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DR PLANT植物医生)为该奖项的首席合作机构及奖励基金捐赠方,作为国内知名高山植物化妆品品牌,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董事长解勇表示,與该奖项进行合作,是为了让科学家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以此更好实现产学结合,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化妆品产业,被称为“美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化妆品产业也进入了“井喷期”,化妆品品牌、产品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多方数据表明本土品牌颇有“逆袭”之势,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解勇认为,本土化妆品品牌需要甘于寂寞,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进行积累沉淀,使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国化妆品现状:山寨时代,广告时代
“女为悦己者容”,基于女性爱美的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市场愈发繁荣。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化妆品零售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2016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同比增长8.3%,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
专家指出,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增长态势稳定,外资品牌对中国文化不能精准把握,造成产品不能有效贴近消费者,导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虽然目前全国拥有化妆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超过4000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整体看,国内化妆品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外资、合资品牌则主要占据着高端市场。
差距何在?在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国内化妆品品牌的投入并不亚于跨国品牌,其短板主要在于研发,其中又包含着高端人才的储备及研发资金的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化妆品出于山寨阶段,稍微改个logo就拿出去卖,一段时间后进入广告阶段,打广告战,由于市场需求量很大,随便一做广告就能带来销售量的上涨。” 已在化妆品行业浸润20余年的解勇坦言,虽然如今本土化妆品品牌已向前迈进一大步,“但中国化妆品企业大多在生存线上,真正能够一门心思做研发的,少之又少。”
中国民族植物学创始人、植物医生护肤品牌首席科学家裴盛基教授
在高山植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教授的权威性可谓无出其右。他历任中科院原云南热带植物所所长、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技术顾问、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主席等职务,被誉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
裴盛基教授透露,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外化妆品企业,因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云南高山植物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都曾找研究所进行合作,但均被其婉拒,“我希望让中国本土品牌来挖掘,希望本土品牌能有逆袭国外品牌的机会。”最终,当植物医生的创始人对他提出合作意愿时,双方一拍即合。裴盛基教授也应邀成为植物医生的首席科学家,研究高山植物在护肤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令裴盛基教授更加坚定与植物医生合作的原因,还在于后者对高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文化的重视上。据了解,为了从源头提高护肤品原料品质,植物医生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种植基地,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植物医生高山植物园”和“高山植物种质资源圃”,;2016年,植物医生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植物王国博物馆”;今年4月,由植物医生参与设立的“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正式启动;今年5月,植物医生联合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推出云南高山植物纪录片。
“企业与科研机构短期的、某一个小环节的合作,很难形成大的影响。”裴盛基教授表示,植物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资源走向市场,科学家的研究才真正有价值。
化妆品产业,被称为“美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化妆品产业也进入了“井喷期”,化妆品品牌、产品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多方数据表明本土品牌颇有“逆袭”之势,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解勇认为,本土化妆品品牌需要甘于寂寞,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进行积累沉淀,使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国化妆品现状:山寨时代,广告时代
“女为悦己者容”,基于女性爱美的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市场愈发繁荣。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化妆品零售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2016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同比增长8.3%,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
专家指出,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增长态势稳定,外资品牌对中国文化不能精准把握,造成产品不能有效贴近消费者,导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虽然目前全国拥有化妆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超过4000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整体看,国内化妆品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外资、合资品牌则主要占据着高端市场。
差距何在?在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国内化妆品品牌的投入并不亚于跨国品牌,其短板主要在于研发,其中又包含着高端人才的储备及研发资金的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化妆品出于山寨阶段,稍微改个logo就拿出去卖,一段时间后进入广告阶段,打广告战,由于市场需求量很大,随便一做广告就能带来销售量的上涨。” 已在化妆品行业浸润20余年的解勇坦言,虽然如今本土化妆品品牌已向前迈进一大步,“但中国化妆品企业大多在生存线上,真正能够一门心思做研发的,少之又少。”

在高山植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教授的权威性可谓无出其右。他历任中科院原云南热带植物所所长、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技术顾问、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主席等职务,被誉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
裴盛基教授透露,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外化妆品企业,因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云南高山植物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都曾找研究所进行合作,但均被其婉拒,“我希望让中国本土品牌来挖掘,希望本土品牌能有逆袭国外品牌的机会。”最终,当植物医生的创始人对他提出合作意愿时,双方一拍即合。裴盛基教授也应邀成为植物医生的首席科学家,研究高山植物在护肤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令裴盛基教授更加坚定与植物医生合作的原因,还在于后者对高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文化的重视上。据了解,为了从源头提高护肤品原料品质,植物医生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种植基地,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植物医生高山植物园”和“高山植物种质资源圃”,;2016年,植物医生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植物王国博物馆”;今年4月,由植物医生参与设立的“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正式启动;今年5月,植物医生联合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推出云南高山植物纪录片。
“企业与科研机构短期的、某一个小环节的合作,很难形成大的影响。”裴盛基教授表示,植物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资源走向市场,科学家的研究才真正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