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中学化学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何立足本学科,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这些都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提高效率;激发求知欲;创新能力;科学素养
  一、明确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导航仪,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具体、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更好地调控教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枯燥的“第二外语”,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例如,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三、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化学教学而言,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情有独钟,教师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必定会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说,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首先,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我们就要探寻使用这样方法的最佳选择。
  其次,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课中,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而且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实验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运用。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亲手做实验,学生自行解决疑惑,自己评估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自身素质。
  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确保化学教学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在化学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要避免单纯传授化学知识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平台,将化学思想方法与学生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思想方法的广泛运用,使学生的思想更规范、更科学。诚然,科学素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的探究现象、取得数据、发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出结论和上升为理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毋庸质疑,化学科学是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方法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学生只有将科学的方法扎根于自己的头脑中,并形成稳定的科学素养,才能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教学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五、问题与困惑
  (1)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毎一个孩子的发展, 教育的终点是讓每一个孩子各尽所能,但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依然严重。
  (2)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学习成绩跳跃性大。所以在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3)教师的人格,专业技能,敬业精神,教学方法与理念等都是影响教学的因素,怎样才能克服自身不足,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进步,当是我们思考并为之奋斗的方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每位教师去思考。
  总之,新课改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一切可想的手段不断引导、激励、启发学生,以兴趣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石,以新课标为向导,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在这股强劲的东风中,我在课改的舞台上快乐耕耘,快乐成长,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收获幸福,也收获着自己的人生。相信我们的汗水一定不会白流,我们的化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卢一卉.《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应俊锋.研究型课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4]戴劲松.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实验教学研究,2006.(7-8),37—38.
  作者简介:
  赵斌,男,汉族,乌盟教育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毕业,中学一级教师,1984年参加工作,现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教务主任兼化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老师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特点,紧密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切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
一、加强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创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条件  学校创设良好环境是让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得到广泛有效应用的基本保障。这里的良好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其中,加快软硬件配备、优化网络建设是创设良好使用环境的基础。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面对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装备,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既注意循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摘 要:众所周知历史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大量繁杂的小知识点。历史的学习是建立在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基础上的。学生在历史考试不仅要考察大量繁杂的小知识点,还要考察学生的整体历史观。通过考察学生对众多历史材料题的处理能力来更系统的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水平。历史材料解析题材料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材料信息量大,所占分值大。其一直是中学生学习历史要掌握的重点难点。  关键词:历史材料;解题策略;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课程改革为生物学科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
针对7Cr13Mo钢存在加工困难、耐磨性差等问题,利用超声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Ultrasonic Assisted Powder-Mixe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US-PMEDM)对7Cr13Mo钢进行了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过程中,学生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探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激活文字创设形象,放飞思绪彰显个性,扩大阅读范围,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终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淡化片面追求结果,强调学习的过程性,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摘 要: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新课标倡导新课标倡导“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