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创建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没有兼顾到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数学课程产生了枯燥与乏味感,教学质量也因此而深受影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整个教学过程定义为“快乐课堂”,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课堂;创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播数学知识的使命,同时还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转变为自主探究与主动学习。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小学生的兴趣喜好,从中挖掘新的教学契机,最终构建起“快乐数学课堂”,在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一、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要想创建快乐课堂,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时刻保持亲切的微笑以及轻松的神态,同时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语速,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亲切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和带动学生。这些是营造快乐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在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做到身心放松,在快乐的情绪中汲取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摩天大夏、魔方玩具这一类与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相关的图片给学生播放,再准备好一个马铃薯,让学生将这个马铃薯想象成长方体,看看如何计算出这个马铃薯的体积。这时,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将马铃薯切碎然后再计算体积;有的学生提议将马铃薯放到一个长方形的水槽当中,上升的水位就是马铃薯的体积。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整个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深刻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有效提高了课堂质量与教学成果。
  二、構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成功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少批评,多赞扬,多鼓励,以一颗真挚热情的心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更加喜欢老师、信任老师,甚至在内心当中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这样,学生才能对整个学习过程更感兴趣,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才能更有威信,进而使学生更加听从老师的教导,用一种全新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想让小学生一节课四十分钟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并不现实。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必须把握好课堂节奏,适时地引进情境式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快乐课堂”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代表一个超市中的收银台,由学生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开展一次“我是小小收银员”的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看哪一组结款的速度快,数字准确,服务态度好,最终进行综合评比决出胜负。通过这样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为了获胜,都在认真计算,直接提高了计算能力,更对“元、角、分”这一概念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四、启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整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教师用语言进行讲解,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感,反而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当前的多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资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极大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这样的动画片:喜羊羊和它的好朋友们想离开羊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们在村长慢羊羊的带领下从羊村出发,有三条线路可以到达目的地。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位置与方向的方式,画出它们的行走路线。通过这样的作业内容,学生对所学内容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收集一些音乐、图像、视频等资料,让原本抽象的、静止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化与具象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方式还有很多种,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尝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反思与经验积累,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契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课堂,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与自主探索,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6(9):66.
  [2]周培培.浅谈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建构[J].俪人(教师),2015(20):12.
其他文献
基于"束水"理论的构想,分析了黄河下游4级航道的有效宽度为85m,并进行了航道断面验证;从通航保证率的角度分析得到了通航最小流量为156.24m3/s,并利用PⅢ型曲线从多年的流量
针对某型号离心铸件产生的内表面皮下气孔缺陷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改进工艺措施,解决薄壁离心铸件季节性皮下气孔问题,并形成一套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推
船舶柴油机气阀长期处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的恶劣工作环境中,承受频繁反复的高速运动和磨擦冲击。本文主要从材料特性、结构设计、工艺特点等角度结合试验分析系统研究论证
从医学理论分析产生近视的原因,到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治疗近视相关研究,指出体育治疗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具有可行性、科学性。
在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责任意识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责任意识的培养情况并不理想,为此,结合实际的
河流护岸生态化的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植物护坡的护坡机理,分析当前植物护坡构建上现存的问题,提出植物选择流程,并根据江苏省内河航道特点推荐植物
摘 要:朗读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小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也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纽带。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技巧;指导  一、朗读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