行人机对话考试了,再去思考听力和口语教学的问题,应尽量从起始年级抓起。我们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用流利的口语与学生进行互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如果能与英语教学科学合理有效地结合,对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得不偿失。我们只有做到扬长避短,才能使英语教学如虎添翼,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发挥优势,正确定位  1.创设地道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够以其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的优点吸引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多种多样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同时指出,物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的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走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走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集体意识淡薄,所以在短跑、长跑训练中的学习态度呈敷衍状态,很多学生因为懒散、暴躁而难以坚持。这就让职校的体育教师很头疼。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就体育教学中长短跑教学问题展开探究,加强这方面的方法与模式研究。  一、“郊外越野”长跑训练,让学生感受体育与大自然的美妙结合  在传统体育教学的长跑训练中,体育教师往往用一个哨子和“各就各位”、“预备”、“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从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出发而划分的“探究性(启发性)”、“验证性”和“应用性”三种类型的化学实验设计,此前已就前两种实验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通过两个学生设计并展示的实验,讨论“应用性”实验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二、应用性实验设计之化学教学运用举例  1.革新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排水量气法的运用。  (1)提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目的。此方法是包天仁教授在多年的教学中创立的一种帮助我们跳出“题海”,通过“精讲精练”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法。  在课改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防止学生两极分化是每个英语
近几年来评价企业经理业绩的标杆在国外已大大扩展,并得到经理们的认同.除了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指标体系来考核企业现时的财务业绩,如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营业利润、权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