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阴凉儿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阴凉儿,是北京特有的词儿,因此必须“儿化”。
  跟花阴凉儿近似的,有树阴凉儿,树有大小,但在夏天日照下总得能遮阴才行,所谓“树大好乘凉”,“前人种树,后人歇凉”就是了。树越老,荫庇越大。遥想蒲松龄当年,就是在官道路口大树下,借着阴凉儿,摆上桌椅,茶壶水碗,招待过往客商贩夫走卒,一边饮茶止渴,一边留下故事新闻,既是道听途说,何妨说狐道鬼?
  花阴凉儿不一样,顶多让一只慵懒的花猫卧下打盹吧?
  所以树阴凉儿可与人共,花阴凉儿却是只能个人独享的。
  我生之初,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命名,都是从母亲那儿听来的,我格外欣赏“母语”之说。我小时候知道,树阴凉儿是泛指所有在阳光下有树影的地方,而花阴凉儿,我长期认定只是指我家外院南墙底下那一溜花花草草呢。
  沿着南墙,有一棵榆树,两棵枣树,其中一棵白枣,一棵嘎嘎枣,树底下的制高点,是青砖垫起来的一个豆青色鱼缸,没养鱼,养着一棵出水挺拔的慈菇。孩提时候,不往高处看,眼目所及,更多是低矮处的草花,有盆里种的,如姐姐的指甲草(学名凤仙花),就地种的,有牵牛,有草茉莉,一早一晚都会开花。现在回想起来,它们的自然地位极低,又处墙脚,成天不见直射的阳光,倒也持续起着光合作用,绿绿的叶子,向上的生命,虽不鲜明夺目却也天天悄悄开放的小花……
  这个花阴凉儿,不同于树阴凉儿,并没有阳光透过枝叶,镂出深深浅浅的影子,不过,每天用喷壶浇花后,地面的湿润保持得久些。干湿得宜,可能就是金龟子和别的小昆虫乐意在这里栖止游弋,更是暮色四合后萤火虫从隐身而亮相的理由吧。——萤火虫的出现才是真正的“亮相”!
  较起真来,这个花阴凉儿,其阴凉儿并不是花之所荫,也并不能让人躲在下面乘凉,它所处南墙背阴,一晌午牵牛花也不会被太阳晒蔫,在六七八月酷暑天气,算得一个好去处。我搬个小板凳坐在南墙下,母亲就管那儿叫“花阴凉儿”。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别的老北京有没有这个说法。记得词牌里有“醉花阴”,我没有查找过创这个词牌的第一阕词,也不知它的确指。我缺少想象力,总觉得只有乔木荫下可以坐饮可以醉臥,而灌木更不用说草本植物,不可能有伞盖替食客与酒人遮阳的。
  树阴凉儿,太阳一落山就消失了。而到了晚上乘凉时,母亲仍然指着南墙下,说“看花阴凉儿萤火虫儿飞起来了”。
  此时,那里如有花阴,该是月亮的微光留下的花影了。
  晚上的“花阴凉儿”,是跟“月亮地儿”相对来说的。月亮地儿,一年四季里每月轮流出现,不管是月明如水,还是明月如霜,不管是悠闲漫步,还是着急赶路,都胜似了黢黑一片。
  (常朔摘自《新民晚报》2016年9月30日 图/北冥有鱼)
其他文献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本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里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几年后,苏格拉底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等杂七杂八的脏东西。有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
人做梦,是在睡着的时候、闭着眼睛的时候。这说明,梦境,是在人闭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  由此看來,人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长在脸上,长在脸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这个世界。那另一双眼睛呢?另一双眼睛又长在哪里呢?人的另一双眼睛,长在人的心灵上,而长在心灵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看到了内心的世界。而梦境,就是我们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  虽然我们长着两双眼睛,可我们常常习惯于用脸上的眼睛
前几天,看到一条很暖心的新闻:广州一外卖小哥因急着送外卖,违规掉头不小心撞上了一辆劳斯莱斯幻影。因为维修费高昂,外卖小哥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于是就停下车来坐在地上大哭。而女车主却笑了,赶紧下车劝慰外卖小哥说:“咱们各修各的,以后骑车要慢点,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为了打消小伙子的顾虑,女车主甚至还坐在路边和小伙子畅谈了起来。  网友们纷纷为女车主的大度点赞:这才是真正的富豪。  有人说:“得理容易,饶
1977年恢复高考,她成为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高材生。  本科毕业后,她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产业的研究生,从此与这个不起眼的“土疙瘩”结下不解之缘。  起初,她对这个领域不是很感冒。本来马铃薯很不起眼,又终日与黄土为伴,时间长了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1997年至1999年期间,她被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项目顾问,多次赴阿富汗指导工作。阿富汗长期饱受战乱之苦,昔日繁华的城市在战火中变成了废墟。这些
札幌住所附近的弥彦神社北海道大学里校园的溪流  提到札幌,我首先会想起的就是Sapporo啤酒(札幌啤酒),泡沫丰富,口感醇厚,非常扎实。日本“啤酒三杰”朝日、札幌、麒麟之中,我最爱札幌啤酒。除此以外,渡边淳一也是我心中与札幌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下课就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当时根本搞不懂各种文学类别,也不知道作家的名气,只觉得《失乐园》封面很酷炫,名字非常吸引人,很艰难地读了一部分。
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8%。但到了2011年,中国白酒产量已达1025.6万千升,增幅超过了30%,提前4年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  烈性酒的非理性产能扩张,显然不仅仅是国人传统的饮酒习惯所致。白酒企业要感谢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在三公消费中,各种烈性酒支出占了很大比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以红头
在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只要提起食用菌,人们就会想到吴连东。他是牧牛镇地栽菇、花菇栽培第一人,是牧牛镇规模化繁殖食用菌菌种带头人,他牵头成立了木古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0年来,他刻苦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并持之以恒地宣传普及,帮助菇农解决生产问题,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  潜心钻研:敢为人先争一流  2008年初,仅有初中学历的吴连东,托亲拜友从外地捎来资料自学,又去了河北平原参观学习引进地栽菌种18,开始
石禄铁矿是昌江石禄镇南约3公里的金牛岭北麓,石禄因铁矿而立,又因铁矿得名。从某种程度上讲,石禄乃至整个昌江都是依靠铁矿发展起来的,1942年4月7日,第一列试运矿石列车从石禄开出,抵达八所港。    那条孤寂无奈的老铁路    对海南岛人来说,铁路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偶尔有人想起铁路,会突然问道,是那条运铁矿石的窄轨铁路吗?就是那条老铁路,不过它早已不是运铁矿石的窄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那场改
抄襲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无耻行径,抄袭之人也大都因此身败名裂。但南宋时期有一个叫袁枢的人,只字未改、全文照抄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内容,非但没有遭到诟病,反而还成了彪炳千秋的史学大家。  袁枢,字机仲,1131年出生于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自幼饱读诗书,尤喜读史。而在诸史之中,他用功最多的就是《资治通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司马光的“铁粉儿”。在阅读这部以时间为编排顺序,多达294卷的编年体通史时,袁
美国《科学》杂志近期揭秘一组当今世界的最尖端科技产品,它们主要运用于宇宙空间、军事等领域。    漫游望远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高红外线天文观测站(SOFIA)2007年研制出一种最新的移动式陆基望远镜,它可透过稠密的空间观察已发生畸变且失真的各类图像,还可像哈勃望远镜一样能持续使用。它的首次试用采用的是一种特殊方式:在一架开放式747飞机上,在13716米高空上以巡航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