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盲目,多些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利用率也越来越高,甚至达到“无情境不上课”的程度。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能直观再现书本知识,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趣,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把情境当做点缀,这样就会事倍功半,使教学迷失方向。那么,怎样合理运用教学情境促进有效学习呢?下面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以“情”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心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只有激发出情,才能把学生带入教学需要的境。
  1.挖掘能激发“情”的素材
  历史知识中有很多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的素材,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教师细心挖掘利用。在讲授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挖掘此处的爱国之“情”。如,讲述这样的故事:“1919年5月2日北京大学等学生代表知道法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便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办法。会开得很紧张的时候,有一位十八、九岁的同学刘仁静,拿出一把菜刀来要当场自杀,以激励国人。学生谢绍敏悲愤填膺,当场将中指咬破,裂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字,揭之于众,这就更激励了全体学生的情绪,于是决定第二天即五月四日早上全体游行示威。大家掌声如雷一致同意,准备行动。当晚,西斋的同学一夜没睡,用竹竿做旗子,长的做上大旗子,短的做上小旗。把自己的白布床单撕成条幅,书写标语,一直搞到天亮。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故事讲完后,所有学生都非常激动,有的男生甚至热血沸腾,仿佛他们回到了九十多年前,也准备参加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个故事有助于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师要投入感情与激情
  依靠历史素材激发学生的感情和兴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投入感情与激情。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课本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则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东京日日新闻》所登的向井和野田杀人比赛的照片,配以悲壮的音乐,充满愤怒且悲痛地解说道:“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南京沦陷后,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同学们,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学生听了我充满悲痛与愤怒的解说,一个个心情沉重,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产生强烈愤慨,这为这节课学生情感的培养埋下伏笔。在讲解中国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的时候,我改变了前面低沉、悲愤的语调,转为高亢激扬的叙述,尤其是谈到抗日战争最终却得胜利时,我几乎是手舞足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也被我的情绪感动,非常兴奋,有的甚至鼓起掌来。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入情入境非常重要,只有教师自己被感动了,才能感动学生。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尽可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和心理特征适应,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1.基于生活与经验
  生活中有很多历史素材,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可以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情境资源。例如,在学完宗法制后,从生活经验出发,布置一道课后作业:制作家族的世系表。并让学生思考问题:重男轻女观念和一些招女婿、小孩随母亲姓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家庭调查,加深了对宗法制的认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有了深入认识。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学生都能够亲自体验创设的情境,这里的基于生活还包括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例如在上《新文化运动》时,我把前几课学习的内容作为铺垫导入新课。复习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索救国道路的,得出结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的努力都失败,这就需要思想领域的运动拯救中国,以此导入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温故知新,对整个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有了整体了解。
  2.直观形象
  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变形象,把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如在学习北宋商业的发展时,我借助一幅图片《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北宋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及商业发展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找出北宋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准确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看本”,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以此,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所有的情境创设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服务于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和课程目标。
  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才会少很多形式化、低效化、无意义的情境,才能合理利用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许德珩.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
  [3]杨志才.生动的历史与历史的生动——兼谈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J].历史教学,2003.
  [4]廖耀良.打造有生命力历史课堂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高中各学科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应属于第一种情形。依据现行国家高中语文教材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和特色的校本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提高和有特长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与校本课程整合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人文教育课程领域规划  人文教育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所谓人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特殊教育对象是有身心缺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因为身有残疾而存在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很多,如身心缺陷、从小懒散、家长溺爱、基础差,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学生转化,使他们接受教育,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这在教育中无疑最重要。
摘 要: STS是新兴教学理念,如今逐渐被运用于教学当中。本文分析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STS的必要性,从打破科学知识与技术之间的分隔、在教学中添加实践内容两方面提出方法,以使初中生物教学与STS理念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生物 STS理念 融合方法  初中生物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分别取科学(science)
摘 要: 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经常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多媒体的无效和低效,以及浪费现象。力避这些不足,使多媒体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彩翼,是重要且经久不衰的课题,探讨多媒体的使用策略是不可回避的主题。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多媒体 英语课堂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课改的深入,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根本性变化,课堂焕发青春和活力。但在多媒体逐渐普及、课堂发生可喜
摘 要: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限的,但小学是锻炼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阐述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策略。  摘 要: 小学 写作策略 作文指导  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及整体认知能力并不完善,在这一阶段进行作文锻炼的最重要内容就是使学生在写作领域树立信心,敢于动笔、乐于表达,本阶段只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通过文字形式表达生出来。  在这一阶段,小
摘 要: 初中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是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打造阳光课堂,让历史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艺术,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初中生在情境中不断进行探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发现语言美,感受语言美,领悟语言魅力的重要时间段。当下,初中生的散文鉴赏和审美能力不足,现代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给出具体散文优化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代散文教学 现状 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和教育改革体制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散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现代散
摘 要: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英语教学生活化,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将英语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让英语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用。  关键词:
均值不等式是求函数最值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谈谈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的一些难点.  罗列几个常用且重要的均值不等式:  ①a b ≥2ab?圳ab≤ (a,b∈R),当且仅当a=b时,“=”号成立;  ②a b≥2 ?圳ab≤( ) (a,b∈R ),当且仅当a=b时,“=”号成立;  ③a b c ≥3abc?圳≤ (a,b,c∈R ),当且仅当a=b
摘 要: 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为例,说明高级英语精品课初级阶段在建设内容上既要整体把握,又要有阶段计划,实现整体协调,实现精品之“精”。  关键词: 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 初级阶段 实践模式  21世纪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较强的优秀外语人才。建设好外语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国际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