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打水收获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遇到挫折总会产生不利于其成长的消极心理及想法,文章通过主题活动对活动中的消极因素进行了积极分析,旨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 主题活动 积极心理 健康成长
  一、活动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总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因为总是习惯往“坏”处想,所以总觉得社会不公平,产生心理不平衡现象,导致情绪低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1996年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遇到问题多转换视角,保持和利用积极心理,对问题作出积极解释。如此重要的心理学知识,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才会达到积极的效果,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辅导需要一个平台。我在《意林》中读到《竹篮打水未必空》一文,将其进行修改,变成一场精彩的积极心理辅导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多转换角度思考,寻找问题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尽量保持积极心态,健康成长。
  三、活动过程
  周一下午第二节课下课,我召集学生到校内鱼塘边集合,由于事前没有告知,学生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一听搞活动,顿时欢声雀跃,赶紧到小池边站好。我将学生按宿舍分为四组,接着宣布活动内容:“我们将要进行‘打水游戏’,就是用工具将鱼塘里的水打到岸上的小桶里,时间是15分钟,哪组的水打得多哪组胜。”学生叽叽喳喳,认为活动太简单,看得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打电话请食堂师傅送来了道具——四个小桶和四个晾菜用的竹篮,各组拿着竹篮,看着它全身密布的大眼小眼,顿时都傻了眼,纷纷议论:“老师,用它打水?搞错了吧。”我微微一笑:“就它了。”由于河堤有一定坡度,我重点强调安全,然后是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学生们卷衣袖撸裤腿,各组都聚在一起研究方案,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准备完毕后,我再次强调安全宣布比赛开始。各组都铆足了劲,采用了不同的战略,只见第一组同学一字排开,彼此间距均等,竹篮在队伍中小心传递,篮子上的水滴把裤子都弄湿了,但没有一个人懈怠,每个人都很着急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传递,尽管传递速度很慢,但等到竹篮传到小桶的时候,只能靠使劲地抖动才能震下点水星。第二组采取的策略是全组同学统一排好队在岸上等,一个同学一个来回趟,再传给下一个同学,我猜他们可能考虑让每一个人都能全力以赴,的确如此,还没等到上一个同学挪到桶边,下一个同学已经摆好了出发的架势,上一个同学只把篮子往桶边碰两下,下一个同学就开始夺篮飞奔下河了。第三组由于人数稍微少一点,采用间隔接力的传递方式,一字排开,与第一组不同的是,这组每一个人需要走几步才能把篮子传到下一个人手里,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篮子在传递的过程中都是侧拿着,这样虽说影响了速度,但路面是干燥的,身上是干净的。第四组女生比较多,开始时还能按部就班,当一个同学发现河边游动的小鱼时,阵脚就乱了,几个人围在河边,个别学生还跟着小鱼在岸边“游动”,其他三组同学也伸头看,活动秩序有点乱。我赶紧提醒她们注意安全,秩序才得以恢复。
  活动很快到了,各组聚在小桶边看他们的成果,望着空空如也的小桶,相互指着对方的小桶,哈哈大笑。我开始点题:“收获如何?”“没有收获。”一学生随口答道。“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另一学生补充了一句。我接过话题接着说:“很多同学都有这想法,但竹篮打水就没有收获吗?难道你没收获快乐吗?”“当然快乐了。”同学们异口同声。“这些快乐来自哪里呢?”我接着说:“来自每组的不同创意及默契;来自你们团队的团结及荣誉感;来自发现鱼的意外惊喜。”第四组本来准备挨批的,没想到我还夸了她们,都不好意思地傻笑。“这都是竹篮打水的收获啊!”我接着说。“我觉得竹篮打水需要技巧,很不简单。”王同学抢了一句。“很好,又多了一个收获。”我鼓励道。同学们若有所思。时机成熟,我接着进行积极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求幸福、乐观、快乐是人的本性,保持积极心态,对问题多做积极解释是获得幸福快乐的最佳途径。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只有寻找快乐,才会使自己更快乐。当一艘满载面粉、糖和奶油的货船被海水浸泡后,货物的主人看到的是把混合物放在火上烤着吃的结果,于是饼干诞生了,他发财了。一个英国庄园主的眼里不是因失火而被烧得一干二净的庄园,而是烧过剩下的那些优质木炭,于是他发财了。这就是积极的心态换来的积极解释的结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到很多挫折,就像这次活动,表面看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事实上我们收获很多,比如团结、默契、荣誉感和竹篮打水的技巧等等。凡事多找积极因素,保持积极心态,你就会觉得生活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这就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啊!”学生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支持。我接着宣布活动结果:“第一组方法得当,配合默契,获得团队奖,另外不怕脏、不怕累获得勤奋奖;第二组方法奇特获得创意奖,另外每位同学都表现特积极,获得争先奖;第三组很干净获得卫生奖,另外在活动中把路边的小草浇了水,获得爱心奖;第四组善于观察,发现了小鱼获得观察奖,另外由于发现小鱼给大家带来惊喜获得意外奖。”全班同学又蹦又跳又唱表示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我接着收尾:“同学们,竹篮打水收获多不多啊。”“收——获——多!”学生异口同声地拉着长音回答,声音大得让其他班的学生嫉妒。我接着说:“晚自习有奖状,还有奖品——每人一个牙刷,这也是竹篮打水的收获噢!”全班学生在笑声中散去。
其他文献
摘 要: 勞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点,基于财经类院校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提出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财经类院校 高级应用型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经济法》课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结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经济法》 案例教学法 案例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了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懂得经济法律与法规,熟知并遵守市场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physical appearance。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身高、体重、头发及其他细节谈论外貌。同时,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同伴的描述,找出同伴描述的人物。  1.知识目标。  ①重点词汇:hair,tall,heavy,thin,medium,height,build,like,always,curly等  ②重点句型:What does he
摘 要: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最让学生头疼的一类题目。它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做好此类题目既是学生高考英语成功的关键,又是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的必需。本文就近几年江苏高考完形填空题的特点,提出了“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联系生活、适度联想,细细推敲、前后兼顾,代入答案、验证选项”的四步解题法,并对平时
摘 要: 高职院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全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内涵建设,在教育改革、建设发展和管理等方面办出特色,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 高职办学特色 深化内涵 教育改革 建设发展  高职院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全新类型,十多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持续深化人才培养,逐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完善以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不管干什么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以人为的方式扰乱它。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的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飞扬的草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蚁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使人通宵不能入睡。地承千古,理蕴自然,学习地理,我们要遵循规律,而不是人为地掠奇夺珍,小日本,大野
高中生除了要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承担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在高考中发挥不理想并不是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不足,而是他们在思想方面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缺乏战胜高考的必胜决心与顽强意志。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注重德育教育。  一、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天性都不如良好的习惯更有力量。”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道德行
摘 要: 音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熟练掌握音标相当于得到了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小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现状,提出在小学期间教授音标有其必要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旨在突出小学音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效地过好英语学习的音标入口关,跨越学习英语的最
摘 要: 作者以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练习4中的成语为例,凸显交互式白板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强大优势,从而真正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白板技术 成语精髓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开放生动、有趣多彩,是一个学生能“玩乐”的空间。交互式白板技术操作性强,交互性强,可以以多元方式让学生顺利进入语文学习情境中,并兴趣盎然,学有所成。下面笔者以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练习4中的成语
摘 要: 中日两国语言中表示数量的基本形容词是“多”和“少”,但用法不同。日语里的“多”和“少”在必要时要发生形态的变化。中文里的“多”和“少”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变形。另外,中文里的“多年”一词不能直译为「多い年」。文章就中日两国中的“多”和“少”这一对基本形容词的意义、用法作比较,探究两国形容词的异同点。  关键词: 中日语言 数量形容词 对比研究  1.日语的「多い」与中文的“多”  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