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课教师与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高校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物理课是反映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相互促进发展最多和最明显的课程,是十分有利于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的课程。结合北京工商大学实际情况,从多层次物理实践课教学方面,探讨了基础课教师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践课;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赵慈(1960-),女,吉林长春人,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副教授;陈晓白(1961-),女,壮族,广东新会人,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教授。(北京?10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教学指导分委会项目(项目编号:WJZW-2010-12-hb)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04-01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各行业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动力之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国内各高校都不同层度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文章结合北京工商大学实际情况,从多层次物理实践课教学方面,探讨了基础课教师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分层次实验教学,因才施教
  大学期间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生活与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物理课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课之一。如何发挥好课程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对课程所用教材、讲授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与其他基础课不同,大学物理课的部分内容在中学课程已经提到,这也是大学物理课教学的难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也为在物理课堂开展创新思维和加强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北京工商大学物理系的教师在教授“大学物理”理论课程的同时,还承担着基础实验课、开放实验课、演示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这些课程虽然都用于辅助“大学物理”理论课的教学,但是开展的内容、形式均不同,并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因才施教,分层次实验教学。
  基础实验为工科学生必做实验,实验内容局限于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这种模式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另一方面科学进步的最新成果不能及时在教学中体现。作为教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完成具体实验,而且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预习课内容,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查阅背景资料、相关知识、现阶段科技进展,从深度上挖掘,从横向上拓展。
  开放实验是为学生开设的选做实验,所用设备较为先进,如原子力显微镜、多功能传感器等,在开放实验课程中,改变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自悟,激励学生主动追求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学生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辅助资料,独立完成实验。
  演示实验是为全校文科和工科学生开设的实验。包括一些前沿的、高端的技术,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或没有课时去讲的内容,例如激光器、超导悬浮、卫星定位等。教师在演示时,注重深入浅出,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相联系,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并适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增强其自信心。演示实验室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备了导学系统,学生通过触摸屏电机,可以观看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二、为本科生科技立项搭建实践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更好地提高在校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开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局面,北京工商大学设立了在校生科技立项基金。对这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础课教师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北京工商大学招收的是工科和文科生,没有物理系学生,如何在学生立项中,对学生有所帮助,我们利用理论课和实验课时间,介绍已有实验项目存在的不足,有待展示的物理现象,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可进行的研究工作,为学生立项提供参考。近几年来,分别有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等不同院系的学生在物理系立项十余项,并有多项成果在北京市级物理实验竞赛和全国高校物理演示实验研讨会展示中获得了奖项。
  科技立项初期,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立项题目,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引导学生论证课题的合理性,提出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以及预期完成立项所要提交的成果。科技立项后,教师对计划书中一些不完善的部分,提出指导建议。并要求课题小组成员按照课题期限,制定详细的时间表,以便使项目有序实施,顺利完成。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突出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同样,北京工商大学学生也存在着创新能力欠缺,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如我们指导的一组学生在设计亥姆霍兹线圈磁场进行空间演示仪时,最初学生只简单想象成将小磁针摆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大概的磁场线图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理解显然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可控制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通过多次与指导教师交流,根据教师指出的问题,学生们经过多次修正,在实践中实施设计方案,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参与课题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依托北京工商大学本科立项制作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演示仪”,获得了全国高校第十届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评奖二等奖及北京市大学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
  三、在科研的全过程把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向高度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无完善的人格和思想道德修养决定了学生能否立足社会并谋求更高更大的发展。狭窄的专业教育,单一的仅有书本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指导本科生完成科技立项过程中,教师在立项论证、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的全过程,通过系统严格的实践,纠正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其养成认真规范的科研习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我们具体指导的两个项目组中,学生均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参与项目实施的学生深有感触:“立项、实施、成果展示,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对如何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学习目标也更明确”。“科技立项让我们更多的体验社会生活,获得实践经验,以及把以前不明白的知识通过实践来理解”。
  四、小结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分层次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完成科研立项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师背负的重要责任。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努力探索创新教育的模式,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知识结构之中。搞好创新教育将使学生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创新教育是高校教师包括基础课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辅导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2]耿爱丛,赵慈,黄英群.浅谈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的作用和教学形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97-98.
  [3]张继双.浅谈实验教学改革[J].南京师大学报,2010,(33):71-72.
  [4]阮许平.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该方法给出了“数学模型”课程中关于“汽车的刹车距离问题”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探讨,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数学模型;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冯爱芬(1968-),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河南?洛阳?471003)王秀梅(1972-),女,山东曹县人,郑州大
摘要:根据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学院提出的厚基础、精技术、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并针对以上内容提出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式,最后给出了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及可行的评价细则。  关键词:软件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项目驱动  作者简介:康国栋(1983-),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讲师;周清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标志。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开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少、课时所占比例过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以及教育实践不足等问题。为此,对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就教师教育课程开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学分制  作者简介:孙永明(1963-),男,江苏丹阳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摘要:结合继电保护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继电保护实训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继电保护实训;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张沛云(1969-),女,山东济南人,国网技术学院电网运行培训部,教授;高广玲(1975-),女,山东济南人,国网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济南?250002)  中图分类
摘要:传统的电机实训设备投资大,占地宽,电机维护复杂,学生做高压实验危险性较高,实验设计和线路改进也越来越困难,不能够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影响培养的进度。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MATLAB软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和科研领域。利用发达的计算机资源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设计实验项目,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资源,减少了设备投资和场地,并且学生一旦掌握了MATLAB软件技术促进电机学实验的方法还能
摘要:按照更新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方法的思想,重新设计、加工并安装的汽轮机转子振动实验系统紧密结合实际汽轮机设备结构和运行特点,同时也采用了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数据处理工具。在启动调试中运行稳定、数据可靠,可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打造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汽轮机;实验;新技术;改革  作者简介:云峰(1975-),男,蒙古族,内蒙古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