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既是过程又是目的。知识的产生、获取需要过程,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这个过程里,通过体验,学生的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以锻炼、获取、提升。新课程非常重视和强调体验。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生的体验。本文根据日常教学出现的问题现象,从体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
  一、 让孩子体验了吗?有充分的体验过程吗?
  案例一:同样教学内容,另一个教师首先出示了实物——一件衣服,“这是什么?”
  “大声说一遍。”
  “什么颜色的衣服?”
  “你的衣服是谁买的?你想对他说什么话?”(引导话说完整)
  然后点出“这个字母就读ī,你读读,读给同桌听听”。
  教学书写:“猜猜该怎么写?你来试试。”
  “仔细观察老师书写。”
  再出示几种错误书写,引导学生看书比较找出错误并改正。
  分析:案例一,从学生熟悉事物开始,通过说话来学习发音。教师没有从发音器官上进行说教性指点。同时这个过程里,训练了表达,进行了育人。书写的教学老师利用“猜猜”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判断,培养了孩子探究意识和方法。一个教师为知识而教,一个因知识而教。毋庸置疑,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第二个教师的做法孩子得到的更多。
  建议:教学时,我们从智性出发,必须思考如何展示。既不能脱离知识也不能没有过程。我们可以创造情景,模拟产生知识的过程;人对知识的认知、获取、理解是过程,我们可以从人的认知过程去展示。生活中这两个过程肯定漫长。课堂教学就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把生活中的一些最有利展现这些过程的条件综合起来并呈现。学生在过程里充分体验,充分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
  体验就是过程但不全是结果。
  二、 体验过程完全清楚吗?过程里渗透了什么?
  案例二:教师教学完《再见了,亲人》一课,评课时,执教老师非常坦率地说,学生读书没有感情。回顾本课时,老师不是没有去调动学生情感,老师的感情在学生无情的打击下到最后也只剩下对课文解剖式的分析。(借班)
  分析:情感熏陶需要长期的过程,不是某一课时就能让学生感情充沛。打开语文教材,篇篇文章真挚感人,可我们的孩子就是麻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很不好考核,无法量化,学校考核教师教学业绩仅仅局限于学生试卷上的分数,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教师一边高喊着课改一边高举着新课程的旗帜走着老路,以至于还有把词语在词典上的注释抄在黑板上强迫学生写下来背住了事。孩子累呀,也就厌学了。
  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与知识传授是互动互提升的。非智力激发孩子更好地去获取新知,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感受提升情感,在情感体验里丰富自己,丰富经验,激励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所以阅读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创设符合文题的一个个过程,教学知识渗透非知识因素。
  三、 针对什么进行体验?
  案例三:一次《长城》公开课上,当老师介绍长城时,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把老师的介绍打断:“老师,我知道长城是怎么修的。”然后老师鼓励同学讲讲,该学生马上讲起了孟江女哭长城的故事,这下可好了,教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起了故事,评价故事中的人物,老师放下课本内容听起了故事,一节语文课成了故事会。
  分析:课后评议时,我问老师本课时教学如何定位,老师茫然。甚至有的课堂教学听课的老师也糊涂,老师怎么了,在做什么?教师树立效益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带得走更多”。但体验必须针对教学内容主旨,一篇文章教学离开了文本主旨,再多再繁的过程体验那也只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针对教材呈现的主题,拓展也只能符合这个主旨,在主旨基础上延伸。大语文观不是離题千里式的教学。我们常常见到老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多样,是否每种手段每个步骤都有作用?作用是什么?
  建议:教学总要达成一定的目标,完成一定任务,也就是教学要有针对性。设计体验过程,首要考虑针对什么去体验。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立体体验全方位体验。操作过程必须针对学生认知心理针对教学内容。本是让学生体验句子的情感,却在出示句子的同时画面上设计卡通动画,孩子到底注意什么呢?显而已易见是卡通画了。
  四、 深入体验了吗?愉悦就是体验吗?
  案例四:走进一些课堂,不乏整堂课学生激情高涨,积极回答,掌声阵阵,“你真棒!”不绝于耳,好一派繁华景象。这一定是好课吗?
  分析:透过繁华表象我们沉下来发现其实这里面隐藏着忧虑,为了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把一个需要经过几步思考的问题化整为零变为几个一问便知的小问题,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学生就这样地在老师一步步地诱导、牵引下走向了教学终点。老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符合课改要求吗?学生体验到了什么?在阵阵掌声,声声夸奖中,孩子被教师玩于掌中,剩下了“愉悦”,然后高高兴兴地走出教室,可到底他们得到了什么?
  建议:体验是有深度的,那些不需要动脑就找到答案,还需要什么体验?上述现象中的愉悦是浅层次的,深层次的愉悦是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后身心的轻松愉悦。体验有个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调动学生个性十足地体验,自主地体验,从而找到符合人类的共性。老师过多过细的诱导,学生没有机会也不需去体验,哪有什么个性张扬呢?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指出: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以一种从本质说很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记得有这样一首小诗或许对我们有启发: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让他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他受伤,让他学会体悟舔舐伤口匍匐前行的伟大与悲壮。
  语文教学就是知识教学与文章主题教育相结合,创设符合文本主旨的教学场景,创设能呈现知识产生的过程或符合认知心理过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个性十足的氛围中,琅琅书声中,把对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不知不觉地让孩子体验,从而给他们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给他们追求幸福、自由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追求幸福和自由,并为之一生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高天平,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区罗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我国根据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树立了我国新世纪教育立德树人的风向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新修订)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且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让
摘 要: 微课是指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讲解具有针对性,一次只讲一个知识点,内容少但不乏充实。文章阐述了微课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 微课 特点 应用  一、引言  微课最早始于可汗学院,可汗学院的创始人是萨尔曼·可汗。2004年,可汗在用雅虎电子画画笔记本远距离教表妹数学时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
摘 要: 相对于结论来说,过程更重要。教学过程,即教师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组织及课后评价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直接影响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所以关注物理教学行为的过程“细节”,是新时期教育者应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过程教学 细节 行为  物理教学中,过程与结论是一对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结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或者是目标;而过程,则指为了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人才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其专业内各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又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要想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当前,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中,存在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刻板、教学评价单一等
摘要: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推进课堂艺术的使者,作为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摒弃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经验,根据现在的学情来定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创新;学科功能  历史学科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看清现在,在一定的范畴预知将来。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中流砥柱,亦是中华复兴伟大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博客、3G手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发展并为广大高校青年师生所接受与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极大影响高校青年师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行为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日记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形式,因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习惯的培养与兴趣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的写之前、写之中和写之后,教师都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日记写作的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长期地保持下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写日记;兴趣  兴趣是什么呢?它就是个体对于某些事物、活动以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具有倾向性的情绪与态度。
摘要:鲁迅曾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所谓广而后深,博而后专,是指只有读够一定数量的书,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偏好,也才能够学得深,学得专。阅读不仅仅是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语文知识,更是能够指导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的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妙趣横生的诙谐小说,还
摘要:性情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依托,而最好的凭借就是诗词,让学生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然而诗词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如同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诗词的教学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诗词的内涵,走出字面的束缚,
摘要:对建筑专业学生介绍、讲解《屋顶》这一内容,有助于他们认识我国的建筑特点。其教学创新表现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和布置作业三个环节。  关键词:教学创新;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布置作业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就建筑工程来说,随着建筑结构的延伸,最后便自然过渡到“收口”环节——屋顶。从建筑结构看,砖石、梁柱的增减,自然会影响建筑的观赏性,但缺屋顶便根本无法称其为屋;从建筑内涵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