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刍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文章简述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的注意事项。教师要通过合理选择游戏、多个游戏结合、加强体育意识培养、创设生活化和体验式情境、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来实现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训练;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122-02
  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以往的体能训练中,部分教师采用讲授、重复练习为主的训练方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训练的兴趣。因此,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体能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实现体能训练的游戏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完成体能训练,确保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教学质量。
   一、 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的注意事项
  1.游戏是过程而不是目标
  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时,要明确体能训练目标,这个目标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的。游戏只是学生体能训练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体育教师要带着明确的体能训练目标,展开游戏化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之中真正掌握体能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
   2.游戏是策略而不是需要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游戏化的体能训练,只是一种实施训练的策略,而不是满足学生体能训练的浅层次需要。体能训练游戏化,关键在于游戏与体能训练的有效融合,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能够认识到游戏的目的,了解自己从游戏之中所获得的收获,这样才能确保游戏化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以便进一步实现体能训练的目标。
   3.游戏是反思而不是形式
   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学会思考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借助游戏检验学生体能训练情况,而不是将游戏作为一种形式。比如,学生在练习协调性时,体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走平衡木的游戏,并通过游戏反复练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协调性。
   二、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的有效策略
   1.合理选择游戏
   选择游戏是开展游戏化体能训练的基础。教师所选择的游戏既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兴趣,又要达到体能训练的目标,并确保容易实施,促使学生顺利轻松地完成。由于学生年龄特征、体能基础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体能训练游戏。比如,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耐力训练,如果纯粹依靠跑步去训练会导致学生丧失运动兴趣,产生消极的态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跑步比赛,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四组,每组成员进行200米短跑的接力赛,这样通过跑步接力的游戏方式,就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耐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
  2.多个游戏结合
  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游戏有效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愉快的训练环境,减轻学生对运动的恐惧,利用游戏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体能训练,从而逐渐增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实现有效的体能练习。比如,大多数学生惧怕“跳山羊”。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背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之中互相信任对方,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跳椅子”游戏,引导学生利用小型的板凳儿,进行来回的跳跃练习,锻炼学生的弹跳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背”游戏,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学生进行起跳、腾空分腿后支撑落地,缓解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练习“跳山羊”,帮助学生完成体能训练任务。
  3.加强体育意识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进一步实现高效性的体能训练目标。例如,在进行耐力跑的训练时,体育教师可以将耐力跑适当地转换为学生之间的追逐跑,让学生你追我赶共同完成耐力跑任务,或者圈出一块长方形场地,引导学生去跑其边、对角线等,并且确保跑的路线不重复。只有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逐渐提升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使学生的耐力、力量和速度得到有效发展。
  4.创设游戏训练情境
  (1)生活化情境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精心构建一个具有趣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展开积极有效的体能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体能训练兴趣和热情,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最终达到体能训练的目标。比如训练学生跑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小兔子跑跳视频,引入“兔子回家”的游戏,让学生从起始点拿起一个萝卜,模仿兔子的跑跳动作,跳到终点“家中”,将萝卜放好,继续跳回来再取另一个萝卜。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要对拿到萝卜数最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兔子回家”的游戏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跑跳基本功,锻炼学生的力量和耐力,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2)体验式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亲身体验是最容易让学生获得深刻记忆的。因此,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式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内力和潜能,实现有效的体能训练。例如,在篮球基本动作的训练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视频,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通过设计“篮球比赛”的游戏,使学生在比赛之中进一步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例如运球、拍球、传球等,从而确保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5.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能基础和兴趣喜好等方面,为学生精心设计游戏化体能训练活动,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训练需要。
  体育教师想要锻炼学生的肢体运动技能,还可以融入一些民间的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体能训练,并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和参与热情。在训练学生的下肢力量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青蛙跳”的游戏,让学生从同一起点出发,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进行立定跳远,一旦后面的学生能够用手触碰到前面的学生,前面的学生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学生利用立定跳远的你追我赶,不仅能够强化下肢力量和肢体运动技能,还能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体育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体能练习兴趣,实现学生高效性的体能训练。体育教师要精心选取游戏,将体能训练与游戏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之中获得锻炼,不断强化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素质,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体能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体能训练的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良红,胥文凤.探讨“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的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5).
  [2]梁林.体育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21).
  [3]陈必武.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例谈[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
  [4]呙华锋,郭敏刚,童周.中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价值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5]师云霞.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20(05).
  [6]郑中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再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9(32).
  [7]張汉良.巧用游戏教学法构建“四有”新课堂——新样态课堂背景下小学低段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体育教学,2019(09).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好作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仿写教材文章语句,优化作文语言,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树立写作自信,组织学习小组活动,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起步教学;写作能力;指导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摘 要:基于个性追求的语文智慧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智慧性,为学生创设更适合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个性认知的构建。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设计手段展开多重筛选,以提升语文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指数。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教学;个性化;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
摘 要:数学教师要采用适用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适量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适度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激励,采用个性化的激励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关键词:小学数学;魅力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师更加注重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让学生对案例教学产生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加强课堂指导,结合不同的教育模块,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核心素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等不断出现,研究性学习就是其中之一.研究性学习也被称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文章通过对
摘 要: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阐述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与交流,倡导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合作探究,同时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该模式发挥最大的优势。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学习效率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简述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及不足之处,并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替代数学知识、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实施。文章从激活最具活力的体育课程资源,激活最具魅力的体育课程资源,激活信息化体育课程资源,拓展延伸地域特色体育课程资源等方面探究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课程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9
摘 要: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基本工具,而语言能力是人类学习、交流的必备技能。智障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其语言能力的匮乏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成为他们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一大阻力。文章基于智障学生的特征,论述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以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764 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互动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界常见的教学模式.文章简述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