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引入“群落生态”观念,把“目光投向”传统器乐表演领域,以代表人物和丝竹社团群落为例,对环太湖地区丝竹玩友群体进行考察,对其生存状态和性质、音乐演习特征和风格、行乐意义和价值等予以描述、分析和论说,希冀在生态环境、人文内涵、雅集意蕴、艺术涵量、功能价值等生态层位的考量中,获取东方文明中“高文化”地区丝竹音乐传统的更深理解和多向认知。
其他文献
中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但由于其渗透率较低,储物性差别较大和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所以给开发开采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油藏进行深入的研究。对NH油田为中低渗透油田进行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在开采初期,区块内一半以上的生产井为天然能量的产油井,天然能消耗较快,地层能量递减很快,采收率偏低,为12.13%;注采井距很大,普遍在350 m
馆藏有机质文物易受到环境中霉菌的污染与破坏,某博物馆在巡检过程发现傩戏展柜内出现部分文物霉变的现象,本研究对该批文物进行采样,分离鉴定获得23株霉菌;对该展柜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获得7株霉菌。文物来源的23株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9个属,主要以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篮状菌属(Talaromyces)为主。展柜内空气微生物分离的7株菌株分属于
论文中对《江格尔》史诗音乐做了系统论述,提出《江格尔》史诗的音乐体式是以叙述调为主,专用固定调(曲牌)为辅,从叙述调向板腔体曲调过渡的综合性音乐体式。作者将《江格尔》史诗曲调划分为四类:吟诵调、叙述调、固定调(曲牌)、变化调(板腔),并对其音乐形态特征做了分析归纳。笔者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对《江格尔》史诗音乐的来源加以梳理,并列举相关谱例证明《江格尔》史诗音乐与科尔沁史诗曲调、萨满教歌曲、北元宫廷
<正>河南省焦作市博物馆藏汉五层彩绘陶仓楼(标本编号:L211028),面阔56厘米,进深53.5厘米,高129厘米。由院落、楼体两大部分组合而成。其中,腰檐、屋顶、门阙及各层之间均可分拆组装。(图1)彩绘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草木纹为主,人物、动物以及神话故事也有表现。色彩则以白色、青色、黑色、赤色、黄色五色为主,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体现了汉代的五色审美观念。
期刊
西部地区富油煤资源量丰富,具备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资源基础;科学认识富油煤的油气资源属性,推动以油气为主要产品的富油煤开发与转化,是增加国内油气供给、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本文依据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勘查成果,估算了西部地区富油煤资源潜力;系统梳理了西部地区富油煤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智能绿色开发,弥补油气不足等新要求,论证提出了西部地区富油煤开发
复述策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但就目前小学实际情况而言,复述策略的教学在心理机制、目标方法、价值认知和运用实践等方面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拟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复述策略的学习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状成因,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提升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如
西安鼓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所载音乐体裁形式最丰富,乐谱、曲牌、曲目最多的一个重要乐种。笔者在西安鼓乐众多艺师及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西安鼓乐套词的考察、抢救、收集、整理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西安鼓乐套词的音乐构成、曲式结构模式与节拍布局以及旋律特征做了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撰写了当今学界对西安鼓乐套词的第一篇专题研究文章。此文仅为抛砖引玉,推动学术。通过对西安鼓乐套词的学习、分析、研究,认识到中国传统
当代民乐室内乐是中国作曲家在创作中主要深耕的领域之一,作曲家们多样化的探索路径体现出他们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实现自我表达的智慧。文章对当代民乐室内乐的形成机理、探索路径的发端及其深化与拓展两个阶段做出分析,并对路径分析模式与思路做出探索阐述。
本文分析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在民间流行的不同版本,认为这首歌最初是王洛宾先生根据哈萨克族民歌《洁白的前额》改编的。但这个改编的版本在民间并没有流传,在民间流行的两个版本是在王先生改编版本的基础上,用“借字”和“反调”两种手法进一步改编的结果。哈萨克族群众用“反调”手法改编的曲调版本填上了哈萨克语的歌词,使它成为一首新的哈萨克族民歌。
杨荫浏和他的团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间音乐考察,今天所知的大部分音乐品种都发现于这个大发现的时代并获得了较系统的学术记录。这是团队为整个音乐学界奠定发展方向因而独领风骚的地方,因为他们走到了别人没有走到的地方。杨荫浏完成了“有音乐的音乐史”的预设,取得了史料资源的大突破。他寻找历史的目光不再停留于文献,而是挖掘出一个蕴藏丰富的巨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