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ko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走的是—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自有其复杂和特殊的困难.新中国建立初,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遭路,进行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探索,并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概要的论述。
其他文献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探索中国社会发展与革命进程的内在规律即客观逻辑,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人民从事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风格,即视改造世界远较解释世界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毛泽东哲人社会改革家的独特气质。
青年毛泽东有一种可贵的性格特征,即既胸怀大志.勤于哲理性的思考,又脚踏实地.注重躬亲践履。对于时事政治经久不衰的强烈兴趣,即是他这种性格合乎逻辑的体现。在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之前,他已走过了一段不算很短的思想政治历程。这段政治历程对他以后乃至晚年的生涯具有何种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思想又是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显示其中国民族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一.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马克想主义中国化特色.对于我们的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童义。
“领导”和“领袖”两者的涵义有所不同.“领导”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担负指挥职责。“领袖”指的是全局意义上的中心角色.“领袖”可以覆盖“领导”的涵义。而“领导”则无法包容“领袖”的涵义。在党的历史上,确立毛泽东对全党的领导地位和领袖地位并不是一回事。具体地说,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奠定并逐步确立的,而进入领袖角色是在1941年底开展整风运动前后,1945年4月党的“七大”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民粹主义还是精英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也往往带有两种不同观点的烙印。一种是民粹主义,另一种是精英主义.
毛泽东没有给我们留下比较中西文化的理论著作.但是,如果我们将他置于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进程里,则可以看到他关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对近代中西文化比较所提出的问题和所蕴含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这其中既有贡献,也有教训。
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十分重视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都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基本出发点就成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哲学角度研究这两个基本出发点,从而使我们能自觉地把这两个基本出发点结合好,具有重要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样,作为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本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同志集中概括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创造与智慧,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1月小平同志的南巡淡话,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添加了新鲜内容,也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当前国内外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者,但是,却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者。此论有失偏颇。毛泽东的经济改革观,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毛泽东的思想重要构成之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商品经济问题曾进行过长期的理论息考。在50年代末期,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理论有许多正确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60年代,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的思想逐渐淡化;到70年代,他把按劳分配、货币交换等看成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研究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的理论思考,一方面可使我们认识到,承认和发展商品经济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认识过程.同时也可使我们认识到,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的许多正确的论述。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