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作引领学生诗歌写作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的一个秋天,学校举行诗会,语文组邀请我结合诗歌教学,对学生作一次诗歌写作指导。那是一堂“新诗欣赏与写作”课,课文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莱蒙托夫的《祖国》、梁小斌《雪白的墙》三首诗。如何从阅读到写作呢?课文中三首诗是经典,是好诗。但好诗的标准是什么?这真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尽管如是,我还是要有自己的倾向性,引导学生建立自己认同的好诗标准。我引入女诗人白玛的诗《好诗的标准》,白玛是这样表达的。
  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任意一缕风都可以朗诵它/用乡亲们都听得懂的土话嘲笑它/我的不识字的老祖母也愿意听闲人念一遍它/趁田里忙于耕种的水牛歇脚的工夫/读一遍给水牛听,它不会厌烦得扭过头去/光棍多年的墩子叔娶了媳妇,他喜不自禁,站在高高的条凳上/大声说:俺要给老少爷们背一首诗一/你想想,假如我是那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我怎能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
  那是一个诗性、诗意的表达,用形象的事物阐述了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好诗?是那些意象浅显而不浅薄、言辞委婉而不晦涩、意境优美而不空泛的诗,那些看似简单明了,实则给人美感、启迪的诗。好诗往往都是以清新的语言,为读者描摹出一幅自然优美的画面,或以生活历练出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教学至此,我以自己的《风景》《我和我的祖国》《这棵树是你的》三首习作为例作解析,下面把它们抄录于下。
  风景
  过去的我是一只不知疲倦的鸟/一朝醒来我突然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再也不走/再也不盼顾/再也不漂泊/再也不浪漫的树/从鸟变成树/是一种痛苦/一种失落/一种悔悟/是与天地的默契/也许我会天长地久站成一块化石/也许我会站成一道风景。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如果玫瑰化为美丽的忧伤/如果羞怯化作焕发的容光/如果小草上落下露珠/如果河里的芦苇不会枯萎。
  那么,就敞开我的胸膛/让波浪涌进来,像翻滚的瀑布一样/我将紧闭我粗哑的嘴巴/赤裸地在路上拾起那块粗糙的石头/像捡起你拂晓前赤裸的歌
  穿过空气与空气组成的空间/吻着我,像一朵盛开的火焰/像母亲,把孩子的哀伤舔净/再把自己的哀伤包裹起来,自己带走/我和我的祖国/是与生俱来的依托。
  如果你不在乎我远眺山谷/如果雾气像你的眼神一样微微颤抖/那么,我希望像你怀中的孩子一样熟睡/我脚步神秘,我小心翼翼/像今夜月色朦胧下流淌的溪水/一切都在今夜离去/啊,我将失去我的视线,失去我的表情/此刻,满目泪水/我将慢慢地消失在/今夜最忠实的记忆。
  我和我的祖国/是生死相许的依托。
  如果潮涨潮落之后/如果七彩的阳光化作波涛/在我心中翻卷/如果一浪高过一浪/如果涛声像一道道闪电/那么,我会斩钉截铁地对你说/让岩上落下所有的震撼/让岩上翻卷所有飞翔的羽翼/让岩上滚动所有黑色与黑色包裹的激流。
  我和我的祖国/千年万年不朽的依托。
  这棵树是你的
  这棵树是你的/走吧,走吧/天下起了大雨/风也这么大/萧瑟的秋/严厉的冬/都会次第到来/走吧,走吧/勇敢地向南飞去/不要一飞一回头/这棵树是你的/满树绿色的时候/是你的/满树的叶子/落下了/光秃秃站着/还是会有许多思念/它还会是你的。
  走吧,走吧/那个你南去的地方/会有许多美丽的树林/还有清澈的河流/走吧,走吧/不要迟疑/勇敢地向南飞去/这棵树留在这里/还是你的/虽然一天天老去/风里雨里/它还会思念/还会期盼春天/它还是你的/即使死去/站在那里/还是你的。
  我启发学生从意象的角度对《风景》《我和我的祖国》《这棵树是你的》三首诗进行比较。《风景》写于十年前,是我在机关调到学校的那个转折点上写的;《这棵树是你的》是十年之后写的,看到一届届心爱的学生离开了,表达的是那一瞬间的感情;《我和我的祖国》是一次国庆,应媒体之邀而即兴创作的。从意象的角度分析,我自己以为这三首诗,《风景》意象单一、简单,只有鸟和树,树又是主要意象,鸟是陪衬。《这棵树是你的》同样写树,意象虽也简单,不过树这一意象,要比《风景》里的树丰富得多。而《我和我的祖国》中意象众多,有时我以为是“缤纷”,有时又以为是“杂乱”,说得好听一点,这首诗的意象一个接一个,像“焰火”,缤纷地呈现又消失,消失又呈现。这种丰富,与《这棵树是你的》中意象的丰富,是有区别的。《这棵树是你的》中的“这棵树”是抒情主人公的化身,深沉中有忧伤,似乎是洒脱,其实是不舍,简单中的丰富,真挚中的清晰。我让同学们讨论,按照白玛的标准,选出一首好诗,自己比较喜欢的一首,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这棵树是你的》。至此,再回过头来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雪白的墙》三首诗,就如阳光下欣赏风景,亲切而美妙。
  这节课其实通过我自己的三首习作、通过课本的三首杰作,解决了“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问题,且又要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所谓“情感”是通过“意象”来表现的。课后,同学们写诗,老师又安排了讲评环节。这次由金老师开课,他抓住诗的“意象”作重点讲析。那节课上金老师拿出高一7班江泠沄同学的《如血》作例子。
  如血
  在十月微凉的秋天里/在蜜色黄昏的余晖里/我不经意地回眸/一抹残阳倏地落进我的视野里/就在我的双眼看得到的地方/就在我的手触碰得到的地方/颤抖着用心细细描绘火烧云的色彩/如血一般凄美的色彩/无比温柔,却又转瞬即逝的落日痕迹/逐渐化作眼角透明滚烫的泪/从我脸上悄无声息地滑落/只一滴/淹没了那血染的夕阳。
  课堂上,师生讨论、评价。这首诗写了夕阳,主要的意象就是夕阳。这首诗需要表达什么呢?是单纯的表达夕阳吗?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还是作者或许蕴涵着什么?金老师继续讲析着,同学们也继续讨论着,离下课还有两分钟了,我不能不发表意见了,我举手请求发言。我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学生的习作,但是,我们可以让它更好,只要改动两个字,即把标题的“如血”两个字,改成“父亲”,我们再读读,看看整个的诗是不是不一样了。
  父亲
  在十月微凉的秋天里/在蜜色黄昏的余晖里/我不经意地回眸/一抹残阳倏地落进我的视野里/就在我的双眼看得到的地方/就在我的手触碰得到的地方/颤抖着用心细细描绘火烧云的色彩/如血一般凄美的色彩/无比温柔,却又转瞬即逝的落日痕迹/逐渐化作眼角透明滚烫的泪/从我脸上悄无声息地滑落/只一滴/淹没了那血染的夕阳。
  仅仅改动一个标题,原诗的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写夕阳如血,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而把“如血”改成“父亲”,读者就会感到看似处处写夕阳,其实是处处写父亲。作者把自己对渐渐老去的父亲的情感寄寓在夕阳中,寄寓在夕阳笼罩的夕景之中,这首诗的寓意和情感就丰富得多了,意象的选择、使用就显得尤为成功。我相信这两个字的改动,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同学都不会轻易忘记了。这样的课堂,才不是一般如流水线一样的课堂,学生有实在的写作体验——活生生的来自情感深处的体验。我们需要更多的能让师生焕发诗意和生命光彩的课堂。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揭示着语言文字中固有的内在联系,它是语文学科的主干内容,它是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言实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20世纪末全面展开,进入21世纪掀起了新的高潮.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快捷,首先(实验试行稿)的出台,预示着新一轮音乐教育改革已开始,并从实施基础音乐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把“触须”伸进其他学科中,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让其他学科为语文教学增加助力。  一、唱一唱,让语文学习兴味盎然  众所周知,音乐和语文都是艺术,它们“直指人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让人去听、去读、去唱、去欣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提升人的情感、气质和
本篇文章首先对分段训练模式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学生文字基础、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等方面,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的应用意义进行解析,在此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纵观整个阅读教学的历程,许多精彩的教学片段都是来自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利用文本资源,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文本,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根本。学生只有进入到文本的语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质量堪忧.本文从城乡结合部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方面提出探究性见解.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写结合,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从两者中找到其结合点,对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相关的教学知识理论及相应的教学体系的建立都
片段作文教学是现对于整段作文教学而言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理论,让学生养成片段作文的好习惯,并应用到整段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中阅读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应当根据小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我们对生活的经验,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方面更加的了解生活,增加对阅读的兴趣,生活教育是给与生活教育,用生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