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十二五”机遇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空前繁荣期——从2000年产值首度突破万亿元,到2009年产值6.5万亿元,经济规模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总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诞生于新世纪第一年、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已经成为国内IT业界最大的盛会。十年来,经济年会与整个产业风雨同行,忠实记录了产业突飞猛进和点点滴滴。盘点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十年历程,既是对以往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是为更好地迎接“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准备之举。
  
  经济年会呼之欲出
  
  2010年,业界期盼已久的三网融合实质性启动,并在12个城市/地区开展试点,这刺激固网运营商掀起了新一轮宽带提速风暴。为了满足物联网发展需要,运营商还纷纷加紧IPv6部署,并由中国电信在湖南启动IPv6商用放号。3G发展则进入应用和终端普及期,除中国移动外,运营商均大幅削减3G设备投资,转而发力应用孵化基地建设、千元3G智能手机。而随着诺西收购摩托罗拉无线资产、美印发起通信设备贸易保护,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全球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而今,中国工业经济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着眼于“十二五”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关系,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继2001~2009年连续九届成功举办了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将于12月4日在北京举办2010(第十届)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主办方领导介绍说,本届年会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十二五机遇”为主题,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和两岸三地的企业精英等演讲嘉宾、400多位业内厂商代表将在理性务实的氛围中,共同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机会,探讨“十二五”期间企业发展的新战略、新思路和新举措,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经济年会四大特色
  
  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至今已是第十届,今年具有哪些特色?据主办方领导介绍,本届年会将凸显四大特点:
  1.营造结构调整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将畅谈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剖析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投资环境;产业领先企业、园区、投资机构汇聚一堂,探讨产业环境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商讨产业环境改善和产业链突围为企业带来的创新前景。
  2.透析多元融合趋势,把握新兴市场机会
  来自产经学各界的专家将全面分析新兴技术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评估融合趋势下的多层次产品应用的市场价值,指引企业判定未来远景,把握市场先机。
  3.聚焦创新领先企业,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聚焦十年风云企业和年度影响力、年度高成长性企业,探寻企业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新模式,分析产业环境改善、产业链突围和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发展前景,共谋企业创新的最佳实践。
  4.关注十年风云人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国信息产业十年风云人物、2010年度经济人物和新锐人物的推选与点评,激发政府领导、企业领袖、产业专家交流思想,激荡智慧,洞悉产业焦点与热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年会筹备紧锣密鼓
  
  2010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介绍,主办方力邀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0~2011年中国信息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十二五”产业规划、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我国光伏、汽车电子等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链构建,新兴软件名城的机遇与挑战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解析,回答人们对宏观经济和热点问题的诸多问题。
  尽管本届年会是在周六举办,但从报名参会的规模看,今年的听众将超过400人。主办方邀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出席,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权威咨询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资深人士、中外知名IT企业及行业高层人士、各行业大中型企业CI0、中高层管理人士、中外强势媒体代表等嘉宾都将应邀参会(拟邀年会听众的行业及职位分布,如上图)。
  本届年会还将充分借助国内外众多传媒机构,加强传播力度,扩大本次活动在业界的影响。届时,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将形成立体的传播途径,新浪科技、中国信息主管网将进行网上直播,年会盛况将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遍世界各地。
  12月4日晚,还将举办“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十年庆典暨成功企业家之夜”,业界精英将见证经济年会十年的辉煌历程,同时将揭晓2010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十大经济事件。
  当晚将颁发的权威奖项也是业界分量最重的奖项,不仅有中国信息产业十年风云人物和十年风云企业两项荣誉大奖,还有2010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新锐人物、年度影响力企业、年度高成长性企业等年度大奖。
  辉煌十年路,而今再启程。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与中国的信息产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张宏江博士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院士。由于在视频和图像内容的分析、检索和浏览研究方面所作的开拓性的贡献,张宏江博士在世界多媒体研究领域是公认的先驱和世界级专家。张宏江博士已出版发表了数本学术专著、数百篇学术论文,并拥有数十项专利。    在见证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北京奥运会之后
尼尔森调查报告指出,当前社交网站(SNS)的用户年增幅是其他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增幅的两倍。新网民中的95%都加入了至少一种社交网站。    虽然社交网站有这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与传统网站相比,社交网站使用户面临更大的危险。    研究人员发现,今年的网络攻击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黑客攻击社交网络网站的事件占全部网络攻击事件的19%。SNS所构建的生态环境,已经充满了安全风险。    SNS成隐私
金棕榈旅行社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哈佛大学米希尔·哈默博士的BPR理论,结合中国旅行社业经营特点,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彻底性的重新设计、再造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在技术上,系统采用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稳定的应用组合平台之一——G模型组合,即以J2EE为技术架构、以WebLogic为Web服务的中间件,以Oracle为大型数据库、以MVC为设计模式、
在北京西单的特步专卖店里,顾客正在向店员王玉询问新款的鞋什么时候能到。不到30秒钟,王玉在POS机上查到了从总部返回的订单回馈结果,显示这批货正在路上,一天后就可提货。王玉说:“和集团总部进行了系统对接之后,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订单状况,一方面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及时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安排我们店内的货物及存量。”  王玉的感受仅仅是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步)实现业务协同中的一小步。在
2010年,中国首部详细介绍智慧城市系统的18万字著作——《智慧城市》顺利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江股份)在致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智慧城市的实质建设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保证。  银江股份是屹立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之巅的领导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由银江科技集团、美国INTEL公司、浙江省科技厅等共同投资建立,是中国创
墨盒“337调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自ITC的2050.4万美元天价罚单又降临到中国通用耗材企业——纳思达头上。如果此次罚款落实,将成为ITC开出的最贵罚单。     落到纳思达头上的2000多万美元巨额罚单,表示墨盒业“337调查”余震还在进行。此前,中国耗材业的难言之隐只是划上了逗号而已。    4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强制执行普遍排除令程序的调查法官以纳思达等公司的墨盒产品
在Gartner评出的2011年十大战略技术中,云计算当仁不让地排名首位。云计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IT即服务的美好蓝图。从这个角度上说,云计算带来的是一次技术和服务上的重大变革。不仅如此,云计算对于整个IT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推动因素。    云计算是一桩大生意    云计算市场到底有多大?许多市场分析机构都做出了乐观估计。知名投资银行美林发布报告称,到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
一夜暴富与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之间就差上市这道门槛。然而在2008年,却有一批原本计划上市的中国企业主动放弃IPO。他们为何在上市的道路上急刹车?    2008年,对于很多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说,是美梦破灭的一年,还未从2007年资本盛宴的欢喜中醒来,他们就已沉没在2008年的熊市行情之中。相比前一年,2008年企业IPO的数量减少了近40%,融资规模却更是锐减了75%。而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和油
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物联网元年,2010年则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各基础建设、高校研究、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为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看,物联网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射频技术、标识技术,建立起物与物,物与人的网络,这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浪潮。除了已经成熟的计算机通
今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在题为《第五空间之战——鼠标和键盘能否成为冲突的新武器?》的文章中开门见山地提到,曾在1976年~1977年出任美国空軍部长的托马斯里德在其回忆录中谈及苏联天然气管道大爆炸。  1982年6月,一颗美国早期预警卫星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探测到一次大爆炸。“这是一场非常大的非核爆炸,甚至从太空中都能看到火光。”里德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这场天然气管道的剧烈爆炸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