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通过多角度引导,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高效探索快乐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发展营造空间,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互动探究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积极成长为课堂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有效的交流,必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主体的学生入手,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效互动探究课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得以主动进行高效学习。
一、 营造空间,为学生学习成长打造平台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空间,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为学生能力发展及个性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生动灵活的高效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展示分享,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从题目入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很快地进入文本,开始学习探索之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趁热打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的探索学习。很快,学生就会在识字学习中发现,课文中的生字“乌”与“鸟”的字形非常相近,而“喝”和“渴”也是一组形近字。从这个小发现入手,学生对字的学习就变得非常积极。接着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两组生字分别应该如何记忆,学生通过课件的画面辅助很自然就能想到鸟儿有一双灵动的眼睛,而乌黑则是形容颜色,而且在黑暗的环境下眼睛也是看不见东西的,里面自然是空的。而喝水的时候,嘴巴需要张开,所以“喝”是一个“口”字旁,“渴”的时候,我们必然要找水,故而偏旁就是“氵”。通过学生的自主分享和展示,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蕴和表象的精准传神,而且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学习的课程充满兴趣。
二、 情境营造,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涵盖的课程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些知识不仅跨越不同地域,同时在时间层面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也有显著差别。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就不容易产生学习代入感,对于其中阐述的知识也缺乏有效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运用多种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生动鲜活的学习情境,降低学生对于即将学习内容的陌生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投入,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升华认知,积极进步。
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因为它讲的是抗战时期的内容,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有巨大差异,如今生活幸福的学生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村民们是如何取水和用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
1949年以前人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那段时期人民吃水困难的真实情况,进而对课本描述的情景有一个生动具体的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再从一个矛盾点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喝水”,而课文为什么用的是“吃水”,吃水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因而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自主表达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吃水”代表了水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比单纯的“喝水”涵盖的意义更广,也凸显出了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感受到当地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恩,学习任务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三、 抓住文本,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深刻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和指导,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细致而全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教师所准备的教学素材过于丰富,就会令学生没有时间去自主阅读思考,因而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为学生留存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深刻理解,从灌输式教学向发现式教学逐步迈进。有了较充足的品读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真思考,仔细品读,培养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有效合作,积极交流,使学生在互动和辩论中发展认知,完善自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为学生学习讨论提供一些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暗藏的线索,让学生抽丝剥茧寻找答案。
以《丰碑》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将军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之后,久久地站在了雪地里”,这时候他可能在想一些什么呢?当部队的其他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下的棉衣经过这座丰碑时,他们会怎么做呢?经过这样层次化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热情被点燃。他们不仅是在閱读一篇文章,更是在与我们的先贤进行深层的对话,灵魂的交流,从而是学生的在情感、价值观等层面受到多重启蒙和熏陶。
四、 有效引导,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积极求索的欲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学内容有效剖析,更需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心理来创设积极的环境,给学生带来生动鲜活的学习体验,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上呈现的一些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影片,并借助动人的音乐、舒缓的旋律,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有效调动,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章充满兴趣,学生潜移默化之中就会走入文章所营造的情境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学习任务,学生也就不会因觉得非常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反而是会通过多种努力去推进目标的达成。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到过小兴安岭,所以他们对这一课学习的兴趣不高,课本描述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所见也有很大的差别。针对这个问题,在课文解读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素材,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先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当学生的眼中出现绵延不绝的青葱山林,伴随着淙淙流水各种动物出没林间,万物显现生机勃勃的特色,学生自然就会心生向往,接着就是可以结合画面,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景象,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结合学生眼前的树木森林,闻所未闻的名贵药材,各种稀奇动物,都会令学生头脑非常兴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出文本,与学生一起有效品读,这时的他们不仅对于文本所展现出的魅力能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而且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也得以有效提升,更会自主参与到课堂學习的氛围中,这样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谓水到渠成。
五、 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思维快乐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止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价值,为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供有效的空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互动,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在学生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好有效的引导作用,结合学习任务单、话题式讨论、随课微写等新型授课模式,为学生学习提升提供有效助力。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全程参与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但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更强的参与感,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积极去经历思维的波澜,带领学生积极主动走进语文,思辨语文。
以《地震中的父子》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父亲有哪些地方了不起,体现在哪几句话;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叙述说明儿子非常了不起;最后再让学生思考文中父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他们各自有哪些心理情感。另外再让学生找一找文章的关键句是什么,通过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联系个人生活经历产生了哪些想法,让学生在小组氛围之中积极思辨,各抒己见,打破单一独立式学习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学生学会积极有效的借鉴。通过有效的学习引导,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可以建立起更加积极的认知。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讨论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不足。抓住一些细节,引领学生更好地完善思维,拨开学生学习的迷雾,使学生后续学习可以更加充满热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除了由教师指引之下的文本解读、讨论、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交流预留时间、营造空间,让他们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学习文本,充分运用有感情朗读、情景表演、分析思辨等多种学习方式,释放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学习天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快速进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更要让学生学得进去,同时能够展示出来,使学生语文学习快乐、高效。
参考文献:
[1]黄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5):25.
[2]周彩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9(20).
[3]张秀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2).
[4]李卫恭.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读与写,2020(3):82.
[5]周明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31):194-195.
作者简介:吴惠萍,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小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积极成长为课堂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有效的交流,必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主体的学生入手,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效互动探究课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得以主动进行高效学习。
一、 营造空间,为学生学习成长打造平台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空间,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为学生能力发展及个性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生动灵活的高效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展示分享,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从题目入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很快地进入文本,开始学习探索之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趁热打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的探索学习。很快,学生就会在识字学习中发现,课文中的生字“乌”与“鸟”的字形非常相近,而“喝”和“渴”也是一组形近字。从这个小发现入手,学生对字的学习就变得非常积极。接着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两组生字分别应该如何记忆,学生通过课件的画面辅助很自然就能想到鸟儿有一双灵动的眼睛,而乌黑则是形容颜色,而且在黑暗的环境下眼睛也是看不见东西的,里面自然是空的。而喝水的时候,嘴巴需要张开,所以“喝”是一个“口”字旁,“渴”的时候,我们必然要找水,故而偏旁就是“氵”。通过学生的自主分享和展示,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蕴和表象的精准传神,而且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学习的课程充满兴趣。
二、 情境营造,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涵盖的课程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些知识不仅跨越不同地域,同时在时间层面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也有显著差别。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就不容易产生学习代入感,对于其中阐述的知识也缺乏有效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运用多种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生动鲜活的学习情境,降低学生对于即将学习内容的陌生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投入,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升华认知,积极进步。
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因为它讲的是抗战时期的内容,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有巨大差异,如今生活幸福的学生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村民们是如何取水和用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
1949年以前人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那段时期人民吃水困难的真实情况,进而对课本描述的情景有一个生动具体的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再从一个矛盾点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喝水”,而课文为什么用的是“吃水”,吃水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因而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自主表达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吃水”代表了水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比单纯的“喝水”涵盖的意义更广,也凸显出了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感受到当地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恩,学习任务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三、 抓住文本,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深刻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和指导,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细致而全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教师所准备的教学素材过于丰富,就会令学生没有时间去自主阅读思考,因而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为学生留存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深刻理解,从灌输式教学向发现式教学逐步迈进。有了较充足的品读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真思考,仔细品读,培养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有效合作,积极交流,使学生在互动和辩论中发展认知,完善自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为学生学习讨论提供一些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暗藏的线索,让学生抽丝剥茧寻找答案。
以《丰碑》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将军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之后,久久地站在了雪地里”,这时候他可能在想一些什么呢?当部队的其他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下的棉衣经过这座丰碑时,他们会怎么做呢?经过这样层次化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热情被点燃。他们不仅是在閱读一篇文章,更是在与我们的先贤进行深层的对话,灵魂的交流,从而是学生的在情感、价值观等层面受到多重启蒙和熏陶。
四、 有效引导,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积极求索的欲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学内容有效剖析,更需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心理来创设积极的环境,给学生带来生动鲜活的学习体验,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上呈现的一些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影片,并借助动人的音乐、舒缓的旋律,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有效调动,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章充满兴趣,学生潜移默化之中就会走入文章所营造的情境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学习任务,学生也就不会因觉得非常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反而是会通过多种努力去推进目标的达成。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到过小兴安岭,所以他们对这一课学习的兴趣不高,课本描述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所见也有很大的差别。针对这个问题,在课文解读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素材,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先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当学生的眼中出现绵延不绝的青葱山林,伴随着淙淙流水各种动物出没林间,万物显现生机勃勃的特色,学生自然就会心生向往,接着就是可以结合画面,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景象,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结合学生眼前的树木森林,闻所未闻的名贵药材,各种稀奇动物,都会令学生头脑非常兴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出文本,与学生一起有效品读,这时的他们不仅对于文本所展现出的魅力能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而且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也得以有效提升,更会自主参与到课堂學习的氛围中,这样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谓水到渠成。
五、 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思维快乐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止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价值,为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供有效的空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互动,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在学生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好有效的引导作用,结合学习任务单、话题式讨论、随课微写等新型授课模式,为学生学习提升提供有效助力。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全程参与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但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更强的参与感,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积极去经历思维的波澜,带领学生积极主动走进语文,思辨语文。
以《地震中的父子》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父亲有哪些地方了不起,体现在哪几句话;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叙述说明儿子非常了不起;最后再让学生思考文中父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他们各自有哪些心理情感。另外再让学生找一找文章的关键句是什么,通过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联系个人生活经历产生了哪些想法,让学生在小组氛围之中积极思辨,各抒己见,打破单一独立式学习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学生学会积极有效的借鉴。通过有效的学习引导,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可以建立起更加积极的认知。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讨论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不足。抓住一些细节,引领学生更好地完善思维,拨开学生学习的迷雾,使学生后续学习可以更加充满热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除了由教师指引之下的文本解读、讨论、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交流预留时间、营造空间,让他们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学习文本,充分运用有感情朗读、情景表演、分析思辨等多种学习方式,释放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学习天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快速进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更要让学生学得进去,同时能够展示出来,使学生语文学习快乐、高效。
参考文献:
[1]黄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5):25.
[2]周彩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9(20).
[3]张秀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2).
[4]李卫恭.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读与写,2020(3):82.
[5]周明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31):194-195.
作者简介:吴惠萍,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