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残忍而温柔的亲密关系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light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情节上看,《婚姻故事》似乎改叫《离婚故事》更为合适。演员妮可(斯佳丽·约翰森饰)和导演查理(亚当·斯基饰)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感受让他们渐行渐远,最终两人决定离婚。两个真诚、有趣、不在乎钱财的“文艺青年”本来打算好聚好散,谁知一场彻底撕破脸的离婚诉讼大战还是不可避免地打响了。
  离婚是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特别偏爱的一个主题。他此前的半自传性作品《鱿鱼与鲸》取材于他小时候父母离婚的经历,这部《婚姻故事》则取材于他自己的离婚经历。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婚姻劝退指南”,其实电影的基调是温柔且极富感情的,许多场景都带着一种“我爱过你,我从不后悔”的动人滤镜,但温情并不妨碍本片的清醒。本片的主题不是控诉婚姻的可怕,而是探讨婚姻中的权力关系。
  不管我们多么不想承认这个事实,都不能否认,任何亲密关系归根结底都逃不开话语权的博弈。
  在影片所描述的亲密关系中,妮可是弱势的一方。这也许是因为她在见到查理两秒钟后就爱上了他;也许是因为当时她更想结婚,而查理并不那么想结婚;也许是因为她是女人,而社会对女人,特别是亲密关系里的女人(也就是妻子和母亲)的要求总是比对男人的要求多一些。如同影片中女律师所说:“他们容易犯错,我们因此爱他们,但人们绝不会接受女人有同样的感受,无论从生理上还是精神上……所以你必须完美。查理是个混蛋也没有关系,人们永远会用不同且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你。糟透了,但就是这么回事。”
  在亲密关系中,一旦有了强势方和弱势方,就有了忽视和压迫。弱势方的愿望往往不被重视——夫妻俩可以为了查理的工作去哥本哈根生活半年,却不能为了妮可的工作去洛杉矶一年;弱势方的声音不被听见——尽管妮可很想当导演,可查理的回答永远是“下一部”;弱势方长期被要求无条件付出,且所有的牺牲都被视作理所当然——查理觉得妮可为他导演的戏做演员天经地义,还觉得妮可的片酬当然应该用来投资他的戏剧公司;强势方的意志会自动成为已达成的协议,而弱势方的愿望永远只能停留在讨论阶段。更可气的是,强势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这套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正如妮可对查理所说:“你和你的自私融为一体,你甚至都分辨不出那是自私。”
  遗憾的是,权力关系里的弱势方若想争取权益,从来只有一条路——拔刀相向。妮可这样做了,准确地说,是她的女律师代表她这样做了。我们总是要求亲密关系必须是温情的、为对方着想的,因此在拔刀相向的那一刻,这段关系必然也就结束了。

  离婚战役打响时,查理最初的反应是惊愕和不解,他觉得妮可不近人情。查理的律师在法庭上质问妮可的律师:“你怎么可以使用双重标准?”女律师答:“为什么不可以?”有的观众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个女人令人厌恶,可真相是,她说得完全正确,而且她的方法也许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当强势方在亲密关系内用双重标准对待自己和别人时,他又何曾问过自己“你怎么可以这样”。
  问题就在于,在亲密关系里,强势方永远不会大发慈悲地主动解决弱势方的困境。妮可只有要求离婚,只有剑拔弩张地刺痛对方,才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最后,查理决定搬到洛杉矶住一年,妮可实现了她并不过分的愿望。可是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婚姻破裂,双方撕扯到遍体鳞伤,还要支付两份天价的律师费账单。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一切本来都可以避免:如果查理能重视—下对方的愿望,夫妻俩就不至于感情破裂;如果决定离婚后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谈,矛盾就不至于升级为昂贵且丑陋的诉讼大战。但从权力关系的角度看,这些“如果”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亲密关系中,弱势方不可能靠温和的抗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拿出武器是唯一的选择。离婚的丑陋不在于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如今恶语相向,而在于揭掉了親密关系的“皮”以后,婚姻关系就是这么不堪。
  亲密关系的残忍之处,还在于我们往往把人生的不完美、内心的黑洞都“甩锅”给一段我们不再满意的关系。查理说妮可是利用他逃离洛杉矶,说妮可明明自己选择了这种生活,却把对自身选择的不满怪罪于婚姻。查理说:“你那时很幸福,你只是现在判定那时不幸福。”妮可说因为婚姻,她放弃了电影,放弃了洛杉矶,放弃了导演梦。查理说因为婚姻,他放弃了青春,放弃了自由,放弃了丰富的情爱生活。他们说的都完全正确,也都相当错误。亲密关系永远意味着放弃一部分自我,这不可避免,但“因为婚姻,我才没能如何”的说辞大可不必。人生的不完美有其更本质的原因,那是每个人都只能独自面对的东西。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把婚姻当作挡箭牌,往往只是自欺欺人的软弱之举。
  而亲密关系的温柔之处,也许都在查理的那首歌里:“它使我们摆脱了孤独,它使我们找到了活着的感觉。”当一切过去,没有必要再“判定自己那时不幸福”时,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承认——我们曾经是幸福的。
  于是,当查理读到那封迟到的信时,当妮可弯腰给查理系鞋带时,我们忘记了前两个小时的丑陋,在眼泪和微笑中原谅了一切。因为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曾深爱过对方。
  爱,残忍也温柔,但它毕竟是值得的。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教学执行力的落实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研究显示,虽然学校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比较完善,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结果也是纸上谈兵,教学质量也上不去。因此,执行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而落实则是学校把目标、任务等转化为效益和质量的关键。  一、寻根求源,找准教学执行力在落实中的问题  在学校执行力落实工作中,有许多无意或人为因素,导致执行不力的问题
科学选材不仅可以缩短运动员的训练周期,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选材工作日益受到广大教练员的重视。随着铅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对儿童、少年进行科学选材更为重要。选材成功、训练得当,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学铅球运动员选材的主要条件    1、身体形态  铅球是速度力量型项目,田径规则规定,铅球运动员必须在2.135米直径的投掷圈内
“窗口式”教学没有确切的定义,最先普遍认为是在传统教学内容的主线上,开设“窗口”和留设“接口”,目的是在教学中追加与科技前沿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为后续教学打下伏笔,这是一种教学局部改造的过程。现在慢慢地发展成为在教学内容甚至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多方面开设多种形式的窗口,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胡秀珍老师提出的用当代物理的观点和视角改造整个结构体系,以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基本思想为纲重组,给人以面目全新之感的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凌晨,句子市公安局局长接到报警电话:本市6号句子宿舍楼被打劫。  局长立即带领干警赶赴现场。经过现场调查、取证,发现:  1.钱物一点儿没少,只有三个句子被劫持,他们是: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向着共产主义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②年轻妈妈的眼色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  ③王华同学的机敏和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罪犯有3人,估计是一人劫持一个句子。  3.离开现场时间为
本文通过描述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审美体验,揭示了在审美体验中师生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述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地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生物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本文所描述的是笔者在教授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一章时一些有启发的实例。它呈现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变化,从而进一步表现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审美
鉴于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美、英等国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将数学建模引入中学课堂[1],我国于2003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已将数学建模纳入数学课程[2],然而,十年来的实践表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3]。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理论指导。近年来,我们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认知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4]-[8]。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若干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英语课程分级教学也是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模式有利于贯彻落实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英语水平学生的求知需要,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班级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英语教师取得良好教学的前提。英语课程分级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分为公立和民办两个部分,我们在重视传统公办学校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同样不能忽视民办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发挥的作用。社会力量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国家办学的重要补充,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人才,值得我们去重视与研究。本文就拟以笔者所在的吉林省为中心,研究本省民办学校体育教师现状及相关问题并对此状况提出一些可行对策。  一、民办学校体育教师现状  近几年来,随
提高课程效率与质量始终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影响学校课程发展的因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制度因素近年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与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要受到既有的已经成为文化和传统组成部分的各种制度规章的约束。课程制度对学校课程发展的作用,按照新制度主义的观点,主要在于形成学校课程秩序,减少不确定性、降低课程发展中的交易费用与成本。学校课程变革需要课程制度的保障与支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