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沉错湖泊沉积多指标揭示的2万年以来环境变化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藏南沉错湖芯TC1孔的研究,分析了TC1孔的粒度、TOC、TN、C/N、Fe/Mn、Sr/Ba以及环境磁学参数等环境代用指标,基本上获得了这一地区2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约19800~18000 Cal aBP的温度下降在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反映;约16000Cal aBP左右,温度在一次跃动上升之后,随即出现急剧下降;约15200~12000 Cal aBP,是降温之后的缓慢回升过程;约12000~9500Cal aBP,各种指标均显示湖区环境处于不适宜阶段,特别是11600~10400 Cal aBP,湖区环境显著恶化.进入全新世后,湖区环境经历了3次明显的暖期(约9 500~7600 Cal aBP、约6800~5800Cal aBP、约4800~3800 Cal aBP)和2次冷期(约7600~6800 Cal aBP、约5 800~4800 Cal aBP),呈现出暖干/冷湿的交替规律,具有南亚季风(西南季风)区气候变化的特征.沉错湖区2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中的某些特征时段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和青藏高原其他记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湖区及藏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具有全球性特征.
其他文献
殷周交替与周代礼乐文化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特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诗经》作为礼乐词初始,从词初的叙事性逐渐增添人文情怀,并可以歌舞相配,在词结构、“比兴”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民国时期至今,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取进行了多次变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距离鲁迅的时代愈来愈远,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小学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步骤,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初中生的写作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作文没有固定的教法,更没有固定的
近年来,宁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快、势头好、亮点多,主要采取“以应用为抓手、点上突破、面上推开、多元发展、分步实施、全面融合”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教育
高一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练习篇”中第4题,是考查地球运动有关知识的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通过让学生画图,把教材中有关地球运动的重要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以图
笔者在使用人教社高中地理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2000年4月第2版)时,发现第一单元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现提出补充修改建议,供教学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