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教学案例介绍了“活动单导学”在政治课中的应用,简述了师生们的对其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评价反思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3 -01
“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针对老师讲的太多而学生自己学的太少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智慧型课堂模式。“活动单模式”特别强调老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助学”、“互学”的统一。导学,就是老师以活动单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活动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助学、互学,包括小组内“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内6—8人间的多维互助以及老师与学生、组与组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这样,就将单一的“知识课堂”变成了学生活动和收获的“智慧课堂”。
一、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4“意识的本质”为例,谈一谈“活动单导学”的运用。
【学习目标】(略)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35-36内容,探讨下列问题,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有密切关系,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高等动物的大脑也形成不了意识。
1.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高等动物的大脑为什么形成不了意识?
活动二:阅读课本P.36内容,探讨下列问题,理解意识的本质。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1.鲁迅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是不是有了人脑,有了客观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意识?
活动三:阅读课本P.37内容,探讨下列问题,得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1.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什么?
2.从意识的产生、生理基础和本质分析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反馈】(略)
【巩固提高】(略)
二、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
1.学生对活动单导学的评价。
有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活动单是老师精心编制的,可以让同学们有根据性和条理性地预习,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仅可以深层次地了解课本内容,更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一石二鸟。在这充足的时间内,我们还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活动单上的难题,这样可为老师上课讲解做重要的奠基,这样就可避免出现在课堂上听不懂,课后心情郁闷等不良后果。”
2.教师对活动单导学的评价。
政治教师一:活动单教学,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自学、探究。
政治教师二:学生在有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先“一对一”交流,再“六人小组”间交流。对小组仍有疑问的问题作出标注,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组与组之间还形成竞赛的机制,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效果显著。
政治教师三:学生对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质疑释疑。我们适时进行指导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
政治教师四:活动过程,回扣目标,感悟语言,达到文道统一,德美相融。引导学生纵向、横向的迁移拓展;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树。
政治教师五:能够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存在的剥夺学生学习主体权、忽视学生活动平台搭建、学习方式单一枯燥、问题归因方式偏颇等痼疾,基本实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有机融合。
3.反思。
新的课堂模式,注重课堂生成,需要教师精讲点拨,更关注学生的自主、互动,对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机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仍然有不少教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还摆脱不了“填鸭式”的低效教法,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漏洞,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评价反思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3 -01
“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针对老师讲的太多而学生自己学的太少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智慧型课堂模式。“活动单模式”特别强调老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助学”、“互学”的统一。导学,就是老师以活动单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活动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助学、互学,包括小组内“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内6—8人间的多维互助以及老师与学生、组与组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这样,就将单一的“知识课堂”变成了学生活动和收获的“智慧课堂”。
一、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4“意识的本质”为例,谈一谈“活动单导学”的运用。
【学习目标】(略)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35-36内容,探讨下列问题,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有密切关系,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高等动物的大脑也形成不了意识。
1.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高等动物的大脑为什么形成不了意识?
活动二:阅读课本P.36内容,探讨下列问题,理解意识的本质。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1.鲁迅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是不是有了人脑,有了客观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意识?
活动三:阅读课本P.37内容,探讨下列问题,得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1.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什么?
2.从意识的产生、生理基础和本质分析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反馈】(略)
【巩固提高】(略)
二、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
1.学生对活动单导学的评价。
有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活动单是老师精心编制的,可以让同学们有根据性和条理性地预习,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仅可以深层次地了解课本内容,更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一石二鸟。在这充足的时间内,我们还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活动单上的难题,这样可为老师上课讲解做重要的奠基,这样就可避免出现在课堂上听不懂,课后心情郁闷等不良后果。”
2.教师对活动单导学的评价。
政治教师一:活动单教学,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自学、探究。
政治教师二:学生在有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先“一对一”交流,再“六人小组”间交流。对小组仍有疑问的问题作出标注,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组与组之间还形成竞赛的机制,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效果显著。
政治教师三:学生对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质疑释疑。我们适时进行指导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
政治教师四:活动过程,回扣目标,感悟语言,达到文道统一,德美相融。引导学生纵向、横向的迁移拓展;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树。
政治教师五:能够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存在的剥夺学生学习主体权、忽视学生活动平台搭建、学习方式单一枯燥、问题归因方式偏颇等痼疾,基本实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有机融合。
3.反思。
新的课堂模式,注重课堂生成,需要教师精讲点拨,更关注学生的自主、互动,对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机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仍然有不少教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还摆脱不了“填鸭式”的低效教法,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漏洞,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