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也日益激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变语文教学中的“一言堂”为“群言堂”,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
  关键词:丰富想象力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我认为在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要途径。想象能力,也叫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从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改后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从而更加可以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比如联想的训练,如我们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由刘兰芝的爱情故事联想到《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通过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进行再现思维,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抽象思维的再创造,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达到拓寬学生思维的广度也就是发散思维的训练的目的。
  第二,融洽课堂气氛营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之一。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逐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建立以学习主动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过程,大力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由“教知识”向“学知识”的过程转变,使语文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第三,鼓励学生质疑,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科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其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好奇质疑是孩子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中常有“为什么”相伴,这恰是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认识世界的阶梯。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学生常有问题,才能常会思考,常有创新。同时对于学生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都要尊重,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具有创新意识的资优学生,往往他们跟别人看同样的问题却能得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的见解,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要教师乐意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同时要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独创新路,大胆去标新立异,就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逐渐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四、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多实践,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比如开展同题作文赛、办文学社刊,开展朗读、演讲、辩论赛等等,通过读书活动和各种类型的竞赛评比活动,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此外,教师在授课时,根据课文的内容随时让学生表演、复述课文内容,也可随时提出话题,引发学生的看法,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文进行合理想象、创设场景、,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补写和续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既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操获得审美的愉悦,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提出新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改革中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众所周知,历史上凡是作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课改方案即将全面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开放型 阅读教学  本文着重从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语文阅读环境;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几大方面来讲解语文阅读教学。  一、开放型语文阅读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
摘要: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天真无邪,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的时候,不受任何的约束。因此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是,由于成人的过多干涉,儿童的种种好奇、兴趣和愿望、尝试与探索,不但得不到心灵上的满足,而且遭到不必要的制止和呵斥。不给孩子问为什么的机会,长此以往儿童天生所俱有的创造性想象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被扼杀,变为被动地想象,从而阻碍了儿童的智力发育。因此,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力
摘要:作为我们的母语的汉语,无疑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之一,然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改变“重数理化,轻文史地”的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语文 有效性教学  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效性是指
摘要: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而创新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探索创新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策略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背负着升学的重压,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成才路上挪着沉重的步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其他方面的才能搁置一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工作  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说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海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
摘要: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头疼,教师也头疼。无论教师煞费苦心、精心指导,还是敷衍了事,最终的结果也许差不多——学生一上作文课便无精打采,唉声叹气。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干巴枯燥、空洞无物,就是华而不实,堆砌辞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淡而无味,犹如白开水。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走进了误区,或者为了完成应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