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进入科技时代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DR PLANT植物医生)为该奖项的首席合作机构及奖励基金捐赠方,作为国内知名高山植物化妆品品牌,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董事长解勇表示,與该奖项进行合作,是为了让科学家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以此更好实现产学结合,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化妆品产业,被称为“美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化妆品产业也进入了“井喷期”,化妆品品牌、产品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多方数据表明本土品牌颇有“逆袭”之势,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解勇认为,本土化妆品品牌需要甘于寂寞,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进行积累沉淀,使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国化妆品现状:山寨时代,广告时代
  “女为悦己者容”,基于女性爱美的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市场愈发繁荣。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化妆品零售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2016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同比增长8.3%,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
  专家指出,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增长态势稳定,外资品牌对中国文化不能精准把握,造成产品不能有效贴近消费者,导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虽然目前全国拥有化妆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超过4000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整体看,国内化妆品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外资、合资品牌则主要占据着高端市场。
  差距何在?在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国内化妆品品牌的投入并不亚于跨国品牌,其短板主要在于研发,其中又包含着高端人才的储备及研发资金的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化妆品出于山寨阶段,稍微改个logo就拿出去卖,一段时间后进入广告阶段,打广告战,由于市场需求量很大,随便一做广告就能带来销售量的上涨。” 已在化妆品行业浸润20余年的解勇坦言,虽然如今本土化妆品品牌已向前迈进一大步,“但中国化妆品企业大多在生存线上,真正能够一门心思做研发的,少之又少。”
中国民族植物学创始人、植物医生护肤品牌首席科学家裴盛基教授

  在高山植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教授的权威性可谓无出其右。他历任中科院原云南热带植物所所长、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技术顾问、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主席等职务,被誉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
  裴盛基教授透露,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外化妆品企业,因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云南高山植物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都曾找研究所进行合作,但均被其婉拒,“我希望让中国本土品牌来挖掘,希望本土品牌能有逆袭国外品牌的机会。”最终,当植物医生的创始人对他提出合作意愿时,双方一拍即合。裴盛基教授也应邀成为植物医生的首席科学家,研究高山植物在护肤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令裴盛基教授更加坚定与植物医生合作的原因,还在于后者对高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文化的重视上。据了解,为了从源头提高护肤品原料品质,植物医生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种植基地,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植物医生高山植物园”和“高山植物种质资源圃”,;2016年,植物医生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植物王国博物馆”;今年4月,由植物医生参与设立的“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正式启动;今年5月,植物医生联合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推出云南高山植物纪录片。
  “企业与科研机构短期的、某一个小环节的合作,很难形成大的影响。”裴盛基教授表示,植物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资源走向市场,科学家的研究才真正有价值。
其他文献
和比较聪明的读书人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复杂程度,与市井无异,并无世外桃源,而且还多了些高智商、自负,还有多了个个性化。新生入学,等同于各路“高手”云集,各自带有过去教育教学的烙印,带有家庭背景的影子,带有当地文化的痕迹,他们突然聚到一起,你说不起波澜是不可能的。既然必会起各种波澜,就应处变不惊,不必恐慌,要理解到这是正常的事。  可虽说正常,也非得有点提醒交流,才不至于蹉跎岁月,空掷几年宝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十届财新峰会上书面致辞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可靠的信息、准确的数据和畅通的沟通机制。新闻媒体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承载着重要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增长模式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过去的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每年的平均增速一度在10%以上。但从世界所有大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这种
和李豆罗“认识”,很偶然。  5月的一天,微信朋友圈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转发了一段视频,并配有她的评语:这是我们江西人的骄傲。  出于好奇,点击进去。视频中,一位老人正登台表演,劝募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  老人名叫李豆罗,69岁,是南昌市原市长。  《南风窗》记者为了采访开始预约李豆罗。不过,预约的时间到了以后,以“很忙”为由,记者将采访事宜,一拖再拖。李豆罗没有生气,电
左起:巴格达迪生前照片、巴格达迪住所被突袭前的画面、巴格达迪住所遭美军突袭  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上预告说会有大消息。在漫天猜测下,白宫于第二天正式宣布,继本·拉丹之后困扰世界多年的“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被美军特种部队围堵之后,自杀身亡。  特朗普总统评价这一事件的意义是“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巴格达迪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伊斯兰国哈里发”,原本随着这一组织在
西藏,向来以奇特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而最近几年,它正在放射着另一种光芒—经济增长。  十年前,当国际金融危机悄然逼近,全国很多快速发展的“大块头”随即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超过两位数的增长渐渐已不可见。唯独西藏,一直保持强劲而平稳的发展势头。  自1993年起的25年来,西藏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最近五年,“争8保7”是许多原来的经济明星地区的“新常态”,而
继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访日之后,乘着10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的东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年内访华几成定局。  日本首相上一次正式访华,还是在7年前;转过年后,野田佳彦就在撂下钓鱼岛“国有化”残局后下台了。而这一次,安倍晋三是在高票连任党首、稳定执政预期之后来访,意义明显不同。  若干年后,当中日学者在撰写21世纪上半叶的两国关系时,安倍政权时期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章。而近期全球贸易风雨里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教授,1948年6月30日出生于苏联,1972年,亚库宁教授以机械工程师的身份毕业于列宁格勒机械大学。2000年10月,亚库宁教授成为俄罗斯交通部副部长,并在2002年2月晋升为主管铁路运输的第一副部长。2005年至2015年间,亚库宁担任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  2013年,亚库宁在瑞士日内瓦创办了世界公共论坛“文明的对话”,是创坛主席,现任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2018年4月10日,美國伊利诺伊州蒂斯基尔瓦,商品上的“中国制造”标签。  十几年前,在中国销售的日韩品牌电子产品上多有着“made in Philippines”、“made in Indonesia”这样的标识。  2001年,中国加入WTO,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短短数年,“made in China”风行天下,对这些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形成了压倒性的替代优势。  但如今,情况似乎又变了回来,
90年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场空前的大萧条。  这场萧条引发了全球经济大衰退,衰退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开始,全球传导,几经周折,直到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二战结束,全球经济才最终走出泥潭。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国。而大萧条之前,美国更经历了10多年的经济超速增长,歌舞升平的“柯立芝繁荣”长期为天下所知。  但危机于1929年“突如其来”,危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