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苦难的历史成为最好的教材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峰,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党总支副书记,中学生物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上海建平中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的高一学生南京社会考察活动(以下简称“南京行”)就是典型反映建平中学这种办学思想的教育活动。
  “南京行”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距今已经成功开展了十多年。每年四月底,建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前往南京。该活动以“追溯历史,缅怀先烈,明确社会责任”为主题,活动形式包括祭扫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山陵的集体活动;探索南京历史文化的项目设计与答辩的小组活动;还有创意班刊、摄影评比、新闻采写比赛、“感悟生命”征文活动等。旨在锻炼学生独立生存能力,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友谊、加深信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陶冶人文情怀,把建平中学一贯坚持倡导的“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一、庄重震撼的仪式教育
  
  仪式是一种集体教育的行为。历年来,建平中学在这两个场所采用“有声”和“无声”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取得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南京雨花台纪念仪式”通过凝重、深沉和激昂的主持,在《国际歌》的烘托下,学生代表向纪念碑献花圈、学生代表发言、领导讲话,最后全体师生在挽联上签名,场面壮观、震撼,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紧接着各班在周边围起来召开半小时班会。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则是“无声”的教育。学生静静排队进入,但出来时同学们的表情却是悲痛的、愤怒的、凝重的,很多同学抑制不住心中的难过,流下悲伤的眼泪,他们久久地不能离去。
  有同学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
  “今天的仪式是我终身难忘的。南京雨花台,675名师生排成整齐的方队,队伍前面的8名男同学,手里拉着挽联,手持花圈的2名同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哀乐声中,我们缓缓地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追溯历史、缅怀先烈,我们听见了伟人‘落后就要挨打!’的呐喊。阵阵松涛、血沃雨花,我们听见了革命先烈讲述他们蒙难的故事,我们听见了他们渴望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心声。生与死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站在警钟前,我陷入沉思……”
  
  二、终生难忘的生存体验
  
  考察活动的第二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天的生存体验,并开展课题考察活动。有效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我们必须“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游泳”。他们象学飞的雏鹰,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展翅飞翔。他们带者兴奋、好奇走遍了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过程中他们有的迷过路,哭过鼻子,有的闹了不少笑话,但他们学会了应变,学会了独立,灵活调整了预订方案,考察了南京的人文、城市建设、交通、饮食等各个方面,收集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
  同学们说:“一天的劳累让我们很少讲话,可我们的心里已经装得满满的。高大的梧桐树、美丽的玄武湖、直爽的南京人、历史沉重的脚印、烈士们低沉的述说……这都成为我们心灵深处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三、博爱坊前的民族情结
  
  每年“南京行”课题力求让学生初步感悟和体验政治的高度、历史的厚度、地理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有同学调查南京的规划、有同学比照夫子庙与秦淮河今昔、有同学考证明故宫变迁、有同学就南京明孝陵环境进行调查与研究……学生在选题设计、行动方案、实地采访调查、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训练中,无不表现出了很强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课题很有创意。如《凝聚血泪的建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研究》课题组六位女学生,通过事先的精心准备和研究,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建议,比如:“开放年龄应有限制,小学生还看不懂”、“标语设置、死难者资料不能详观”等七条合理化建议,对纪念馆管理工作很有启示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在“博览”、“整合”、“体验”、“感悟”、“反思”五个层次上拓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南京行”是建平中学德育课程的一个缩影。每个建平学生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个项目设计,会经历三次国庆通宵、两次主题值周、一次“南京行”、一次五月歌会、一次毕业典礼、一次成人仪式……在如此丰富的德育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成功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得到愉悦,在愉悦中陶冶情操。在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形成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也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丰富性、层次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如果只会唱《大刀进行曲》,还无法明白那段历史。那些英雄烈士是怎么退到了这一步,忍无可忍。不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有多么腐朽,国家有多么衰弱,你就永远不会理解衰弱与腐朽要带来多么巨大且深重的灾难。”所以我想爱国主义精神包含着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思考。
  有人说,雨花石是因鲜血的浸泡才有了美丽的花纹。可我觉得这不仅是血的殷红赤热,这璀璨的斑斓更是思想和精神的凝结,聚集着崇高的追求和向往!“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在南京牺牲的烈士恽代英留下的肺腑之言。这种追求是何等地平凡却又崇高,所以,爱国主义精神还包含着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捍卫。
  今日的南京,古树参天、春意盎然,建筑巍峨、人民幸福。走过大屠杀纪念馆,踏上雨花台,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等待着我们去揣摩、去凭吊、去遐想。在这样一个明媚的季节,我们带着一颗颗年轻的心,一届届、一代代相继来到这里,聆听这苦难辉煌的雨花石中传来历史的吟唱。同学们,是时候了,是开始我们的思考,思考历史、思考人生。让这次南京行铸就我们的一种精神,让我们带着沉痛的反思回望苦难的历史,更让我们用不懈的奋斗去创造新时代的辉煌。建平的莘莘学子们,让我们一起铭记今天,铭记这一刻,让我们用年轻的心去向往崇高!
  责任编辑/齐欣
其他文献
我校是由4所普通乡镇中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制新学校,现在已有4年历史。合并前,学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也很少进新教师。近两三年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先后引进了三十多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担任中小学教学工作,其中大多数还是全国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学校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而且对原有在职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还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师资素质和师资结构。然而,这些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新
衡岳峨峨,湘流浩浩,神秀启文明。濂溪通书,船山思问,湘学夙扬名。法前贤兮迪后进,厥任在诸生;贯中西兮穷术业,遗粕而咀精。愿毋忘坚苦真诚,期相与修齐治平。沦灵明兮兴教化,崇令德兮蜚英声。继自今腾实恢宏,振绪滋荣!  ——明德中学校歌    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推开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眼前浮现的是历史的硝烟,脑海中掠过的是红色的记忆,耳边响起的是“磨血育人”的呼喊。这,就是历经百年沧桑、被誉为“辛亥革命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中央教科所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近5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英国《道德教育》杂志等八家教育类杂志社以及来自中学的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主要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与德育研究、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岁月匆匆流逝,昨日尚嬉笑顽皮的我们,如今却已即将为人父母。而那些轻狂与张扬的性情似乎正在渐渐淡出生活的轨迹。一辆英俊、“爽朗”的蓝色机器却适时勾起了我的欲望。它的出现,刹那间激起我心中的涟漪,正所谓英雄出自年少,别克的新一代“年轻才俊”仅仅通过外表就已让人心醉。    事实上,渴望运动与激情的“80后”正是别克英朗的主要受众人群。这一代人年轻而富有朝气,事业蒸蒸日上而渴望与众不同。作为取代凯越HR
说起辽宁铁岭,很多人一下子会想到赵本山。这位铁岭长大的艺术家,用他独特而又高超的逗乐技艺,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铁岭这座城市。实际上,让铁岭声名远扬的不仅有赵本山的小品,还有它的创新教育。在2009年12月20日举行的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上,铁岭市人民政府以“教育年活动”一举摘得“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这在全国市政府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铁岭教育创新的大花园中,铁岭德育静悄悄地开放,吐
我是一个在北京长大的“80后”,几年前来美国留学。在这里,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经历了林林总总的事儿。我发现,同样一件事儿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往往大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曾很困惑,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是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不是吗?让事实来说话吧。    一个单身妈妈的精彩生活    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一个单身妈妈的生活总是凄惨的,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同情的对象。然而,我遇到的这个单身妈妈截然不
王威:我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思政课已经从我的脑海里淡去了。近来无意间翻开角落里的教材,不禁想起了期末考试前背书的情景。作为一名在校博士生,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好思政课对我们人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也许在一些同学看来,学习思政课既不能帮助他们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不能帮助他们出国和就业,因此,他们觉得这几门课对人生毫无益处。实际上,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理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着眼,加强校内外的合作与整合,做到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发挥三个系统内部育人合力、调动各自力量的基础上,要扣准结合点,力求发挥育人合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人的整体性与协作性,推进整体育德,提高德育的整体效应。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作者简介] 代玉启,北
编者按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成为现代新型公民,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社会文化育人机制。在实践中探索这“两个结合”的有效途径并建立长效机制,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为推进这“两个结合”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整合利用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
[摘要]文章以香港为案例,探讨政治化和非政治化公民教育的争论,以及支持两种不同取向的公民教育的政治及文化因素,尝试整合两方的特点,提出响应公民全面发展之公民教育。认为政治化和非政治化公民教育的二分概念过于简单,不能面向21世纪的公民教育,政治和道德导向的公民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 键 词]政治化公民教育;非政治化公民教育;公民全面发展;香港  [作者简介]梁恩荣,香港教育学院治理与公民中心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