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孕穗期和花粒期的田闻管理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玉米单产,除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和加强苗期管理外,加强重视孕穗期和花粒期的田间管理,才能达到高产目的。
  1 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
  其管理措施包括:追肥浇水,中耕培土、去蘖除弱和防治病虫害。
  1.1追肥浇水玉米在拔节到孕穗期吸收养分的速度加快,数量多,达到需肥的高峰期;开花以后,速度减慢,数量减少。氮、磷、钾元素累积总吸收量趋势是拔节期1%-4%,小喇叭口期5%-8%,大喇叭口期30%-35%,抽雄期50%-60%,灌浆期62%-65%,蜡熟期100%。玉米有两个吸收高峰:第一高峰为小喇叭口期一抽雄期,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第二高峰为灌浆期一蜡熟期,以乳熟期为中心。
  穗肥是小口至抽雄前所追的肥(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1,是促进穗大粒多的关键肥。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450-750千克,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尿素施用后用土覆盖,也可采用打洞深施。
  穗期是吸收养分和水分最快、最多的时期,必须适时追施攻秆肥。拔节前施用尿素150-180千克公顷,可以促进壮秆和穗的分化。玉米孕穗期,是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的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植株需肥的高峰期。孕穗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底肥数量和植株生育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土壤肥力低、基肥少、植株叶片淡绿、生长势较弱的地块要重施,以占总追肥量的60%~65%为宜;土壤肥力中等、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脓绿伪地块,占总追肥量的50%~55%即可;土壤肥力高、底肥足,植株根系发达,叶片深绿、生长繁茂的地块,以占总追肥量的45%~50%为宜。要防止施用氮肥过多,引起贪青晚熟或者青枯早衰而减产。
  孕穗期玉米植株生长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7%~38%,故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75%。此时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需水量最多,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浇水可缩短雌雄花出现的间隔,利于授粉,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
  若拔节孕穗期土壤缺水,不但会影响玉米雌穗性器官的分化,而且会使果穗发育不良,穗小,粒少、秃尖严重,最终导致减产,减产率可达38%~54%。所以,玉米进入孕稿期,要浇足,浇透孕穗水,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水要求,为玉米健壮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1.2去蘖除弱玉米的分蘖一般不形成果穗,所以应将分蘖及早除去以减少养分的无益损耗。去蘖要及时、认真,以防损伤主茎和根系。在去蘖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中耕培土。大喇叭口期前后应拔除不能结果穗的小弱株。
  2 花粒期管理
  其管理措施包括:灌水、排涝、追施攻粒肥、去雄授粉、除杂保叶、防治害虫、适时收获等。
  2.1根据露要浇水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乳熟至蜡熟期保持在70%~75%。
  2.2及时撂涝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植株涝死。
  2.3追施攻粒肥抽雄以后追施的肥料(一般在抽雄至开花期施用),可促粒多、粒重。这是春玉米生产上为了防止后期脱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对于相对贫瘠少肥的地块,应该在花粒期酌情施用攻粒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成熟。施用量不宜过多,占总追肥量的10%左右。叶色正常也可不施用,或用尿素7.5千克公顷进行叶片喷肥,以增强光合能力。
  玉米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要氮2.5~3.8千克,磷0.86~1.7千克,钾2.1~3.7千克。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多。吸收氮、磷,钾数量和比例,可作为以计划产量推算需肥量的依据。
  2.4去雄授粉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改变养分的运转方向,将更多养分供给雌穗生长需要,改善玉米群体通风透光状况。提高结实率,一般增产8%~12%;去雄也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螟,可增产8%~10%。去雄可每隔一行去掉一行,也可以每隔两行去掉两行或一行。应注意边行不去,山地,小块地不去,阴雨天、大风天不去。去雄时不能带叶,否则会造成减产。
  去雄后,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一般每隔2~3天一次,连续进行2~3次,在上午进行。
  2.5割除“空秆”,去除病株和无效果穗空秆株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
  玉米植株上除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以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的同时又有促早熟作用。
  2.6保叶护顶、打底叶据了解,不少地方到玉米蜡熟期有打叶削顶的习惯,实践证明这一措施会造成严重的减产,而且打叶愈多,减产愈严重。
  (作者单位:152200黑龙江省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靠山区域站)
其他文献
1、2,4-滴丁酯 (1)药害产生的原因。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勿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2)药害症状。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3)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
球茎茴香以其肥厚叶鞘为主要食用部位,质地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近几年大众喜爱的特菜之一。  1 选好品种:最好选进口球茎茴香种籽,种价昂贵,但整齐度高,结球率高,产量离,品质好。  2 施足基肥:每亩需撒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  3 小苗定植:苗龄以5-30天为宜,不宜过长。株距30厘米,行距40厘米,每亩定植6000株左右。  4 水肥管理:定植时浇足底水,3天后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其如此重要的地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基层党建的发展情况。就当前农村党组织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运行良好,基本上都能按期召开党员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但同时也存在着党员老龄化现状,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为深入推进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基层党建工作更是要抓实并且抓好,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在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现已知的稻瘟病种类有19种之多。水稻从发芽到收获期间都可能受到侵害。稻瘟病寄生在水稻的体内,由于寄生的位置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菌稻瘟,叶稻瘟,节稻瘟、谷粒瘟、穗稻瘟。    一、稻瘟病的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
专家团队研制绿色养殖仪 高效高产一举两得    西安德润生物技术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禽畜绿色养殖技术研发、禽畜疾病防治、技术培训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汇聚了一批在禽畜养殖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教授和博士,在历经多年的实验过程中,研发出领先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畜禽綠色养殖仪”,为实现禽畜高效养殖、有效防治疾病、免除药物残留,为农民节约成本,增产增收提供了一整套先进技术方案,帮助广大养殖户轻松走上致富之路
浅议水稻僵苗的成因与对策  黄士波    水稻僵苗,又叫翻秋、坐蔸、迟发等等,是指水稻移栽后返青和分蘖期间发生的一种障碍性生理病症。这种病症在水稻栽培中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僵苗的原因从僵苗发生程度来看,轻度者表现为出叶与分蘖缓慢,中度者表现为生长停滞,重者则植株矮缩,甚至死亡。僵苗的内因是品种抗逆性能差,秧苗素质低;外因是土壤环境不良,栽培措施不当,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亩保苗3.2~3.4万株。既保留了垄三栽培垄沟深松、
大棚栽培刺五加  孙淑云    一、刺五加的生態特点  刺五加喜温暖、耐寒冷,对气候要求不严,抗逆性强。分布范围广,在海拔800-2000m都有分布,温度在10-35℃都可生长,在18-30℃生长最快。    二、大棚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 种植刺五加应选择清洁无污染、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地块。  2、大棚搭建 (1)材料准备:白色的大棚薄膜,宽11m,厚0.8丝,须用钢架或
一、栽培技术  (一)整地施肥  洋葱根系吸水吸肥能力较弱,故以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栽培为好。要做到精细整地,浅耕细耙,使土地平整,并做畦。定植地块要施足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有机肥4000-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60-80公斤。施肥时应浅施匀施。  (二)播种育苗  1、播种期洋葱的播种期在东北地区则早秋播种,春季定植,夏末或早秋收获。播种期苗床应选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土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作物上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也是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气候、品种、栽培管理等农田生态条件的变化,玉米矮花叶病在本地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统计,大田玉米发病率在10~20%,发病重的田块高达20~40%,严重影响了我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使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症状