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及实践

来源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职语文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本文结合高职语文教学实践,对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根据语文课程自身的性质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制定了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并为完成目标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同时,就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进行了思考,为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完善对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机制,有效防止和纠正违法暂予监外执行.目前,检察机关已经基本确立了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同步监督模式,然而实践中还存在以监督刚性不足为核心表征的审查实质化水平不足、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对执行阶段的监督弱化等问题.完善对暂予监外执行的同步检察监督,在理论层面,应当坚持系统观念,明确监督的“全程性”,确立“嵌入型”监督结构;在实践层面,应当完善审查措施,实现同步监督的“实质性”.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从源头上打击非法狩猎罪不仅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也是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实现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一起非法狩猎案为视角,阐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沿革,综合学术界的相关学术观点,围绕司法实践中非法狩猎罪的“禁猎区、禁猎期、禁用的工具、方法”等常见的争议问题展开辨析.针对该罪暴露出来的社会治理难点,提出了构建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治理机制的探讨.
我国的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日益增多,但正当性评价标准却较为混乱,如何统一认识,理论界和实务界同时将目光投向商业道德.商业道德不同于市民生活中的世俗道德,商业道德以经济人理性为基石,不能为互联网经营者设定过高的道德标准.尽管商业道德与更迭快速的网络市场具有一定的互斥性,但商业道德可以作为认定正当性的主要标准,因为网络领域的自由离不开商业道德的缰绳.将普遍被认为是恶的行为纳入商业道德规制的范畴,可以明确商业道德的范畴.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主要有五种:搭便车、食人而肥、不劳而获;无故伤害他人;恶意为之;欺骗;违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职务侵占罪必备的要件,但司法实务中对于该要件存在不同的认识,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定性.职务侵占罪是由贪污罪演变而来,其保护的法益应当包括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对该罪持双重法益说的立场能够准确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内涵,“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履职过程中违背单位赋予其的职权与职责,利用该履职事项所形成的便利条件,而这种利用需具有侵犯职务行为廉洁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